簡介 :
本仁恕博愛之懷,導聰明精微之智,敦廉潔醇良之行”——“創建中央醫院記”碑文(1918年1月27日)中寥寥數字,為身處首善之區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原北京中央醫院)留下了連亙九十六載的歷史印跡,激勵人民人不斷向“建設醫療、教學、科研、管理與國際接軌的大學醫院”的戰略目標邁進。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建于1918年,是中國人自行籌資建設和管理的第一家綜合性西醫醫院,最初命名為“北京中央醫院”,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任首任院長。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發展歷程,是中國醫學進步的見證。醫院成功進行了亞洲第一例、世界第四例異體同基因骨髓移植,誕生了中國第一支乙肝疫苗和中國第一臺體外震波碎石設備,為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以建設醫、教、研、管理與國際接軌的大學醫院為戰略目標,著力建設全國疑難急重癥診療中心,臨床醫學教育創新示范基地,臨床醫學科學研發基地, 醫院、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探索、實驗、示范基地?,F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大學醫院。醫院正式員工總數237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編制床位1448張(開放床位1700余張),設有40個臨床科室、17個醫技科室和25個職能處室。
在學科建設方面,醫院搭建支持平臺、關注重點學科發展,形成了以11個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為龍頭,以18個衛生部臨床重點???、5個北京大學級研究所、3個北京市重點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重點學科以及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示范區、國家級特色專業示范點、國家級教學創新團隊為戰略支點,臨床、教學、科研三大學科集群比肩并行的學科發展布局。
醫院以高層次創造性人才隊伍建設為龍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優化隊伍結構?,F有18名學術帶頭人在重要國際學術委員會任職,中華醫學會各學科分會前任、現任和候任主任委員12名,副主任委員18名;中華護理學會主任委員2名,副主任委員4名;在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院協會以及各國家級管理專業委員會均占有重要角色,成為醫院高水平發展的中流砥柱。
2013年底,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75000平方米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海淀院區正式開始投入使用,最終建設成為擁有500張床位的大型綜合醫院。同時作為西城區保障性住房項目昌平回龍觀配套醫院建設項目的回龍觀院區籌建在即,醫院規模與發展實現新跨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全院職工秉承“本仁恕博愛之懷,導聰明精微之智,敦廉潔醇良之行”的院訓精神,在醫院前進的征程上承載生命的囑托,鑄就醫學的豐碑,為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地址 :
新院: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南大街11號;老院:西城區阜內大街133號
行車路線 :
新院行車路線(外地患者):火車站路線:從北京站出發,乘地鐵2號線在西直門下車,步行至新院;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21路、387路、694路在西直門南站下車,步行至新院;(本地患者):市內乘坐公交44路、特12路、618路、650路、392路在西直門南站下車,步行至新院;
老院行車路線(外地患者):火車站路線:從北京站出發,乘坐地鐵2號線在阜成門下車,步行至老院;從北京西站出發,乘坐387路在阜成門北下車,步行至老院;(本地患者):乘坐44路、50路、387路在阜成門北下車,步行至老院
電話 :
010-114(預約掛號),010-88326666(新院總機),010-66583666(老院總機)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現有工作人員101人,醫生總數38人,其中高級職稱醫師共27人,主治醫師8人,獲得博士后、博士、碩士學位人員三十余人;技術人員及護理人員共63人。設有冠心病監護室(CCU)及16病房、50病房、51病房,現有床位近100張。
心內科在相關疾病的診治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其中包括冠心病的現代治療,臨床心臟電生理和心律失常研究,高血壓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和心血管疾病的應用基礎研究方面處于國內先進水平,診斷和治療技術的發展幾乎與國外同步。
心導管室設有大功率全數字化心血管造影機,冠脈內超聲診斷儀,激光發生器,主動脈氣囊反搏治療機及其他配套設施,備有各種類型和規格的導管,球囊,支架,封堵傘等器材。主要從事冠脈造影,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冠狀動脈斑塊旋切術,冠狀動脈斑塊旋磨術,經皮氣囊瓣膜擴張術,動脈導管未閉封堵術,房間隔和室間隔缺損封堵術,肺動脈造影和肺動脈栓塞碎栓術,心內膜活檢以及血液動力學監測,有創性左室功能評價,心包穿刺,主動脈內氣囊反搏等醫療活動。
心臟電生理室主要從事心律失常方面的診斷、治療及研究。主要檢查項目有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經食道心房調搏、直立傾斜試驗、心內電生理檢查等。開展導管射頻消融術、心臟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動心臟復律除顫器植入術等。2000年,在胡大一教授倡導下開通的“綠色通道”,為搶救病人贏得了時間,挽救了生命,受到患者的稱贊及衛生部領導的高度贊揚。2002年2月,我國首例植入性心電記錄器在心內科完成。這項新技術的臨床應用填補了我國這項研究的空白,從而提高了我國心律失常的診斷水平。
為更好地服務于患者,心內科還先后開設了許多專業門診,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高血脂、高血壓、心律失常等等,其中心衰門診為北京市首家專病門診。此外,還成立了先天性心臟病現代治療中心,開展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并針對冠心病患者的一、二級預防,建立了冠心病患者的生命網等等。 科研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室的整體水平和發展潛力,心內科十分重視科研工作的開展:組建心血管流行病研究中心,與北京大學流行病教研室合作,并準備在冠心病領域、高血壓領域、心律失常領域、心衰、血脂代謝及血栓栓塞等領域組織北京及全國的大型臨床試驗;組建心血管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一些基礎課題實驗正在進行之中,長QT綜合征的基因篩查已獲初步成果。
2004年度心內科開展了骨髓單個核細胞治療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此項工作的成功開展,標志著該院心內科在干細胞治療心臟病領域已經躋身國內先進行列。并相繼開展了經導管化學消融治療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療、AT500抗房顫起搏器新技術、第三代三腔起搏囂新技術、應用超聲組織多普勒功能,進行起搏器左右心室同步化治療取得成功,此項技術在國內屬領先地位。同時,九內科還承擔了多項科研基金項目,其中包括:國家自然基金六項,國家“九五”、“十五”攻關各一項,國家星火計劃一項,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兩項,衛生部十年百項計劃五項,“985”學科建設五項,北京市自然基金一項,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一項,首都醫學發展基金一項,北京市“十五”攻關一項。
在全科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心內科已經發展成為在國內一流,規模水平頗有影響的科室。大家表示,為了患者的利益,全科醫護人員將更加努力工作。
心力衰竭門診簡介: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高血壓、風濕性心瓣膜病、擴張型心肌病等各種心臟病發展的最嚴重階段。隨著社會人群老齡化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溶栓、介入治療和藥物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心血管病病人存活下來。心力衰竭成為目前唯一發病率仍在上升的心血管病,因而慢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數目日益增多,成為住院、病殘或死亡的主要病因。據美國統計,成年人群(超過25歲)心衰患病率為1.5-2.0%,患者約有480萬, 每年有40-70萬新增病人,有250萬人次因心力衰竭而住院,每年醫療費用約120億美元。由于心力衰竭加重,3年內約有一半病人反復住院,2年死亡率可達30%,6年死亡率可達70%。心力衰竭已經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心衰的治療經歷了上百年的歷程,傳統的治療雖然改善了病人的部分癥狀,但卻沒有延長病人的壽命。近20年研究發現心衰的發展中神經體液調節異常起著重要作用,國際多項大規模臨床研究證實,改善神經體液調節的藥物可以明顯降低心衰病人的住院率、病殘率和死亡率。這些藥物,例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受體阻滯劑,應當充分足量并長期用于可以耐受的心衰病人。然而,受傳統治療的影響以及實際應用時的一些困難,這些已經被臨床證實有效的治療方法并沒有很好地得到推廣普及。
據上海統計,2000年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使用率為71%,而β受體阻滯劑使用率不足20%。同時,仍在使用一些已被證實無效的藥物。 為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特別成立了心力衰竭門診,目的是規范醫生的治療,便于病人的管理,通過長期規范的治療而改善心衰的預后并降低治療心衰的總費用。同時有利于對心衰病人長期隨訪,增強病人治療信心,加強對病人科普教育,做好日常保健,堅持藥物治療,必要時采用介入治療和手術治療。另外,還可通過對心衰病人的登記和長期隨訪,為心衰治療的臨床研究提供條件。 心力衰竭門診時間為每周一至周五上午,掛號時說明掛“心衰門診”,就診地點在心內科。
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門診簡介:如果您的孩子未進行過心臟體檢,小嬰兒發生喂食困難,體重不增,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大嬰兒長的比同齡人慢,運動量小,容易感冒,或有胸悶、心慌、嘴唇發紫或左胸異常隆起時,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應盡早到醫院心內科檢查。 有很多種先天性心臟病可以通過介入治療得到根治,如肺動脈瓣狹窄、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靜脈瘺、肺動脈縮窄、主動脈縮窄。還有一些先天性心臟病在外科治療術前,為了緩解癥狀創造手術條件,一些先天性心臟病在外科治療術后殘余瘺或并發狹窄,一些先天性心臟病已失去手術治療時機,為了緩解癥狀等也可進行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
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成功率高,對肺動脈瓣狹窄、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治療的成功率在95%以上。先天性心臟病的介入治療遠期療效好,對肺動脈瓣狹窄,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的治療效果同手術相同,而并發癥更少,完全可以代替手術。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已開設了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專業門診,時間為每周二、四全天。
血栓防治??崎T診簡介:血栓是流動的血液在血管(動脈或靜脈)腔或心腔內發生凝固,形成血凝塊,堵塞血管腔,引起血流明顯減少,甚至完全中斷的一組疾病。如血栓發生在動脈,血流明顯減少或中斷導致供血器官缺血,如腦供血不足、不穩定性心絞痛;甚至壞死,如急性心肌梗死、腦卒中,導致器官衰竭或功能障礙、致殘、甚至死亡。如血栓發生在靜脈,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不但影響下肢血液回流,導致下肢浮腫和靜脈功能障礙,還可脫落引起肺栓塞。 血栓栓塞性疾病臨床非常常見,嚴重危害大眾生命和健康。如房顫病人每年發生腦部血栓栓塞的危險為5%左右,房顫導致的血栓占腦梗塞的10%-15%,房顫后腦卒中具有更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因瓣膜病接受換瓣手術的病人,需接受終生抗凝,很多病人雖手術成功,因術后未系統監測抗凝狀況,意外死于血栓或出血。
血栓一旦形成,往往造成嚴重后果,因此預防非常重要。對于血栓已形成者,除常規的溶栓、抗栓治療和后期康復措施以外,預防血栓復發非常重要。 血栓性疾病發病率較高,危害嚴重,治療難度大,需定期監測抗凝強度,調整藥物劑量,因此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成立血栓防治??崎T診,采用先進的診斷、監測和治療技術,為血栓性疾病患者和廣大群眾提供診療服務和咨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具有良好的開展心血管介入治療和心血管手術的條件和工作基礎,對于某些頑固的、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在血管造影后,行導管介入或手術治療。 時間及地點:每周四下午一點,人民醫院門診樓2樓
冠心病血脂門診簡介:血脂主要是指膽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脂肪酸等,它們在血液中與不同的蛋白質結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脂蛋白主要有四種,即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高血脂是指膽固醇、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F代醫學研究證明,血脂過高,就會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斑塊,即動脈粥樣硬化,這些斑塊逐漸增多、增大,堵塞血管,使血流變慢,嚴重時血流中斷。這種情況發生在心臟,就引起冠心病,表現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心肌梗塞和冠脈猝死。發生在腦,就引起腦中風,即腦梗塞、腦出血。如堵塞眼底血管,將導致視力下降,嚴重者可失明。如發生在腎臟,就會引起腎功能減退或衰竭。如發生在下肢,就會出現肢體壞死、潰爛。
此外,高血脂還可引發高血壓、誘發膽結石、胰腺炎,導致男性性功能障礙、老年性癡呆等。 現代社會,生活結構的改變、物質水平的提高、工作壓力的增大等諸多因素使高血脂、肥胖、冠心病、腦中風、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病率顯著上升,不但令老年人談虎色變,還逐漸危及到中青年人群。據統計,全世界每年有1500萬人死于心腦血管疾病,我國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高達總人口的8%,死亡率接近總死亡率的50%,而高血脂是這些疾病的主要因素,每一位高血脂患者的身體里都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因此,為加強血脂調節,心內科特開設了血脂門診,定于每周四上午。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廣大患者,使大家全面、及時地了解高血脂的預防和治療的最新知識,從而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防患于未然。
心律失常門診簡介:心律失常門診主要從事心律失常方面的診斷、治療及研究。心律失常是常見的心臟病之一,主要表現有心慌、心臟停跳感、脈搏有間歇、眼前發黑、胸悶、胸痛甚至暈厥、抽搐等癥狀。心律失??赏ㄟ^常規體表心電圖、動態心電圖(Holter)、經食管心房調搏、直立傾斜試驗以及心內電生理檢查等先進手段,記錄、評價、誘發和復制心律失常,測定竇房結、房室結、束支等心臟傳導系統功能,準確地診斷預激綜合征(即房室旁路)、房室結雙徑路、房撲、室速和心臟傳導阻滯等各種心律失常,可以指導射頻消融術及起搏器的安裝。
?、笨焖傩穆墒С#褐饕憩F為心慌、胸悶、眼前發黑、胸悶、胸痛甚至暈厥、抽搐等癥狀。包括不適宜性竇性心動過速、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陣發室上心動過速(預激綜合征、房室結雙徑路/多徑路等)、室性心動過速和心房顫動等。很多快速心律失??赏ㄟ^導管射頻消融術得以根治。室顫、室速等危及生命的惡性心律失常,可植入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預防猝死,使患者的長期生存率大大提高。
?、簿徛穆墒С#褐饕憩F有頭暈、乏力、記憶力下降、眼前發黑、胸悶、胸痛甚至暈厥、抽搐等癥狀。包括竇性心動過緩、竇房傳導阻滯、竇性停搏及房室結傳導阻滯等緩慢性心律失常,以心動過緩為主的血管迷走性暈厥、頸動脈竇綜合征等神經介導性暈厥等。緊急情況下可床邊植入臨時心臟起搏器進行急救,此后可通過永久起搏器植入使癥狀明顯緩解。
心臟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的發作特點是突發性,為不使一位患者失去生還的希望,電生理室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了心律失常診治的綠色通道的暢通無阻。無論是節假日還是深夜凌晨,只要是患者的病情需要,電生理室的值班人員都會迅速出現在他們的身邊,無數瀕危病人被他們從死神的手中救出。心律失常門診地點: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門診二樓心內科門診。
心房纖顫防治門診:正常心臟有規律的跳動,每分鐘60-100次/分;心房纖顫時,心房的規律活動被快速、雜亂無章的電活動替代,相應地心室出現快速而沒有規律的收縮和舒張。大部分房顫是有原因的,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甲亢等,多表現為持續性房顫,也有少部分找不到原因者,稱為孤立性房顫。據統計,房顫大約占成年人群的4%,40歲以后房顫發生開始增加,65歲以后開始顯著增加。老年人房顫發生率約7-14%。 由于心房失去收縮能力,容易導致心房內血栓形成,脫落后引起腦栓塞或其它外周血管栓塞。 慢性房顫病人腦栓塞的發生率每年平均5%,占全部腦梗塞的10%-15%;心房纖顫導致的腦卒中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71%的腦栓塞在觀察的6周內死亡或遺留有嚴重的神經系統癥狀。腦栓塞一旦發生,復發的可能性極大,而且一旦復發,將造成更嚴重的后果。 心內科胡大一教授認為心房纖顫的防治必須規范,特加設了心房纖顫防治門診,為房顫患者和廣大群眾提供診療服務和咨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于1942年4月由著名婦產科專家林巧稚教授創建。在幾代學科帶頭人王耀云、李自新、錢和年、萬煥忠、胡永芳、魏麗惠等的帶領下,婦科學科以婦科腫瘤、宮頸病變、盆底疾病,婦科內分泌、微創手術、超聲診斷等為重點發展方向,年診治門診患者15萬余人次,年住院患者5000余人次,外地患者占1/3以上,成立了婦科腫瘤中心、盆底疾病診療中心,在在衛生計生委臨床學科評比中位居全國第二,國內有較大的影響力。
婦科現有床位108張(疑難手術病區58張,普通手術病區28張,化療病房22張)。全科人員總數110人,醫師37人,護士47人,其中正高11人(教授3人,主任醫師8人),副高12人(副教授3人,副主任醫師7人,副研究員2人),中級職稱9人(主治5人,助理研究員4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8人,形成了良好的學術梯隊。
婦科學科是國內較早的婦產科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具有一批德高望重、敬業愛教的教師隊伍。幾十年來,培養了一大批婦產科臨床、科研和教學人才,遍布海內外。錢和年教授和魏麗惠教授為北大醫學部桃李獎獲得者。
婦科學科是教育部重點學科、211工程重點學科、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國家衛計委婦科IV類內鏡技術培訓基地,北京市衛計委住院醫師培訓基地等。
特色診療
臨床診療特色及擅長疾病
婦科惡性腫瘤
婦科以婦科腫瘤治療研究為重點,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作為主攻方向,開展了各種婦科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手術、放療、化療),建立了婦科化療病房,使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明顯提高,達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卵巢癌:卵巢癌早診率低,死亡率較高。針對卵巢癌早期發現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重要環節,進行卵巢癌早期診斷相關研究,建立聯合病史+超聲檢查+血清學標志物等早診模型,對高危人群,進行卵巢癌篩查和早診早治,顯著提高了卵巢癌的生存率。針對卵巢癌晚期患者、復發轉移患者較多的狀況,與肝膽外科、胃腸外科和血管外科聯合多學科手術,提高了腫瘤切除率,改善了無瘤生存率,在國內領先地位,多次獲得國家級和部級科技成果獎。
宮頸癌: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呈年輕化趨勢,婦科對宮頸病變制定了系統規范的診治方案,建立了“門診-病房篩查、診斷、治療一條龍”模式,進行宮頸病變和宮頸癌個體化診療。對宮頸癌患者開展了微創手術、保留神經手術、介入化療、放療增敏化療等治療方法,改善了預后,提高了生存質量。
子宮內膜癌:婦科采用國內先進無創技術,開展了子宮內膜癌篩查和早期診斷,特別是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患者,探索了宮腔鏡下病灶切除+內分泌治療+輔助助孕的治療模式,提高了治療成功率和妊娠率。開展子宮內膜癌的綜合治療,創建了高?;颊咻o助化療+放療+化療的“夾心治療模式”,規范和推廣了子宮內膜癌內分泌治療,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見病,近10年來,婦科以盆底疾病的發病機制、臨床診斷與治療為學科重點之一,集中力量求發展,聯合6個相關學科成立了盆底疾病診療中心,創立了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開展了系列新病情評估方法和新的手術方式,連續10年舉辦全國學習班,發行手術光盤1000余套,培訓來自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的學員3000余人,獲部級科技成果二等獎,居國際先進水平。
尿失禁:壓力性尿失禁在女性患者中非常普遍,尤其在中老年女性中約有30%患有此病。婦科門診專門醫護團隊開展了盆底生物反饋、電刺激等各種治療手段,婦科病房緊跟國際進展,開展了許多新的微創手術如單切口尿道懸吊術、經閉孔和經恥骨后尿道懸吊術等。手術簡便、療效肯定。
盆腔臟器脫垂:主要有子宮脫垂和陰道前后壁脫垂。婦科學科開展了盆底超聲、動態核磁、盆底解剖三維重建方法科學評估病情,并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特別近年來緊跟國際前沿,推出了系列新的手術,如腹腔鏡骶前固定術、保留子宮的盆底重建術、生物補片盆底重建、化學合成補片的全盆底重建術等。降低了復發率,提高了生活質量。
普通婦科疾病
圍絕經期疾病診治:圍絕經期疾病嚴重影響女性健康和生活質量,婦科開設相應??崎T診,固定相應專家進行診療。每年不定期進行圍絕經期、絕經后期相關知識的講座。特別是開展了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治療后的激素治療,受到廣大患者好評。
婦科內分泌疾?。洪]經、功血和月經不調等疾病是婦科常見病,婦科具有專業的團隊對該類疾病進行診治,如多囊卵巢綜合征、青春期功血、繼發性閉經等,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先進技術
微創手術
微創醫學是目前醫學發展趨勢。婦科開展腹腔鏡、宮腔鏡手術20余年,將宮腹腔鏡廣泛應用于婦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較豐富經驗。
腹腔鏡:婦科開展腹腔鏡手術有異位妊娠、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剔除、全子宮切除,生殖道畸形(子宮發育異常、先天性無陰道等),手術占全部手術的80%。特別是近10年來,將腹腔鏡技術用于早期婦科惡性腫瘤(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的手術治療,手術創傷小,恢復快,降低了圍術期病率,提高了醫療質量。
宮腔鏡:宮腔鏡是微創性婦科診療技術,可診斷和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粘膜下肌瘤、子宮內膜息肉、流產后胚胎組織殘留等。特別是近年來開展子宮熱球治療合并內科血液疾病引起子宮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癥、血友病及白血病等疾病,提高了治療效果,保證了醫療安全。
超聲診斷和介入治療
?。鲁菋D科領域診斷不可缺少的手段,由于其對人體無害、無痛苦、無創、簡便,易于患者接受。婦科從1983年起開展腹部超聲診斷,已先后對數以萬名婦女進行超聲檢查。1993年進行彩色超聲并同時開展了無需充盈膀胱的腔內超聲,對于早期子宮,卵巢,輸卵管,卵巢內膜病變能較腹部超聲更清晰探察病變情況,使宮頸疾?。▽m頸贅生物、粘膜下肌瘤、宮頸肌瘤、宮頸癌),子宮內膜(增生、息肉、內膜癌、宮腔殘留、宮腔積膿),子宮(子宮肌瘤、肉瘤),卵巢(卵巢單純囊腫、生理性囊腫、多囊卵巢、卵巢巧克力囊腫、惡性腫瘤),輸卵管疾?。ㄝ斅压芊e水積膿、輸卵管癌),其他(宮內外孕)等疾病的診斷水平大大提高。該院婦科超聲檢查已成為婦科疾病診斷不可缺少、最可信賴的輔助診斷方法。
盆底康復
盆底康復治療是盆底功能障礙疾病非常重要的治療手段,也是預防盆底疾病發生的重要方法。婦科學科采用國內外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在婦科門診開展盆底功能評估,對盆底功能異?;颊哌M行康復訓練,如生物反饋治療、電刺激治療等。近年來還對婦科惡性腫瘤手術后患者的盆底功能進行康復治療,獲得很好的臨床效果,受到法國、比利時等歐洲國家專家的一致好評,居國際先進水平。
教學科研
教學方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學具有良好的優良傳統,并經過幾代人傳承。自1982年被批準為婦產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以來,已經成為碩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動站,培養博士后6人,博士140人,碩士84人,國外留學生5人。目前形成了具有醫、教、研結構較為合理的人才隊伍?,F婦科教學每年承擔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近年來開始接受北京大學醫學專業七年制、八年制教學;參與教學改革,參與編寫本科生及研究生各類教材10余項。此外每年有近50名進修醫學習,舉辦婦產科各類學習班2-3次/年。2007年獲得北京市精品課程,2009年獲得全國家級精品課程,2010年及2012年兩次獲得醫學部師德先進集體獎,2011年婦產科教研室獲得醫學部優秀教學集體,2012年獲得人民醫院優秀教學集體獎,2013年獲國家精品課程共享建設項目。承擔教改項目10余項,獲教改模具專利4項。
科研方面:以婦科惡性腫瘤卵巢癌、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為重點研究方向,以婦科盆底疾病、婦科內分泌疾病和微創技術為重點,至今共申請包括國家863、973、衛生部和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及首都發展基金等課題180余項,共計6000余萬元。發表中文論文1000篇,其中SCI論文72篇。取得國家科技成果二等獎、高等學??茖W技術獎技術發明獎1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等科技成果共6項。申報和擁有國際專利發明1項,國家發明專利和實用教學新型專利共9項。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創建于1978年,目前已發展為集科學研究、臨床治療、臨床檢驗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所;下設有肝病科、感染科、檢驗實驗室、肝病研究所等部門。創始人為我國著名肝病學家、檢驗醫學家陶其敏教授?,F任所長為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魏來教授。該所以肝炎病毒和所致疾病的診斷、治療及預防為主要研究方向,研制了我國第1支血源性乙肝疫苗、第1批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診斷試劑盒。是首批通過衛生部認證的臨床藥理試驗基地,并是消化內科專業、傳染病學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現為北京市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療重點實驗室、感染病國家重點???。
1990年,該所建立了肝病科。肝病科是我國首批臨床藥理試驗基地,多年一直承擔多種肝病新藥的臨床驗證工作,在臨床用藥和治療方面保持國內領先。近幾年來,在長期實驗室研究和常規臨床治療基礎上,重點開展了用生物技術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疫苗的研究。2004年,該所創建了感染科,主要從事發熱待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感染性腹瀉等傳染病的防治工作,開設有感染病門診、腸道門診等??崎T診等。2014年建立了感染科病房。該所設有檢驗實驗室并為臨床提供肝炎病原學相關的檢測服務。建立并研發了多種肝炎病原學檢測方法和診斷試劑盒。已通過了昆泰實驗室認證和CNAS認證,并于2014年通過了美國病理協會的CAP認證,是國內首家通過此認證的肝病實驗室。
該所與國內外同行有著廣泛、密切的科技合作和友好的學術交流,涉及基礎研究、診斷技術和臨床治療等不同領域。通過這些研究,肝病研究所在肝病研究領域有了相當的積累和發展,并在國內外同行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
特色診療
主要擅長治療的疾?。?
-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療
-肝纖維化、肝硬化
-脂肪肝、酒精性肝病
-藥物性肝損傷
-自身免疫性肝病
-暴發性肝衰竭
-人工肝治療系統
-乙肝疫苗接種專業門診(肝病科白塔寺部)
特色治療技術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監測、隨訪綜合管理: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在難治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癌、免疫抑制患者等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療和長期管理監測,尤其是骨髓移植前后乙型肝炎的處理和肝功能維護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難治性丙型肝炎的優化治療: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牽頭全國多中心臨床研究,制定了丙型肝炎抗病毒標準治療方案及難治性丙型肝炎的3套治療方案。優化治療方案使我國丙型肝炎抗病毒治愈率達到78%,較既往提高15%,目前已在全國26個省市35家臨床中心進行推廣 。
終末期肝病的綜合治療:
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可為失代償肝硬化和肝細胞肝癌患者提供射頻消融治療、肝移植后管理和免疫治療。
脂肪性肝病的診治和隨訪:
脂肪性肝病已成為目前占比最大的肝臟疾病,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但是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苫謴驼?。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為脂肪性肝病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評估和治療。
教學科研
該所自建所以來,在肝病研究領域一直承擔著多項國家級項目。承擔了自“六五”以來的多項國家“五年”計劃。主持了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傳染病”專項、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先后參加和主持了肝炎病毒基因分子生物學、肝炎病毒診斷試劑,病毒性肝炎發病機制,基因工程疫苗和肝癌疫苗等重點研究課題。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 次,衛生部和北京市科技進步獎80余次,發表了大量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研究論文。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是集醫療、教學、科研一體的綜合性血液疾病研究所,于1981 年由我國著名血液病專家陸道培教授組建成立?,F為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國家藥物臨床研究基地,先后承擔了國家“863”高技術研究計劃、國家“九五”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衛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血液系統惡性疾病的診治:
1)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早在60年代初就開展了同基因骨髓移植。1981年在國內率先開展了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配型相合的同胞間異基因骨髓移植。目前該所完成的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達到4000例以上,長期無病存活率超過75%,居國內領先地位。每年可承擔造血干細胞移植600余例。該所也是國內最早開展外周血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單位。近年來在HLA不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是國內移植例數最多、成活率最高的移植中心。這一成果從根本上解決了供者來源問題,并開創了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新時代。該所協助建立了亞洲最大規模之一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是首家經衛生部驗收的正式執業臍血庫。該所還在無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移植、臍帶血干細胞移植和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移植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并在開展移植新方法和誘導移植免疫耐受方面不斷探索。
2) 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化療和細胞生物學治療一直居國內、國際領先地位或先進地位。該所率先單獨應用從雄黃中提取純化的四硫化四砷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取得了治愈率達到90%的卓著療效,并結合傳統化療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力爭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病人長期存活。免疫治療方面,白血病的CIK(Cytokine Induced Killer)細胞治療在國內起步最早,治療病例最多。該所擁有首家獲得衛生部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進行細胞生物治療的細胞治療中心(含GMP實驗室)。
3) 該所具有完善的、對白血病進行綜合性診斷的一流診斷中心。包括骨髓形態學、流式細胞學、細胞遺傳學、基因檢測等。在國內率先開展定量PCR監測基因表達的方法檢測殘留白血病。
4) 對于貧血和出凝血疾病的治療與研究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績。該所門診一直承擔著大量貧血和出凝血疾病患者的診療工作,在此類疾病的診療水平上具領先地位。
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現有10個病房近300張床位,擁有細胞生物學、細胞遺傳、細胞形態和病理、出凝血、分子生物學及造血干細胞移植等多個實驗室,有教授、副教授10人,博導8人,碩導10人,有博士學位的有40多人,曾多次并仍繼續承擔多項國家公關,衛生部重大科研項目。
特色診療
1、 優選及完善造血干細胞移植體系,保持本團隊在HSCT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將規范化、標準化的HSCT技術向全國推廣,提高我國HSCT的整體水平,擴大國際影響;
2、 建立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高水平血液系統疾病的規范化診斷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搭建高效產出的轉化醫學平臺;在規范化診斷為依據的危險分層的基礎上,對血液惡性疾病進行規范化治療,同時尋找新的腫瘤分子標記,進一步加強血液惡性腫瘤個性化治療;
3、 在規范化診斷基礎上,通過對白血病患者進行前瞻性、大樣本、隨機對照研究,優化我國白血病化療方案,進一步加強基于危險度分層的個體化治療,使本團隊在白血病化療領域保持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
4、 慢性髓性白血病的分子靶向性治療保持國際先進及國內領先地位,采用國際標準化的實時定量PCR技術監測BCR-ABL水平,實現微小殘留病的定量監測,用于指導CML患者的個體化治療;
5、 多發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等領域形成自己的特色,在規范化診斷的基礎上探索及優化治療方案,為促進中國多發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診斷及治療起示范作用;
6、 充分利用業已形成的常見出凝血疾病診治基礎,借助近兩年來以診斷帶動治療所積累的病員優勢,加強對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出凝血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培養出有特色的出凝血診療團隊;
7、 紅細胞系統疾病尤其是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的診斷與治療水平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全面推廣FISH技術在MDS診治過程中的應用,為MDS的診斷和個體化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教學科研
目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是國家教育部及衛生部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國家臨床藥品研究基地,211工程臨床重點學科、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及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07年作為首個臨床醫療科室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創新團隊,現已獲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在內的多項基金支持,先后承擔了國家“863”基金、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985”基金、“新世紀人才”和北京大學211基金等30余項基金?,F任所長黃曉軍教授是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大-清華聯合生命中心PI,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在其領導下本科室在臨床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不斷取得創新性成果,近5年來共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其中SCI論文150余篇,包括發表在血液及造血干細胞移植領域的頂級雜志NEW ENGLAND、JCO、BLOOD、LEUKEMIA、HAEMATOLOGICA、BBMT、BMT等上面的多篇論著。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為國家重點學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國家“211”和“985”重點學科、教育部博士點授予單位、衛生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藥物機構皮膚性病專業基地、中華醫學會皮膚美容示范基地。
學科有醫師18人,其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10人,科主任張建中教授現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科內十多人在各種學術組織中任職。學科在特應性皮炎(濕疹)、白癜風、紅斑狼瘡、皮膚分枝桿菌病和脫發方面的研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學科在國際上首次報告“特應性皮炎樣移植物抗宿主病”、“妊娠股臀紅斑”,首先發現單純性少毛癥基因RLP21,在國內首先發現游泳池肉芽腫??;牽頭制定了我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濕疹診療指南》、《男性型脫發診療指南》、《皮膚型紅斑狼瘡指南》,參與制定了《白癜風治療共識》,在重癥和疑難性皮膚病的診治方面能力突出。學科國際交流活躍,張建中教授榮獲2013年國際皮膚科聯盟杰出貢獻獎,共培養博士/碩士/留學生70余人,培養進修醫師100多人。
設專家門診、特需門診、??崎T診、病房、皮膚醫學激光中心、皮膚病理室、皮膚真菌室、性病化驗室、治療室、手術室和皮膚病研究室。年門診量約13萬人次,開設病床21張,年出院病人400余人次。
特色診療
1.變態反應性皮膚?。裾?皮炎、蕁麻疹等):
*是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特應性皮炎研究中心”組長單位;
*主持制定了《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中國濕疹診療指南》、《蕁麻疹診療指南》、衛生部《重癥藥疹臨床路徑》;
*診療和長期隨訪了大量患者,有完善的檢驗手段。
2.銀屑?。?
*倡導和實行“慢病管理”模式,主編了中華醫學會教材《銀屑病》、患者教育教材《銀屑病就醫指南》;
*牽頭組織了全國多中心銀屑病流行病學調查和“銀屑病分級治療”研究;
*牽頭組織了1.1類新藥苯烯莫德治療銀屑病臨床研究和阿達木單抗治療斑塊型銀屑病臨床研究。
3.皮膚型紅斑狼瘡和新生兒紅斑狼瘡:
*發現兩型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預后的分離現象,總結出中國新生兒紅斑狼瘡臨床特點,系列研究獲2009年中華醫學獎;
*牽頭組織了《皮膚型紅斑狼瘡診療指南》的制定。
4.移植物抗宿主?。ㄆつw型):
*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特應性皮炎樣移植物抗宿主病”這一新的類型,發表于《美國皮膚病學會雜志》(JAAD),受到廣泛好評。
*診治和隨訪了大量皮膚型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
5.感染性皮膚?。ò毦院驼婢云つw?。?
*在國內首報海分枝桿菌皮膚感染——游泳池肉芽腫,為公認的國內皮膚分枝桿菌病診療中心,接受大量全國各地轉診患者;
*建立了病灶組織基因擴增限制性內切酶檢測技術;
*報告了多例少見真菌感染病例。
6.色素?。?
*色素病診治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參與制定《白癜風治療共識(2014版)》、《黃褐斑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和《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診療了大量白癜風患者。
*診療設備齊全:有伍氏燈、色度儀、304nm高能紫外光、308nm準分子激光和自體表皮移植儀等設備。
7.皮膚組織病理學:
*主譯《皮膚病理學》;參譯《皮膚病理學---與臨床的聯系》(第3版);
*發現了Rosai-Dorfman病、皮膚NK/T淋巴瘤和成人Langerhans組織細胞增多癥等疑難病與少見??;
8. 毛發?。?
*是中華醫學會毛發學組組長單位,牽頭組織制定了《中國雄激素性禿發指南》;牽頭組織了首次全國多中心雄激素性脫發和斑禿的流行病學調查;
*在國際上首次報告單純性遺傳性少毛癥患者致病基因RPL21;建立了雄激素性脫發和斑禿的數據庫。
9. 皮膚美容:治療設備完整,包括激光、強光、射頻和微波等,能夠治療鮮紅斑痣、太田痣、紋身、痤瘡、瘢痕和多毛等。
教學科研
學科承擔了北京大學醫學部本科生、七年制、八年制和統招碩士生/博士生的教學工作,承擔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留學生培訓和進修醫師培訓等教學工作,先后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學先進集體、多項教學先進個人稱號??浦魅螐埥ㄖ薪淌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良師益友”稱號,并主編了衛計委八年制長學制教材《皮膚性病學》等學術專著。
學科在特應性皮炎、白癜風、紅斑狼瘡、皮膚分枝桿菌病等方面的科研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國際上首次報告“特應性皮炎樣移植物抗宿主病”、“妊娠股臀紅斑”,首先發現單純性少毛癥致病基因RLP21;牽頭組織了全國多中心六種常見皮膚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獲得了我國常見皮膚病患病率等基礎數據。
學科獲得國家級科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基金)、省部級(衛生部行業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發展基金)、中華醫學會科研基金等基金1000多萬元,在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科主任張建中教授榮獲2012年度北京大學優秀人才一等獎、2013年度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研成就獎;李厚敏副教授和周城主治醫師榮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研新星”稱號,趙琰和魏瑾榮獲“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優秀研究生獎”。
科內多人獲邀在國際會議上進行學術交流,張建中教授獲2013年國際皮膚科聯盟杰出貢獻獎。
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
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
北京大學應用碎石技術研究所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男性健康管理研究所
中國北方泌尿系結石病防治基地
一、悠久的學科歷史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泌尿外科的奠基人為謝元甫教授和吳階平院士。1952年正式成立了泌尿外科專業組,由孟廣棟教授主持泌尿外科工作。泌尿外科作為獨立的專門學科成立于1978年,我國著名的泌尿外科學家孟廣棟教授任第一屆泌尿外科主任;侯樹坤教授和朱積川教授分別于1986年和1993年先后擔任泌尿外科主任;2000年至今,王曉峰教授擔任第四屆泌尿外科主任。在泌尿外科成立后的三十多年里,無論在臨床、科研和教學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飛速的發展。不斷開發、創造新的治療技術和方法,使學科水平一直處于國內先進行列。
二、優化的技術力量
經過老一輩學科帶頭人幾十年的辛勤耕耘,為今天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大批具有高學歷、高職稱、高能力和高素質的業務骨干茁壯成長。泌尿外科已成為學科隊伍完備、技術力量雄厚、學科覆蓋面廣,新技術掌握全面、設備條件齊全的獨立學科。目前科室擁有5位博士生導師(王曉峰,黃曉波,白文俊,徐濤和許克新)和10位正高級職稱的醫生。設有兩個病區,81張床位;年門診量65 000余人次,年手術量30 000余例。臨床亞??平M逐漸形成,包括腫瘤組、結石組、下尿路及尿控組、男科組和腎移植組。
三、深厚的文化內涵
經過幾代人數十年的努力,泌尿外科已成為一個大家庭。大家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工作中相互支持、學習中彼此鼓勵、生活中相互關愛。這種團隊精神和祥和氣氛是幾十年來形成的風格和文化氛圍。這種團結協作的精神風貌在醫療、護理、教學和科研中產生著巨大的推動力。
實事求是、發揚民主,敢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榮譽面前互相謙讓,已在泌尿外科蔚然成風。時刻不忘醫護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用努力工作為病人解除病痛,用辛勤勞動給病人帶來新的希望,用智慧捍衛生命的尊嚴。
文化核心:讓患者滿意、讓員工滿意、讓社會滿意!
特色診療
近十幾年來泌尿外科不斷將國際上的新技術、新方法引進國內,并應用于臨床的診療工作之中。在保持國內領先的同時,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在泌尿系結石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已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開展了各種各樣難度極高、風險極大的腎臟結石病的治療;如復雜的嬰幼兒腎結石,復雜的孤立腎結石,復雜的畸形腎結石和高齡、高?;颊吆喜碗s腎結石等,得到了國內和歐美同道的認可。
泌尿系統復雜、巨大腫瘤的手術治療一直是科室研究的重點,九十年代初率先在國內成功完成了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膀胱術和體外循環下腔靜脈留栓切除術。目前該科80%以上的手術通過腹腔鏡技術完成,如巨大腎臟腫瘤、巨大腎上腺腫瘤、復雜的保留腎單位手術、保留性神經的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膀胱術等。
教學科研
科技創新、醫療設備的研制是該科的一大特色,該科1980年開始研制“膀胱液電碎石機”,1982年完成,獲北京市科技三等獎。1982年開始研究制造我國第一臺“體外震波碎石機”,1984年研制成功,并于1986年通過衛生部鑒定應用于臨床,同年獲衛生部科技成果甲級獎,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獎,1987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993-1999年又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臺“高能聚焦超聲腫瘤治療機”,使我國熱療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該項研究于2002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2006年開始探索研制完全國產化的“超聲聯合氣壓彈道碎石設備”,于2010年通過國家藥監局的審批,產品已經投放市場,填補了我們國家在這一領域的空白。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普外科包含:普外二科、普外三科
外二科的前身為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普外科胃腸專業組,具有七十余年的歷史。著名教授黃萃莛、張嘉慶、杜如昱、祝學光曾先后擔任科主任。1997年以后普通外科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按照專業特點劃分為肝膽外科、胃腸外科、乳腺外科中心、外科監護、微創外科等科室。于永祥教授擔任胃腸外科主任,王杉教授為副主任。2003年王杉教授擔任胃腸外科主任,葉穎江教授擔任副主任。2006年王杉教授任人民醫院院長,葉穎江教授擔任副主任。2013年葉穎江教授擔任胃腸外科主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目前是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疲ㄆ胀ㄍ饪坪湍[瘤外科)、北京市重點學科、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英國愛丁堡外科學院和香港外科學院住院醫師培訓基地?,F有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1人,共有床位70張,平均年收治病人2500余次,開展手術1200余次。承擔醫院6A病區(手術治療病區)、42病區和海淀三病區(綜合治療病區)醫療工作。收治的病種主要包括胃腸道良惡性疾病,甲狀腺、肝臟、膽囊、疝、闌尾和肛門等普通外科疾病,尤其擅長胃腸道腫瘤的規范化、個體化治療。在消化道惡性腫瘤的綜合治療、結直腸癌肝臟轉移癌的外科治療、腹腔鏡微創手術、胃腸間質瘤治療、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結節、痔手術等方面,保持全國甚至國際的領先水平。在國內最早開展并推廣多學科專家組治療模式(MDT模式),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贊揚。胃腸外科立足國內現況,把握國際專業發展方向,形成多途徑、多手段、多方法的立體治療的醫療模式,全面提高臨床診療水平,快速、安全地為廣大患者解除痛苦。
特色診療
學科醫療特色:
①結直腸癌規范化手術治療
在國內最早倡導結直腸癌規范化手術方式:完整結腸系膜切除術(CME)及肛提肌外腹會陰聯合切除術(ELAPE),規范化的手術操作確保了腫瘤的根治性,減少了手術并發癥,改善了病人預后,提高了結直腸癌患者的生存率。
②進展期結直腸癌、胃癌的綜合治療
對于腫瘤分期較晚的結直腸癌或胃癌病人進行術前新輔助化療、放療等輔助治療使不能切除的晚期腫瘤降期降級,從而獲得二期切除甚或根治的機會。對一部分肝轉移病人積極采取轉移癌和原發癌同期切除或先行化療、生物(靶向)、介入、射頻治療后再分期切除,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晚期腫瘤病人獲得了長期生存機會。
③胃腸間質瘤綜合治療
胃腸間質瘤(GIST)屬胃腸道間葉源性腫瘤,該科參與了國內胃腸間質瘤診療規范的制定,胃腸間質瘤的診治處于國內領先??墒炀毑捎酶骨荤R微創手術或傳統開腹手術完成胃腸間質瘤的根治手術,對于復發或不可切除的胃腸間質瘤進行格列衛或索坦治療,療效與國際水平同齊。2007、2008年該科先后成為“中國格列衛??全球患者援助項目(GIPAP)”及“索坦患者援助項目(SPAP)”注冊中心,使一部分經濟狀況差、術后又須藥物治療的病人能得到免費贈藥,為該類病人節省了可觀的治療費用。
④腹腔鏡手術(各種腹外疝及腹腔手術)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的理念逐漸應用于普通外科的治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在國內較早開展了腹腔鏡疝修補術、腹腔鏡結直腸癌、胃癌、胃腸道間質瘤、小腸腫瘤的微創手術。對于有適應癥的病人,選擇微創手術不僅可以達到與開腹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而且病人整體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美觀、住院時間短。
⑤多學科專家組診療模式(MDT模式)
2000年該科在王杉教授的帶領下在該院成立了國內第一個消化疾病多學科專家組(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包括來自腫瘤外科、消化內科、腫瘤內科、超聲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療科等6個學科的專家,該診療模式以病人為中心,集中多個學科專家共同會診,為病人提出最佳診療方案,與傳統醫療模式相比,學科齊全,學術力量強,能綜合性地接受最新的國際腫瘤治療理念,縮短了疾病的診療時間,提高了療效。
⑥手術治療2型糖尿病
我國糖尿病患者重多,傳統的內科治療方法尚不能滿意的控制該病及其并發癥,依靠手術方法治療糖尿病在國內國際上均已取得明顯療效。目前許多國際臨床醫療機構均成立了糖尿病外科,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對于有適應癥的病人,通過手術可治療或明顯改善糖尿病及其伴發的并發癥。手術創傷小,并發癥少,花費低。
⑦術中神經功能保護技術
喉返神經損傷是甲狀腺手術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一旦發生,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質量,并且缺少有效的治療手段。對于術中喉返神經顯露困難的患者,應用神經監護技術可實現術中實時監測喉返神經功能,全程定位喉返神經且可以在手術過程中明確其功能是否正常,從而顯著提高手術的安全性和徹底性。
⑧綜合治療結直腸癌肝轉移
肝臟是結直腸癌常見的轉移部位。目前對肝轉移灶進行根治性切除手術是唯一能夠使患者得到治愈的方法。然而在結直腸癌發生肝轉移的早期通常無特異的臨床表現,若不堅持定期復查,只有到晚期出現肝區疼痛或肝功能失代嘗時才能被發現,許多患者因此失去了手術切除的最佳時機。對于已經失去手術時機的患者或是經手術治療無效的患者,還可以選擇其它治療方法作為替代或輔助手術方法以提高病人的5年生存率。常用方法有:以奧沙利鉑為基礎的全身化療;射頻消融治療;肝動脈插管栓塞化學治療;其它輔助治療如:冷凍治療、無水乙醇注射治療、門靜脈栓塞治療、超聲波治療、放射治療、激光治療、免疫治療等。對于療效各家說法不同,但有一點可以明確,諸多方法的合理選擇和綜合應用,將為結直腸癌肝轉移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⑨外科營養方面
在常規營養支持及治療的基礎上,胃腸外科積極開展了一系列的科研工作,腹部外科手術病人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雙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術后的負氮平衡狀態、降低感染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等概念目前已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同。在術后腸外營養制劑中添加魚油脂肪乳則可以減輕炎癥反應,改善患者的免疫狀態。腸外瘺是一嚴重并發癥,處理不當往往造成更為嚴重的后果,病人遷延不愈,醫療花費巨大,因此在治療上也對外科營養支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該科在國內著名專家的指導下,已成功治愈數名腸外瘺患者,標志著營養治療的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⑩痔的手術治療
該科較早引入肛墊下移學說,早在2002年就實行了國內較少單位開展的PPH手術,目前以其痛苦小、恢復快、復發率低等優勢吸引了北京地區眾多患者前來診治。
教學科研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作為教育部創新團隊、北京市重點學科、北京大學重點教研科室,承擔了北京大學醫學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后的培養工作,目前已畢業碩/博士研究生120余人。擁有國家級名師兩人、北京大學醫學部桃李獎獲得者兩人。作為支持單位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兩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一項、北京市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等。主持開展了“十五”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大項目基金、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衛生部科研基金、北京市及北京大學等31項重大科學研究項目。作為牽頭單位承擔了衛生部胃癌、結直腸癌診斷標準的制定工作和國家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及執業醫師考試命審題工作。先后于《Gastroenterology》、《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等國外期刊發表SCI文章70余篇,于《中華醫學雜志》、《中華外科雜志》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文章300余篇。主譯或主編《結直腸外科學》(第四版)、《直腸癌診斷、治療與康復新進展》、《臨床醫療護理常規:外科與普通外科診療常規》等學術專著或論著13冊。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腔鏡外科即普外三科,其前身為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普外科腹腔鏡專業組,自1991年引進腹腔鏡技術以來,已有近十八年歷史,共計完成各類腹腔鏡手術數萬余例。著名外科專家黃萃莛、杜如昱、祝學光教授曾先后擔任科主任。
為進一步促進微創外科學的發展,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于1998年1月正式成立外三科(腔鏡外科)。腔鏡外科依托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普外科的雄厚實力,人員配備精干,現由外科及腹腔鏡專家黃迅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西城區政協委員)任科室主任。
該科室秉承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普外科的傳統,在治療肝膽、胃腸、胰腺、脾臟、甲狀腺及甲狀旁腺、各類疝氣等疾病有著較為豐富的外科治療經驗。特別是在膽道良惡性疾病的診療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肝內外膽管結石、先天性膽道疾病、膽囊癌、膽管癌、膽道術后合并癥等,逐漸開展腔鏡肥胖治療、微創手術治療上消化道功能失調疾病如賁門失遲緩癥、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微創手術治療肝膽胰疾病,各類微創疝氣手術。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隨著現代微創外科腹腔鏡、纖維內鏡治療技術的發展,在北京市率先引進并開展了腹腔鏡手術并且不斷創新和發展,其中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無論質量還是數量在北京處于領先地位,是我國最早開展腹腔鏡普通外科手術的科室之一,每年開展的腹腔鏡各類手術多達700-800余例。隨著腹腔鏡技術及器械的不斷發展,不斷探索和創新,在具有開腹手術熟練技術的有力保障下,已成功的完成了各類腹腔鏡微創手術,包括:腹腔鏡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腹腔鏡胃癌根治術、腹腔鏡胃腸旁路手術;腹腔鏡膽總管探查、膽道鏡活檢、取石術;腹腔鏡肝臟手術(肝囊腫開窗術、肝膿腫引流術、肝活檢術、肝葉切除術);腹腔鏡胃、小腸、結直腸良惡性腫瘤切除及根治術;腹腔鏡脾切除術治療ITP和脾功能亢進;頸腔鏡微創手術治療甲狀腺疾?。谞钕倭?、結甲等);腹腔鏡疝修補成形術(腹股溝疝、腹壁疝、切口疝、臍疝及復發疝);腹腔鏡胃底折疊術治療胃食管反流??;腔鏡下食道裂孔疝修補術及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等。在纖維內鏡治療方面也頗有心得,對各種類型的肝內外膽管結石、先天性膽道疾病、膽道術后殘余結石的治療、處理居于國內前列。另外,科室對于各類消化道腫瘤(肝癌、胃癌、結直腸癌、胰腺癌等)及甲狀腺癌的術后綜合治療,如化學治療、介入治療及免疫治療也頗為專長。
科室與全國范圍內多家醫院開展技術合作和交流,并且抽調技術骨干,積極指導基層醫院開展各類腹腔鏡、膽道鏡手術,每年接待各地進修及訪問醫師上百人次,擴大了科室的影響,為醫院贏得了聲譽。同時,在普及腹腔鏡技術方面,科室舉辦多次全國腹腔鏡外科新技術培訓班,編寫了全國腹腔鏡技術培訓班教材。來自全國二十多個省市的百余名學員及院內眾多的研究生、住院醫師、進修醫師參加了培訓,受益菲淺。人員組成:目前科室有教授、主任醫師2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4人。學歷:博士6人,碩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2名,在讀碩士研究生3名。
特色診療
1.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疾病的外科治療;
2.特別是在膽道良惡性疾病的微創診療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如:膽囊結石、膽囊息肉、肝內外膽管結石、先天性膽道疾病、膽囊癌、膽管癌、膽道術后合并癥等;
3.腹腔鏡肥胖治療、腹腔鏡手術治療上消化道功能失調疾病如賁門失遲緩癥、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
4.腹腔鏡手術治療肝膽胰疾??;
5.各類微創疝氣手術;
6.腹腔鏡手術治療成人結腸冗長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創建于1942年。眼科專業在原中央醫院(人民醫院前身)改組時設立,已故原協和醫院著名眼科專家羅宗賢教授為首任特約醫師,指導孫信孚醫生工作。1946年孫信孚醫生離院,由付守靜及索曼霞醫生負責。建科初期的主要臨床工作僅為院內會診及一般的眼科門診。至60年代,楊均主任首先開設眼科病房,并開展了青光眼、白內障手術。進入70年代,在費佩芬、呂永順、馮耀庭幾位主任的領導下,眼科床位數增加至8張。80年代,胡雨桐教授任眼科主任,眼科業務進一步發展,逐漸開展了各類抗青光眼手術、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眼內異物取出、白內障摘除等術。
1987年,黎曉新博士回國,在眼科開展了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和玻璃體切割等顯微手術、激光治療青光眼和眼底病、眼內疾病超聲診斷等新技術。90年代初,黎曉新教授任眼科主任,人民醫院眼科事業迅猛發展,醫、教、研水平全面提高。如今,在黎曉新主任的領導下,眼科已發展成為以視網膜、玻璃體手術為科室特色,眼前、后段手術全面展開,各項診療設備不斷完善,專業組逐漸健全,新技術、新療法日益增加,科研課題不斷增多的綜合性科室,部分工作已經棲身于國際先進行列,2002年成為教育部批準的國家重點學科, 2005年在國內率先成立兒童眼病中心。
學科已形成以轉化型醫學為基礎的視覺損傷與修復的視覺科學研究和以臨床解決疑難或爭議性問題為中心的臨床研究基地。凝煉為黃斑病、視網膜脫離合并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診治、發病和干預機制等研究方向。臨床研究涵蓋所有眼科亞專業設置,特別是眼底病亞專業,是國內開展治療項目最多的眼科,帶動了全國該領域的快速發展。臨床研究方面:十五期間主持黃斑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手術模式研究、十一五期間主持老年黃斑變性的流行病學研究和抗VEGF治療的多中心研究、十二五期間主持973老年黃斑變性的發病機制研究和干預相關的基礎研究和參與十二五重大新藥創新-藥物實驗平臺。
目前人民醫院眼科開放床位數64張,近3年平均年出院 3584.7 人,急門診量138765人,門診量和手術量保持了45年的連續上升,其中外省市患者占 55.47%。醫治的病種涵蓋眼科所有亞???。疑難危重病例占住院病種36.94%。年手術量達5000余例,收治白內障、青光眼、各種類型的眼底病變、眼腫瘤、斜視、弱視、眼肌麻痹、角膜病變、近視、遠視、散光的激光矯正手術以及眼科整形等眼科各種疾病。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現有醫護員工69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包括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1人、中華眼底病雜志總編1人、中華眼底病學組組長1人、中華小兒眼科及斜弱視學組副組長1人、6名學組委員。有9名專家承擔中華系列雜志編委?,F有固定床位64張。
人民醫院眼科由多個學科組成,現有眼底病激光中心,兒童眼病診療中心,準分子激光近視治療中心,白內障手術中心,玻璃體視網膜手術中心、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病,眼成形,糖尿病眼底病等多個專業組,實現了眼科醫師專業化。
人民眼科擁有新世紀國際眼科先進的臨床檢查、醫療設備,如進口的手術顯微鏡、玻璃體切割機、白內障超聲乳化儀、電生理儀、電視野計、熒光造影設備、多波長眼底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治療儀、眼科專用A、B超聲等。除完成目前國內外常見的眼科手術以外,在玻璃體視網膜外科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到目前為止已完成各種復雜玻璃體視網膜手術過萬例,并以此為基礎,全面開展了與玻璃體視網膜手術有關的眼前段與眼肌手術,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科室,贏得了來自全國患者與同行的贊譽。近年來,眼科開展的新項目有:視網膜激光光凝、小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玻璃體切割治療復雜視網膜脫離、玻璃體切割治療進展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部視網膜下膜取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防治、垂直肌手術、玻璃體切割聯合自體濃縮血小板封閉黃斑裂孔、脈絡膜惡性黑色素瘤局部切除聯合放射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綜合治療、光動力療法治療老年黃斑變性或高度近視合并脈絡膜新生血管、難治性青光眼引流管植入術、白內障青光眼聯合手術、眼前后段聯合手術、角膜移植術、準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切削術(PRK)、激光輔助原位角膜成型術(LASIK)等。
人民眼科先后5次參加了衛生部組織的“健康列車”和北京市組織的支援內蒙等邊遠地區的醫療隊,使西北、西南大地上數以萬計的貧困眼病患者重見光明,深受廣大邊遠地區人民的歡迎和愛戴。
現在,人民眼科全體職工正在創造一個管理水平先進、醫療質量優秀、服務態度出色的新型眼科醫院。75年的歷史鑄就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的“挑戰疑難眼病、拯救視覺損傷”的精髓。人民醫院眼科將不懈努力,建設一批先進完善的轉化醫學平臺, 孵化一批原創科研成果, 形成一批提高臨床診療水平的新技術, 涌現一批國內知名、具有國際視角的學科帶頭人, 造就一支勇于創新、團結協作、結構合理、亞科齊全的優秀臨床團隊, 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視覺修復、視覺保護和視覺增強。
特色診療
一、眼底病、激光中心
專業特色:各種類型眼底病的診治。眼底病的激光與手術治療:各種類型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各種原因玻璃體混濁、積血的玻璃體手術治療,玻璃體切割治療復雜性視網膜脫離,眼底腫瘤的放射敷貼治療,黃斑前膜與黃斑裂孔手術治療,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膜取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等兒童眼底病診治,光動力激光(PDT)、經瞳孔溫熱療法(TTT)治療脈絡膜新生血管(CNV)。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眼底普查,激光治療增生前期、增生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切割聯合眼內光凝治療進展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二、白內障
專業特色:各種類型白內障、無晶體眼的診治。除完成常規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小切口囊外白內障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以及II期人工晶體植入/縫合術外,開展大量的復雜白內障手術如白內障青光眼聯合手術、白內障摘除與眼后段疾病的聯合手術、玻璃體切割后無玻璃體眼的白內障摘除及人工晶體植入術。
三、青光眼
學科對象:面向廣大青光眼、高眼壓癥及青光眼手術后復查的患者。各種類型青光眼的診斷與藥物治療,不同類型的常規與疑難抗青光眼手術,引流管植入術,鞏膜池形成術,激光周邊虹膜切除術,激光小梁成型術、激光房角成型術,睫狀體光凝術,先天性青光眼房角切開術,眼內硅油繼發青光眼的處理,玻璃體視網膜手術后繼發青光眼的診治,玻璃體切割手術治療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療。
專業特色:該科擁有一批多年從事于青光眼臨床治療及科研工作的眼科專家,在青光眼診治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術。擁有Octopus自動視野計、Humphrey自動視野計,視神經分析儀HRT-Ⅱ,光學相干斷層成像儀(OCT)、壓平眼壓計等國際上先進的青光眼檢查設備。相繼開展了激光治療、前房引流物植入手術、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手術等最新的治療方法,青光眼的診治居于國內先進水平。
四、兒童眼病中心
1.兒童視覺發育、斜視、弱視
專業特色:成人及兒童水平及垂直斜視的常規手術矯正、兒童屈光不正及弱視的治療、特殊性斜視(眼球后退綜合征、垂直分離性斜視)的手術矯正、復雜性(外傷后、內眼手術后)斜視的手術矯正、先天性眼球震顫的手術矯正。
2.兒童眼底?。ㄔ绠a兒視網膜病變、視網膜母細胞瘤等)
3.兒童白內障(各種類型先天性白內障、外傷性白內障、并發性白內障)
4.兒童青光眼(各種類型先天性、外傷性及繼發性青光眼)
5.兒童眼表面疾?。ǜ鞣N類型結膜、角膜、淚器等疾?。?
五、角膜病
??撇》N:各種類型角膜炎,角膜變性,結、角膜化學燒傷,眼表疾病,屈光不正。
專業特色:各種眼表疾病、角膜病的診斷與治療。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層角膜移植、眼表面重建術,角膜弧形切開矯正高度散光,治療性激光角膜切削術(PTK)。
六、眼成形
專業特色:上瞼下垂,小眼綜合癥,眼瞼內、外翻,眼瞼眼眶腫瘤,結膜囊縮窄,眼瞼皮膚松弛,雙重瞼,眼袋等的診斷與手術治療。眼部、面部及其它部位的美容、整形手術。
七、眼屈光、近視治療中心
準分子激光 (采用德國Schwind公司最先進之Multiscan-巨星級準分子激光儀)。
專業特色:各種類型屈光不正(近視、遠視、散光)與眼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激光輔助原位角膜磨鑲術(LASIK)、準分子激光屈光角膜削術(PRK)、治療性激光角膜切削術(PTK)。
八、眼腫瘤
專業特色:(1)惡性葡萄膜黑色素瘤,腫瘤基底部直徑﹤15 mm,厚度﹥5-8mm,腫瘤位于赤道部或睫狀體部,建議局部切除及玻璃體切割手術。(2)視網膜母細胞瘤綜合治療
九、眼外傷
專業特色:外傷性玻璃體出血、外傷性視網膜脫離、眼內炎、球內異物,可行前段玻璃體切除術及全玻璃體切除術。
十、驗光配鏡中心
專業特色:各種屈光不正、老視的配鏡矯正。最新開展漸進多焦點成人眼鏡,青少年預防近視的漸進多焦點眼鏡,各種類型軟角膜接觸鏡,矯正無晶體眼之角膜接觸鏡。
教學科研
十余年來眼科先后申請了國家、部委級科研課題20余項,在國際、國家級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300余篇,主編與參與編著各種專業書籍10余本,曾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等一系列獎勵。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于2000年被評為“211”和“985”重點學科、2002年被評為國家教育部重點學科、2012年被評為教育部視覺損傷與修復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F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為教育部博士學位授予點、博士后流動站、衛生部和北京市眼科??漆t師培訓基地、北京市??漆t師考試基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眼科藥物研究基地以及國家級眼科學繼續教育基地。目前已畢業博士生58人,碩士生17人。目前已形成研究生、本科生、畢業后教育的三級教學體系。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始建于1962年,如今已成長為一個具有相當規模、具備獨特的風格與模式、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科。在感染性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間質性肺病、肺癌、睡眠呼吸障礙、呼吸危重癥監護、介入呼吸病學和多種少見疑難肺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等各個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先后設立了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戒煙和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崎T診,每年門診就診人次達9萬余人。在國內率先開展了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睡眠呼吸障礙和間質性肺病等系統教育和管理工作?,F有RICU床位17張,普通床位70張,包括睡眠中心10張。
現有醫師22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4人,副教授、副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3人;21人獲博士學位,1人碩士學位,2人在美國做過博士后工作。另有3位資深顧問專家,指導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主管技師4人,護士96人。業已形成了一支業務扎實、富有朝氣、積極進取、團結勤奮、嚴謹創新、求實奉獻的團隊,逐步創建國內一流的呼吸疾病診療中心。
戒煙門診
吸煙對人們健康的危害,已成為世界公害之一,每四個吸煙者有一個死于煙草,30%癌癥的發生是吸煙引起的。由于社會和媒體的宣傳,許多吸煙者都已經吸煙有害健康。但由于煙草依賴性,很多人多年來已經養成了吸煙的習慣,想戒又戒不掉,或者是頭腦中有一些錯誤的觀念,沒有充分認識到吸煙的害處,而且戒煙后會出現煩躁、情緒不穩、沮喪、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頭痛、口干、咳嗽、食欲增加、體重增加、腹瀉或便秘、疲勞、想吸煙的沖動等戒斷反應,>90%的人自己戒不了煙。戒煙門診就是為幫助所有想戒煙的人成功戒煙設立的。
慢性阻塞性肺病專業門診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疾病,其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常常呈進行性發展,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藥物。通過系統的規范治療和管理, 可以達到減少急性發作、盡可能維持病情穩定、提高生活質量和減少醫療經費開支的目的。
該科自2001年開始長期堅持定期(每季度一次)為COPD 患者舉辦各種形式和內容的講座討論會。每次活動后整理編寫《COPD宣教通訊》供COPD患者學習參考。自2003年設立COPD門診,每周1-2 個單元,由主治醫以上呼吸專業醫師對患者和危險人群進行檢查,明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診斷,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患者可在此專業門診接受用藥方法及呼吸鍛煉的指導;為每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建立檔案,安排定期隨訪。組織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參加慢性呼吸病宣教中心舉辦的大型慢阻肺病知識宣教活動。
哮喘專病門診
“哮喘專病門診”是該院“三位一體”哮喘防控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做好防控哮喘工作的第一線,也是專病醫生對患者進行哮喘教育的啟蒙處和起跑點。該院自2003年4月8日正式開設“哮喘專病門診”?,F每周有三個單元固定的門診時間,均由擅長哮喘病診療的副高級職稱醫師出診。在這里,醫生嚴格按照“哮喘防治指南”為患者提供診斷、制定初步治療方案、建立病情檔案、隨訪和調整治療方案等;哮喘患者不僅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治療方案,還可以得到有關預防哮喘發作的具體指導;患者還將被推薦至“哮喘宣教中心”接受專職哮喘宣教人員的指導,學習正確的用藥方法、監測病情控制方法并加入“哮喘患者協會”等。2009年2月該院成為全國首批“哮喘專病門診規范化建設和推廣項目單位”之一,在中國哮喘聯盟的統一領導下更進一步做好哮喘的規范化防控工作,包括醫患培訓交流、統配宣教資料、患者檔案管理等。
睡眠呼吸監測中心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科睡眠中心建立于1989年,是國內較早開展睡眠研究的醫療單位之一,目前為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睡眠學組組長單位。在醫院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丁東杰教授、陳爾璋教授及何權瀛教授等等學術帶頭人的刻苦努力,臨床及科研工作已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在臨床工作方面,睡眠中心目前已經診斷和治療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萬例睡眠呼吸障礙患者,其睡眠呼吸障礙的診治水平一直居國內領先水平,除了積極開展睡眠呼吸障礙的內科治療之外,還與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密切合作,形成了多學科聯合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體系。
睡眠中心自1998年開始開展了發作性睡病的研究與治療,是國內最早進行發作性睡病診斷與治療的醫院,建立了包括多次小睡睡眠潛伏期試驗(MSLT)等診斷發作性睡病的特異性神經生理檢查方法,完善了診斷和治療體系,目前已經診治發作性睡病患者一千余例,患者來自全國各地,相關研究居于世界領先水平。此后先后開展了周期性嗜睡、不寧腿綜合征、REM行為異常、磨牙癥等睡眠疾患的診斷與治療。睡眠中心在呼吸科內設立了專業門診及專家門診,可供監測與治療的床位已達十張,擁有多套國際先進的多導睡眠監測系統。除此之外,還開展了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家庭初篩及醫院內床旁監測,積極開展應用無創正壓通氣進行急性、慢性呼吸衰竭及睡眠呼吸障礙的家庭治療,并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睡眠中心在開展臨床工作的同時還承擔了多項教學任務,在八年制醫學生教學中開展了“睡眠呼吸障礙”的病例討論課以及睡眠障礙的見習和實習教學,并培養臨床和科研型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十余名。從2004年開始開辦的“睡眠呼吸監測治療技術新進展學習班”每兩年一屆,是北京大學醫學部的繼續教育項目,每屆均有數百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參會。同時睡眠中心還承擔了進修醫師的培訓,為國內開展睡眠呼吸障礙臨床工作的單位培養了大批骨干。
肺功能室
肺功能檢查一種無創、安全、簡便的呼吸系統疾病的診療技術。肺功能包括肺容量測定、肺通氣功能、肺換氣功能、運動心肺功能測定等多個方面。其中,肺的通氣功能是診斷氣道阻塞性疾?。ㄈ缏宰枞苑尾?、支氣管哮喘等)的金標準,也是對此類疾病進行嚴重程度分級的主要參考指標,在預測疾病發展和判斷預后方面具有重要的價值。肺的換氣功能是早期診斷彌漫性肺部疾病的敏感指標,也是此類疾病的療效的評價指標。另一方面。肺功能在外科方面的應用也十分廣泛:手術適應證的選擇、明確患者是否能夠耐受全身麻醉、能否耐受手術、評估術后肺功能喪失或改善及對預后的影響等。
該科肺功能室配備了先進的肺功能檢測設備,可進行肺容量、通氣功能、換氣功能的測定,可進行支氣管擴張及激發試驗及脈沖震蕩肺功能測定。2014年新增營養代謝車,可對重癥患者進行床旁簡易肺功能測定及能量代謝狀態檢測,為重癥ICU患者的診治提供了床旁重要技術支持。肺功能室技術力量雄厚,主要技術人員全部具備專業技術職稱,他們具有多年的專業技術經驗,熟悉標準的操作規范,掌握基本的專業疾病的肺功能特征,為全院相關疾病呼吸功能的評估提供了專業的診斷。
呼吸內鏡室
支氣管鏡檢查在呼吸系統疾病診斷、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該科在成立之初已開展了此項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著學科發展,目前科內已擁有13支各類介入氣管鏡:2支電子氣管鏡,6支纖維支氣管鏡,2支治療鏡,1臺超細支氣管鏡,1支熒光支氣管鏡,1支高清支氣管鏡,能夠很好地滿足臨床的需要,除利用支氣管鏡進行常規檢查診斷外,還開展了應用支氣管鏡進行支氣管肺活檢,肺泡灌洗,全肺灌洗、經支氣管鏡植入活瓣肺減容,冷凍、氬等離子體凝固介入技術,支架植入等項目,大幅提高了對患者的診療能力,此外該科開展了大量床邊和急診氣管鏡檢查、治療工作,積極參與急癥、重癥患者的救治,
因纖維支氣管鏡為有創性檢查,需要嚴格消毒與隔離,因此長期以來大多數醫院不能為澳抗陽性患者提供支氣管鏡檢查。該科專為澳抗陽性患者配備專門的支氣管鏡,方便了這部分患者的就醫,同時也避免了交叉感染。
相對于外科胸腔鏡,內科胸腔鏡操作具有簡便、創傷小、費用低等優點。對經無創方法不能確診的胸腔積液患者的診治有重要的實際意義。目前該科配備有奧林巴斯LTF-240型軟硬結合可曲式電子胸腔鏡,開展胸膜疾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工作。
對呼吸內鏡的洗消和保養,該科配備專門的洗消間、自動洗消機,并由經過專門培訓的技術人員進行操作,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內鏡消毒不嚴造成的院內感染。
呼吸監護
呼吸監護病房現有床位17張,呼吸監護創建以來,不斷建立并完善了監護病房相關的各項規章制度,配有先進的監測設備、床旁血氣分析儀、高級無創呼吸機、多種類型大型呼吸機、床旁血濾及ECMO等相關設備,并且常規開展床旁支氣管鏡診療、床旁超聲、輔以快速病原學診斷系統,為危急重癥患者的診治提供了強的的硬件支持。醫護人員配備充分合理,梯隊層次清晰,在疑難及危急重癥患者的診療護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呼吸監護每年收治數十例危重癥患者,包括重癥肺炎、膿毒性休克、免疫受損宿主肺部并發癥診治、間質性肺病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重癥哮喘、術后尤其胸科術后患者并發癥診療護理,均顯現了高超的診療護理水平,成功挽救許多瀕?;颊叩纳?,受到患者及其他相關科室的信任及好評。
教學科研
臨床工作是科室發展的基礎,科研工作又是科室不斷進步的動力??蒲惺冀K是呼吸科工作的重頭戲。多年來,該科通過定期組織業務學習,選送相關人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及研討班,調動了全科人員的科研意識及積極性;密切觀察國內外研究熱點及動態,積極申請科研基金,形成了良性循環,保證了科研工作的正常進行。目前該科在COPD易感性研究及早期干預、哮喘的長期管理、轉基因治療哮喘、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流行病學調查、睡眠狀態下的呼吸調節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對CPAP治療依從性、中國發作性睡病的易感基因、肺部感染病原學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目前正在進行的科研項目有8項,其中國家部級5項,院內基金2項。每年發表論文20余篇。2002年獲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3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2009年獲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各1項。2013年獲中華科技醫學三等獎1項,2013年獲中華預防醫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
作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的臨床教學醫院,該科承擔著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教學和生產實習任務以及護理專業教學任務;還擔負著研究生培養工作;負責培養外省市選送跨世紀學科骨干培養任務;每年從全國各地招收進修醫護人員數十人,每年面向全國舉辦呼吸醫師進修班;同時參加衛生部、中華醫學會、中華護理學會、西城區醫藥衛生學會等舉辦的學習班講課活動。在教學工作中,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教學方法,在本科生支氣管哮喘教學中,進行教學改革嘗試,一改過去的單向式、灌注式為討論式、互動式,邀請哮喘患者參加課堂教學,課后深入討論,深受學生好評。多名醫師被評為北京大學及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教師及人民醫院院級優秀教師,多次獲得北京大學醫學部教學成果獎和繼續教育先進科室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是其內科系統中一個主要的獨立科室。內分泌代謝科創建于1986年,多年來承擔了大量的醫教研工作,在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臨床診治及研究中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現有教授/主任醫師4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5名,主治醫師8名。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已培養博士研究生20余名,碩士研究生10余名?,F有在讀博士研究生10名、碩士研究生4名。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具有門診、病房及內分泌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F日均門診量達500余人,病房月均收治70余病人。嚴格遵循三級查房制度,定期進行疑難雜癥大討論,對國際前沿進展的密切跟蹤學習,以循證醫學為基礎對疾病進行規范診治,使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不僅在疾病診治方面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并且在疾病研究領域保持在國內領先位置。
特色診療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對糖尿病的診治水平處于國內外先進水平??剖页峁└哔|量內分泌疾病的診療服務外,還配備糖尿病教育護士、營養師等專業人員,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團隊化管理。另外,內分泌代謝科還開設一系列特色診療項目,包括:
糖尿病健康教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糖尿病教育管理團隊成立于1997年,由內分泌??漆t生,4名糖尿病專職教育護師,2名營養師組成,分別在病房以及門診開展糖尿病教育工作。目前是世界健康基金會教員培訓基地,“糖尿病健康教育護理師”的實習基地,也是北京地區糖尿病健康教育培訓基地之一.
糖尿病健康教育咨詢活動長期免費為患者提供,除了給予門診患者針對性的一對一健康教育咨詢外,教育大課堂是最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常年每月定期舉辦1-2次,課程涉及到糖尿病概論基礎知識、急慢性并發癥;正確認識低血糖;糖尿病的飲食、運動治療;口服藥治療;胰島素治療最近進展以及胰島素注射技術規范性指導;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及自我血糖監測等內容。每次課前為了了解患者對于糖尿病知識的掌握程度,發放調查問卷,發現問題以利于調整講課內容,讓患者不虛此行,有所收獲。
新診斷糖尿病門診:本專業門診旨在對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或者糖尿病前期人群進行全方位的管理。由數位本專業高職、副高職和主治醫師及護士組成一支固定的管理團隊,定期對所管理的患者進行一對一的病情評估、飲食和運動指導、宣教糖尿病領域的知識,給予規范的治療并長期隨訪,以期通過對患者進行系統、全面的管理,使患者從疾病早期即獲得規范診治,延緩并發癥的發生發展。
1型糖尿病和胰島素泵門診: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絕對缺乏胰島素,外源性給予胰島素治療如胰島素泵是目前唯一治療手段。血糖波動是這類患者最主要的表現,血糖過高導致酮癥酸中毒等急性并發癥,而血糖過低導致低血糖甚至昏迷,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這部分患者更需要長期細致的管理和密切關注。本專業門診旨在針對這一類患者進行更為詳細的飲食、運動指導,并且對其用藥進行定期調整。讓醫生和患者之間建立更為穩定密切的聯系,以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營養咨詢-內分泌聯合門診: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基礎措施。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要在保證營養均衡的基礎上,控制飲食的總熱量和種類選擇。不同身體狀況的患者應給予個體化的飲食指導。該科開設的營養咨詢-內分泌聯合門診采用詳細的食物模型,宣傳單頁,問卷填寫的方式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細化的飲食教育和指導,使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
骨質疏松門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為衛生部醫政司及中國醫師協會共同認證的全國骨質疏松診療協作基地。開設專業骨質疏松治療門診,有豐富的骨質疏松治療經驗。在2010年醫療質量萬里行骨質疏松專題活動中榮獲仁術濟世獎、本立道生獎、春風化雨獎等多個獎項。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門診: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代謝性疾病,臨床上有部分高尿酸血癥患者發展為痛風,當血尿酸濃度過高和(或)在酸性環境下,尿酸可析出結晶,沉積在骨關節、腎臟和皮下等組織,造成組織病理學改變,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痛風腎和痛風石等。長期高尿酸血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由于無明顯癥狀而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不規范的治療經常造成病情反復。該科成立高尿酸血癥與痛風專業組旨在對患者進行生活方式教育、藥物治療及定期隨訪的長期管理,達到降低痛風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目標。
教學科研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多年來承擔了大量的教學工作,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已培養博士研究生20余名,碩士研究生10余名?,F有在讀博士研究生10名、碩士研究生4名。
該院內分泌科還承擔大量繼續教育工作,每年培養進修醫師十余人次,同時由該院內分泌科組織開展的糖尿病論壇截至目前已成功舉辦10屆,2014年的參會人數達2200余人。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的科研水平處于國內領先地位,目前承擔多項國家級課題,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項目、863項目、“十一五”課題、北京市科委重大課題等,在研經費數千萬元。作為臨床藥理基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還主持和參與并出色完成了多項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藥物試驗。
內分泌代謝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糖尿病的預防、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2型糖尿病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糖尿病的個體化診療等。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創建于1987年,是以治療各種骨關節病為主,以膝、髖關節置換及關節鏡為特色的科室。
科室現有醫生、技術員和護士40余名,其中主任醫師9名、主管技師2名、副主任醫師3名。
骨關節科是國內最早開展人工關節置換和關節鏡手術的臨床中心之一。上世紀90年代初,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事業迅猛發展,醫、教、研水平全面提高?,F已發展成為以膝、髖關節置換及關節鏡手術為科室特色,各項診療設備完備,專業組健全,新技術、新療法日益增加,科研課題不斷增多的綜合性科室,部分工作已經棲身于國際先進行列,2000年該中心升格為北京大學關節病研究所。至今該中心已完成人工關節置換術10000余例,各類關節鏡手術8000余例。該中心的“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應用及相關基礎研究”在2002年獲評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7年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特色診療
人工關節置換
各種晚期骨關節病的關節置換手術治療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的一大特色,包括骨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髖關節發育不良、關節強直等,在人工關節置換,尤其是膝關節置換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置換的數量、難度和手術效果方面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關節鏡
各種各類骨關節病的關節鏡治療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的另一大特色,包括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肩袖損傷、關節游離體、髕骨半脫位、以及各種滑膜炎性病變等,該科是國內最早開展關節鏡外科治療的單位之一。
關節置換術后康復和隨訪
規范完善的術后康復和隨訪是關節置換患者獲得良好關節功能的重要保障。該中心聯合聯合其他醫院設立了專門的康復病房,根據病人的情況制定康復計劃和出院標準,并設立專人在術后6周、3個月和半年時對出院患者進行定期的電話隨訪以保證患者獲得良好的康復鍛煉效果。
教學科研
該中心每年都要承接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醫生的教學任務,同時擔任著醫學生的見習和輪轉教學工作。中心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4名,先后已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近60名,目前在讀研究生10余名。
在基礎和臨床科學研究方面,圍繞包括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和系統性紅斑狼瘡在內的關節疾病的發病機制和臨床治療開展了深入研究,包括:強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和轉基因動物模型的建立;滑膜細胞在類風濕關節炎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我國北方地區老年人群膝關節骨關節炎流行病學調查;在晚期關節疾病外科治療的研究領域,開展了人工關節的相關研究,如人工股骨頭置換術后的應力遮擋;國產抗菌素骨水泥研究、沖洗槍對骨—骨水泥界面的影響、正常國人膝關節解剖幾何學測定(近段股骨、髕骨等)、人工關節術后深靜脈血栓診斷防治的研究、人工關節術后自體血回輸的研以及通過循證醫學原理進行的大規模前瞻性臨床隨訪研究確定類風濕關節炎滑膜切除術的最佳手術時機等。研究所總結申報的“人工膝關節置換技術的臨床應用及相關基礎研究”課題于2007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風濕性關節病患者多關節嚴重畸形的人工關節置換”獲得了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研究所于1998年編著出版的《人工關節外科學》是國內此領域的首部專著,在該書的基礎上經過修繕,于2006年出版了《現代人工關節外科學》。2006至2011年,研究所共發表SCI文章8篇,國內核心期刊文章87篇。
隨著我國風濕性疾病內科診療技術的提高以及我國老齡化的加劇,晚期風濕性關節病患者的逐漸減少,而老年性骨關節炎患者日益成為關節外科治療的主要人群。因此,研究所也逐漸將科研的重心調整到了骨關節炎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中,包括骨關節炎的危險因素,利用核磁共振(MRI)和生物學標記物等手段對骨關節炎進行早期診斷和評估,以及關節軟骨再生、骨軟骨移植在骨關節炎治療中的應用等。
人民醫院創傷骨科是集病房、急診、門診及獨立研究室為一體的完整學科,現為北京大學博士點學科,教育部211工程國家重點學科、衛生部國家點??疲ü强疲?、教育部創新團隊;學科人員梯隊合理,包括正高級職稱5人、副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7人、初級職稱(醫師、護士)及在讀研究生42人。學科主要醫療工作包括:四肢、關節周圍骨折的診療(肩肘、足踝外科專業),周圍神經損傷的修復,脊柱脊髓損傷等。在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上,采用了國際先進的AO理論和內固定技術治療了大批脊柱、骨盆和四肢骨折病人,取得了滿意的療效;學科采用關節置換治療嚴重肩、肘粉碎關節內骨折,完成病例數和治療療效國內領先;學科在脊柱及四肢的骨折,尤其是關節周圍骨折的治療方面,達到同期國際先進水平;在周圍神經損傷領域,以大量實驗研究為基礎,提出生物套管小間隙套接法修復周圍神經損傷的可能性,先后在低等動物、高等動物體內得到驗證,目前全國范圍多中心臨床試驗已經順利完成,正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報批,生物套管小間隙法修復周圍神經損傷替代傳統的神經外膜縫合方法指日可待。相關研究曾獲教育部高等學校技術發明一等獎和科學進步一等獎各1項,學科先后2次獲得“國家青年文明號”。
特色診療
1.四肢骨與關節損傷
四肢骨與關節損傷的診治是該科一貫的工作重點,關節內骨折治療已處于國內領先水平。為改善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該科引入關節置換、微創固定系統、關節鏡等多種技術,尤其在處理老年人骨折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2.脊柱脊髓損傷
采用微創技術治療脊柱骨折及退變性脊柱疾患,進行國際多中心臨床規范治療急慢性脊髓官能損傷。國內率先采用SPR術式治療痙攣型癱瘓。
3.周圍神經及軟組織損傷
在該領域,該科擁有豐富的臨床和科研能力,成功治療大量周圍神經卡壓及損傷繼發的肢體畸形患者。針對創傷引起的軟組織缺損,綜合應用VSD技術和各類皮瓣進行治療,大大降低了截肢率并改善了肢體的活動功能。
4.運動損傷的關節鏡診療
關節鏡是用于關節檢查和治療的內窺鏡,具有切口小、干擾小、恢復快等優點。該科近年來逐步引進此項技術,把國外最先進的關節鏡技術引入科室,診療范圍已覆蓋髖、膝、踝、肩、肘、腕等6大關節,臨床診療效果良好。
5.肩肘外科 在國內率先應用人工關節置換及微創內固定技術治療復雜肩肘關節周圍骨折,廣泛開展關節鏡治療肩關節損傷;在肩肘外科主任委員姜保國教授帶領下創辦國內首份學科專業期刊——《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志》,引領國內肩肘外科發展。
6.足踝外科 足踝外科是國內的新興學科,該科作為主任委員所在單位較早引入相關技術,在踇外翻、跟痛癥、跟腱斷裂、反復踝扭傷、足踝部骨折、韌帶損傷及足踝疾病晚期的疼痛和矯形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擅長相關微創治療。
教學科研
學科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863”項目、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衛生部公益行業專項、北京市科委重大研究專項、科技部“973”項目等多項課題,累積科研經費7500余萬?! ?010年獲評衛生部國家重點???;2012年獲評教育部創新團隊。近期重大項目包括:
?、?010年承擔衛生部衛生行業公益性科研專項《嚴重創傷救治規范的研究與推廣》,在全國6大地區30余機構開展合作,旨在提高嚴重創傷綜合救治水平、完善救治流程規范、降低致死率及致殘率。
?、?013年憑借創科15年來在周圍神經損傷修復領域積累的權威能力,成為“973”項目《周圍神經損傷及修復后神經再生與中樞神經重塑的機制研究》主導單位。
學科先后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370余篇,其中在國外SCI收錄的專業雜志上發表研究論文46篇;獲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14項;獲教育部高等學??茖W研究優秀成果——技術發明一等獎和科技進步一等獎各1項;創辦國內肩肘外科首本專業期刊《中華肩肘外科電子雜志》;主編主譯創傷領域《創傷骨科手術圖譜》、《骨盆與髖臼骨折》《創傷骨科手術學》《骨折固定圖譜》《創傷骨科核心知識》《骨與關節損傷》等著作12部。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脊柱外科成立于 2001年,系中國較早成立的幾家專門從事脊柱疾病治療的專業科室之一??剖易越⒅踉趧⒑z椫魅蔚膸ьI之下一直良性健康發展,目前具有脊柱外科床位42張,年脊柱手術逾800例,其中頸椎手術300例,腰椎400例,脊柱側彎及椎間盤鏡手術約100例。秉承著嚴謹奉獻、 奮斗不息的精神,該院脊柱外科在劉海鷹主任的帶領下,在國內首先開展了各類脊柱手術技術,在隨后的近15年時間里,更是勇于開拓創新、積極反思,在腰椎管狹窄癥及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治療、脊柱退變性及特發性側彎、重度脊髓型頸椎病后路椎板成形、上頸椎頸枕融合、各類脊柱微創技術(椎間盤鏡、小切口腰椎后路手術及微創下椎體成形術)等手術技術深入鉆研,并在國內外著名學術雜志《Spine》、《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中華醫學雜志》、《中華外科雜志》、《中國脊柱脊髓雜志》等發表論著多篇,編著出版《脊柱內固定學》、《中華骨科治療學》、《小兒矯形外科圖譜》、《骨科臨床特殊病歷大討論——脊柱外科分冊》,《實用頸椎外科學》等多部專業論著。
目前科室共有床位42張,醫生11名,護士18名,其中教授3名,主治醫生4名。在讀研究生5名,碩士3名,博士2名。每年完成各類脊柱手術800余例。收治病種包括:各型頸椎病、寰樞椎病變、胸椎管狹窄癥、腰椎管狹窄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源性腰痛、脊柱側彎、脊柱骨折、強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脊柱手術失敗綜合癥、脊髓損傷等。學科帶頭人劉海鷹主任,從事骨科臨床工作二十余年,在脊柱疾病的治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目前累計已完成脊柱手術逾6000例,并且無一例嚴重神經系統并發癥發生。該科護士長多年來鉆研脊柱外科護理相關理論,并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護士長的帶領及教導下,該科室培養出一支素質過硬、專業理論扎實、待病患如家人般溫暖的專業護理團隊。在汶川地震期間,該科室的白衣天使們更是不畏個人得失,遠赴抗震救災第一線,踐行了救死扶傷、舍己為人的希波克拉底精神。目前,脊柱外科在醫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劉海鷹主任的領導下,全科同志同舟共濟,奮力拼搏,已成為國內僅有的幾家專門從事脊柱外科基礎與臨床研究的重點學科之一。
針對脊柱外科高風險、高手術并發癥的特點該科制定了嚴格而詳盡的圍手術期診治流程,比對衛生部相關疾病診治規范制定了嚴格的術前檢查、多科室風險評估、個性化手術方案研討制定、嚴密術后護理及康復的一系列手術治療流程,最大程度的降低手術相關風險,確保手術療效。為了降低神經系統并發癥,該科室引進了美國NATUS集團的Protektor型神經術中監護儀,為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術中神經監護設備。該監護儀能在術中同時對腦電圖,體感誘發電位,運動誘發電位,肌電圖等多項神經系統功能指標進行監護,能有效的降低神經損傷的發生率,該科室也是北京地區率先開展此項目的專業科室之一。術中CT、光纖冷光源頭燈、高速微型磨鉆及顯微外科器械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頸椎、胸椎、腰椎及脊髓畸形、腦性癱瘓手術的精細度,從而降低了手術中神經、脊髓損傷的發生率,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近年來,更是積極開展各類脊柱微創技術并予以完善,目前可以在微創下完成頸椎前路手術、胸椎胸腔鏡輔助下復雜手術、腰椎管狹窄癥及腰椎間盤突出癥手術、椎體壓縮性骨折的微創成形術等一系列復雜脊柱手術。
該科室通過與德國脊柱外科中心合作,在國內建立了第一所中德脊柱外科合作中心,連續多年外派中層醫生出國訪問交流,吸收國外先進的診治理念,學習國際先進的手術技術,并且首先在國內予以展開相關技術的科研攻關。在2012年以及2013年,該科室聯合兄弟單位更是與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聯合舉辦了北大哈佛學術交流會議,深入的交流了目前脊柱外科專業領域較為關注的手術規范、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及相關手術技術,對我國腰椎管狹窄癥手術治療規范的制定起到了重大的影響,并最終由該科室劉海鷹主任整理、歸納、結合自身經驗完成了國內的第一份《腰椎管狹窄癥手術治療規范》,該規范已在《中華醫學雜志》發表。
該科室熱心參與慈善事業,科室主任劉海鷹教授更是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成立了“北京海鷹脊柱健康公益基金會”并連續三年被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開展脊柱貧病救助國家級公益示范項目,基金會以“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傳統美德,促進全民健康發展”為宗旨,救助西部及欠發達地區脊柱貧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特色診療
頸椎人工間盤置換手術、重度脊髓型頸椎病或后縱韌帶鈣化的頸后路椎板開門成形術、上頸椎頸枕融合、脊柱結核、脊柱側彎、腰椎人工間盤置換手術、各類脊柱微創技術(微創椎間盤鏡、小切口腰椎后路手術、微創下椎體成形術及胸腔鏡下胸椎復雜手術)及重度腰椎退變性疾病的手術治療
教學科研
該科室目前承擔北京市科委《腰椎管狹窄癥手術治療規范》科研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脊髓損傷科研項目及多項脊柱基礎理論研究項目。在國內外重點雜志發表論著60余篇,更是在國際著名雜志《Spine》發表論著。劉海鷹主任,作為博士導師已為我國骨科界培養博士研究生10人,碩士研究生7人。該科室承擔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生實習及見習帶教任務多年,是青年醫師人才成長的搖籃。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在我國著名肝膽外科專家朱繼業主任的帶領下,多年來一直在肝膽外科領域享有盛譽,現為國家211工程、衛生部重點???、北京市重點學科、國家教委博士點學科、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大學肝癌研究中心,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主治醫師4人,住院醫師1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5名,承擔著多項衛生部行業專項、863、973、985計劃、九五至十二五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大型科研項目。肝膽外科作為國內最早致力于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及肝癌治療的醫療機構,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肝、膽、胰、脾等疾病治療領域長期居于國內領先地位,并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肝膽外科學科骨干。已故著名外科學專家黃萃庭教授早在60年代即已在國內率先運用脾腎分流治療門靜脈高壓癥,并與杜如昱、冷希圣教授一道創立了“液遞物質學說”這一門靜脈高壓癥發病機制的經典理論,其學術價值一直為國內外同道所推崇。黃萃庭和杜如昱教授先后被推舉為全國中華外科主任委員。90年代初期冷希圣教授在國內首先推廣小口徑人造血管搭橋門腔分流手術,獲得了良好的療效。冷希圣教授還擔任了首屆中國醫師協會外科學分會主任委員和中華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自2009年朱繼業教授擔任肝膽外科主任以來,肝膽外科在臨床、教學、科研等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飛躍。肝膽外科從2000年開始在朱繼業、冷希圣教授的帶領開展了肝移植手術,目前共累計完成肝移植手術超過600例,肝移植術后患者1年存活率達到90%以上,肝移植的數量和質量均在北方地區各家醫療單位中居于先進行列。在供體日益短缺的情況下,朱繼業主任作為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一直參與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的標準流程和技術規范制定工作,肝膽外科于2013年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心臟死亡供體捐獻肝移植,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特色診療
肝移植
肝膽外科依托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以及肝癌治療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自2000年開展肝移植手術以來共累積完成肝移植手術超過600例,肝移植術后患者1年存活率達到90%以上,已有30多位患者存活超過10年。肝移植的數量和質量均在北方地區各家醫療單位中居于首位,在北京市肝移植準入評分排名中總分位列第一位??苾榷嗝麑<覅⒓訃移鞴僖浦擦⒎üぷ?,朱繼業教授多次代表國家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器官移植工作會議。肝膽外科還多次舉辦國際和國內高水平的移植學術會議,如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全國器官移植學術會議、釣魚臺召開的國際移植高峰論壇、中國大飯店召開的國際肝移植協會(ILTS)亞太地區分會等,舉辦了四屆全國肝移植學習班,先后為全國各地培訓了許多的肝移植??漆t生,推動和促進了全國肝移植事業的發展。在供體日益短缺的情況下,在供體日益短缺的情況下,朱繼業主任作為衛生部人體器官移植臨床應用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一直參與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的標準流程和技術規范制定工作,肝膽外科于2013年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心臟死亡供體捐獻肝移植,取得了滿意的療效。該科設有獨立的肝移植監護室,配備有齊全的多功能監護儀、呼吸機、床旁纖維支氣管鏡等設備,為術后患者的健康恢復提供了有力保障。自開展肝移植工作以來,肝膽外科即設立了肝移植專業門診,同時開通了肝移植熱線,創辦了肝移植網站,旨在方便廣大患者就診并及時解答患者及家屬的提問。隨著康復病人越來越多,肝膽外科又在2004年初倡導并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肝移植病友自己的組織— “肝移植患者聯誼會”,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一致好評。
肝癌的綜合治療
肝膽外科通過對大量肝癌患者治療經驗的總結和歸納,并且對接受不同治療手段的肝癌患者預后進行科學研究后,在肝癌的治療手段和治療效果上取得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形成了以手術切除為主,其他如射頻消融、介入治療、免疫治療等為輔的肝癌綜合治療方法。對于以往被認為是在肝臟手術禁區位置的腫瘤,如緊鄰下腔靜脈的尾狀葉巨大腫瘤,侵犯第一肝門或第二肝門的腫瘤等,該科均成功的實施了手術切除,在擁有熟練精湛的手術技術基礎上肝膽外科還配備了最新的微波消融機、術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機、水刀、超吸刀等先進儀器,對不同類型的腫瘤選用不同的治療手段,不僅最大限度保存了剩余肝臟的儲備功能而且也保證了腫瘤的有效切除范圍,術后患者恢復快,腫瘤復發率低,對這些患者的長期隨訪顯示手術取得了極好的療效。針對合并嚴重肝硬化門脈高壓癥的肝癌患者以及合并門靜脈癌栓或腔靜脈癌栓等疑難復雜的肝癌患者,該肝膽外科大膽創新,開展了如肝癌切除聯合脾切除、門奇斷流術;肝癌切除聯合肝癌射頻消融;切除腫瘤侵犯的血管并開放門靜脈斷端吸除癌栓和開放肝靜脈取出瘤栓等復雜的難度極高的手術,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對于全身狀況差不能耐受手術切除的患者還率先開展如肝癌射頻消融以及腹腔鏡下肝癌切除等微創手術方式,而對于病情危重的終末期肝病患者如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切除術后肝內多發轉移的病例,通過肝移植手術治療后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對于實在不能手術的肝臟腫瘤應用生物免疫治療、藥物化療等手段抑制腫瘤的生長,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該科還對手術后的患者進行密切的隨訪,通過比較不同治療方式對腫瘤復發率和患者生存率的影響來逐步改進和指導臨床治療,使得能夠為每一位肝癌患者都能選取最佳的治療方案,受到了廣大患者的一致肯定。
門靜脈高壓癥的綜合治療
肝膽外科黃萃庭教授早在60年代即已在國內率先運用脾腎分流治療門靜脈高壓癥,獲得了良好的療效,該成果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一等獎。黃萃庭教授還與杜如昱、冷希圣教授一道創立了“液遞物質學說”, 作為解釋門靜脈高壓癥發病機制的經典理論,其學術價值一直為國內外同道所推崇。90年代在國內首先推廣小口徑人造血管搭橋門腔分流手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癥,獲得了良好的療效。通過對門靜脈高壓癥患者不同治療方式的長期隨訪,創新性的提出保脾斷流手術的手術方式,使患者避免了脾切除斷流手術較高的術后并發癥,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術后生活質量,朱繼業教授作為首席科學家承擔衛生部兩千萬重大課題專項“門靜脈高壓癥治療方法的合理選擇和推廣應用”,建立了門靜脈高壓癥的全國術后隨訪網絡系統,規范了門靜脈高壓癥的治療原則和方法。
膽道、胰腺、脾臟、腹腔鏡外科
肝膽外科目前能夠開展復雜高位肝內膽管狹窄、肝內膽管結石手術、復雜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腺全切術,同時在重癥監護亞專業的支持下能夠對重癥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進行有效成功救治,同時能夠實施腹腔鏡下肝臟、胰腺、膽道、脾臟等疑難手術,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患者手術創傷,受到患者的廣泛好評。
微創治療是21世紀醫學發展的方向之一,肝膽外科也積極進行微創治療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朱繼業主任、王福順副主任等人的帶領下除常規開展腹腔鏡膽囊切除、脾切除、肝囊腫開窗引流手術外,還廣泛的將腹腔鏡應用于肝癌,結腸癌、直腸癌的手術治療中,并且率先在全國開展腹腔鏡下肝癌射頻消融術,腹腔鏡下應用水刀行肝葉切除術等,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因手術創傷小術后患者恢復較快,住院時間明顯縮短,并且為那些不能耐受開腹手術的患者提供了手術機會。
教學科研
肝膽外科多年來一直重視教學和科研工作。肝膽外科積極配合北京大學、醫學部、人民醫院教育處和繼教處的工作,高質量地完成了八年制醫學生教學、研究生培養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和進修醫師培訓工作。14位正、副教授承擔了北京大學八年制醫學生外科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器官移植以及門靜脈高壓癥、肝臟疾病、膽道疾病、胰腺疾病和甲狀腺疾病的講授任務以及醫學生的普通外科見習、實習任務。同時,每年都有超過50名臨床型研究生和住院醫師在肝膽外科接受了研究生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每年接納來自全國各地的進修醫師10余人。近年來,肝膽外科多位教授先后獲得了各種教學獎勵,并發表了多篇教學文章。在該科朱繼業主任和冷希圣教授的大力倡導下,2010年北京大學醫學部普通外科學系成立,冷希圣教授任第一屆學系主任,朱繼業教授為外科學系副主任。目前,普通外科學系每3月定期舉辦一次北醫系統普通外科聯合查房及學術會議,每次會議都對各家醫院的疑難病例進行討論,并對一些普通外科的新技術、新觀念、新進展進行學習,使整個北醫系統的普通外科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肝膽外科多年來一直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工作,肝膽外科實驗室現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以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的發病機制研究、肝癌的早期分子標記物的篩選和免疫治療以及肝移植的免疫耐受研究為三個主要研究方向,已經取得了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肝膽外科承擔著多項衛生部行業專項、863、973、985計劃、九五至十二五攻關、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大型科研項目。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朱繼業教授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的衛生部行業專項“門靜脈高壓癥治療方法的合理選擇和推廣應用”已于2011年正式啟動,該項目的資助經費高達1817萬元,這成為了該院外科歷史上的突破,本項目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發表SCI文章11篇,制訂了多項門靜脈高壓癥診療標準,并取得了1項發明專利。
學科主任:王建六 副主任:張曉紅 教研室主任:王建六
學科概況:
1.人員構成:主任醫師5名,副主任醫師7名,主治醫師4名,住院醫師6名,副研究員1名,助理研究員1名,副主任技師1名,護理人員38名。
2.床位:49張,其中溫馨病房10間。
3.設置:圍產保健門診及產科B超室,病房,產房,產前診斷實驗室。
學科現狀
產科作為婦產科學科的一部分,在國家重點學科多年發展的基礎上,在圍產保健、妊娠合并癥、疑難重病癥搶救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又在產前診斷方面進一步開展工作、拓展了發展方向。并在承擔大量醫療、教學、科研等任務中不斷發展著。
1。圍產保?。壕哂型晟频漠a前保健系統及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并常年開展孕期健康教育及產后指導。堅持數十年的孕婦學校健康教育,課程由該院產科資深專家、護士長擔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吸引了大批孕產婦及家屬參與。門診設普通、專業及專家門診,有健全的產前各項檢查診斷方法、獨立的產科超聲檢查及產前、產時監護系統。門診開展了妊娠合并血液?。ㄌ貏e是血小板減少)、妊高征專業門診,與病房一條龍進行高危管理。胎兒畸形的產前篩查及較高的宮內診斷率提高了圍產保健質量,開設產前診斷專業門診,為發現胎兒異常的孕婦提供咨詢,并進行后續產前診斷。產房開展了產時無痛分娩、溫馨待產、助產士陪產。病房提供了新生兒游泳、新生兒聽力篩查、新生兒心臟畸形篩查等多項服務。多年來,發揮綜合醫院的優勢,在妊娠合并癥、并發癥的診斷治療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妊娠合并血液病、甲狀腺疾病、心臟病、腎病、癲癇等內科合并癥。目前,北京市及周遍地區妊娠期嚴重的血液系統疾病均轉入該院治療。
2。疑難重病癥搶救 目前為北京市危重孕產婦搶救中心之一。每年廣泛接受北京市、遠郊區縣及外地的危重孕產婦轉診。院內成立了由多科室專家組成的孕產婦搶救小組,在院內各科室尤其是血液科、心內科、呼吸科、手術室、血庫、SICU的配合下,成功搶救多例妊娠合并嚴重危重血液系統疾病、多臟功能衰竭、惡性腫瘤、羊水栓塞、DIC的危重孕產婦,搶救成功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3。產前診斷:目前為北京市產前診斷中心之一,臨床已開展(1)母血清篩查工作 針對胎兒染色體疾病及神經管畸形,孕婦可在孕8-13周、15-20周行兩次血清學篩查(2)細胞遺傳學診斷:對篩查高危人群、年齡大于35歲、即往不良妊娠或分娩史、B超可疑胎兒畸形的孕婦,可在孕16-22+6周行羊水穿刺胎兒染色體核型檢查。實驗室設備先進,技術人員3名,技術成熟、細胞培養及制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成功率達95%以上;染色體核型分析采用先進的核型自動分析儀,使圖形可保存、異常者便于會診(3)胎兒臍帶血穿刺技術 99年開始臍帶血穿刺技術,已成熟運用于臨床產前診斷,可用于染色體異常、宮內感染、胎兒內分泌系統疾病、胎兒單基因遺傳疾病的宮內診斷(4)B超產前胎兒畸形篩查 產科彩超室具備先進的超聲診斷儀,自1997年一直致力于胎兒畸形的產前篩查,胎兒結構畸形診斷及符合率達94.9%,特別在嚴重先天性心臟畸形的宮內診斷率達國內外先進水平。目前已開展孕期胎兒心臟畸形的常規篩查及產后新生兒心臟畸形的檢查,吸引了大批孕婦行超聲胎兒篩查及異常的確診。(5)開展孕早期絨毛穿刺及染色體檢查,羊水及胎兒血FISH快速染色體核型分析技術。
4.科研及教學:近年來共獲國家科技部863項目;北京大學985-21工程科研資金70萬,孕產婦保健及圍產醫學為主要發展方向。目前承擔北京市科委重大出生缺陷-心血管畸形宮內篩查診斷研究及衛生部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在產前遺傳性疾病檢測中的應用研究課題。在醫院研究和發展基金支持下展開胎兒嚴重先天性疾病相關基因研究、雙胎妊娠產前篩查及產前診斷、胎兒宮內發育受限病因及干預、妊娠合并嚴重血小板減少發病原因及規范診斷性治療研究、妊高征和呼吸睡眠暫停相關性的研究。
目前教學工作接受北京大學醫學專業七年制、八年制教學;參與教學改革,參與編寫本科生及研究生各類教材10余項。此外每年有近50名進修醫學習,舉辦婦產科各類學習班2-3次/年。
特色診療
目前內容:
1.高危妊娠管理及多學科綜合救治:產科在多年的發展基礎上,在臨床上針對產科疑難病癥進行了多學科的聯合搶救及治療;尤其對妊娠合并甲狀腺疾病、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合并血液病、妊娠合并風濕免疫疾病的診療及搶救有較為獨特的研究及見解;接受北京市、遠郊區縣及外地的重癥病人的轉診;在院內各科室尤其是SICU的配合下,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率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超聲產前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
2004年開展了三唯彩超的臨床應用,胎兒心臟的畸形的宮內診斷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配合臨床產前診斷工作的開展,胎兒畸形宮內診斷的水平得到了北京市產前診斷工作小組的認可及好評。超聲診斷胎兒先天性心臟病之后,對其情況進行綜合的咨詢和后續產前診斷,提高了胎兒先心病診斷水平。
3.雙胎妊娠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
隨著輔助生殖技術的開展,雙胎妊娠日益增多,雙胎妊娠胎兒出現異常風險高于單胎妊娠,雙胎妊娠的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具有更高的難度和挑戰。該院每年接診30-40例雙胎妊娠產前診斷病例,具備豐富的雙胎妊娠產前篩查與產前診斷經驗,并對診斷后有異常的胎兒進行選擇性減胎術。
4.妊娠高血壓疾病診治:妊娠高血壓疾病是常見的妊娠并發癥,但嚴重影響母兒健康。該院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早期篩查、中晚期妊娠管理,合并肥胖及呼吸睡眠綜合征孕婦高血壓管理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開設高血壓專業門診,高質量的孕期管理是妊娠高血壓疾病孕婦獲得良好結局的基礎。對于重度子癇前期患者綜合評估臟器功能,適時終止妊娠,對圍分娩期進行嚴格管理,獲得良好母兒結局。
教學科研
該院產科具有良好教學和科研傳統。接受北京大學醫學部八年制醫學生實習,是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每年接受5-8名基地培訓住院醫師,并負責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婦產科碩士及博士臨床輪轉培訓工作。并接受來自全國各地婦產科醫師進修學習。
該院產科每年負責三個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北京大學母胎醫學新進展學習班、北京大學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產前超聲診斷學習班常見胎兒先天性心臟畸形解剖數據庫及臨床應用、北京大學助產技術與產科護理學習班,目前已舉辦四期學習班,培訓學員1200余人。獲得良好地學術影響。
承擔北京市課題兩項:
裴秋艷教授 正常及先天性心臟畸形胎兒心臟超薄斷層切面數據庫及三維模型構建研究,獲得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項目。
梁梅英教授 妊娠期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患者孕期治療與母兒結局的相關研究,獲得首都特色臨床醫學應用發展項目。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腎內科創建于1988年,現為教育部985國家重點學科、腎臟內科??漆t師培訓基地、國家藥物臨床藥理基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點學科,并且是中國血液凈化雜志的所在地、中華護理學會血液凈化培訓基地??剖乙回瀳猿謬H交流,保持為國內領先的、集醫教研為一體的臨床診治和研究中心。腎臟內科由病房、門診、血液透析(HD)中心、腹膜透析(PD)中心、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中心、病理室及臨檢室組成;擁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診療常規,并堅持每月各部門的醫療質量考核、匯報制度,促進了持續性質量改,PD、HD的管理水平位于國內前列;開展了CKD、IgA腎病、狼瘡性腎炎、HD、PD等專病門診,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危重患者;借助CKD、HD、PD及CRRT生物標本庫,先后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北京大學臨床研究項目、北京大學985基金、高等學校博士點專項科研項目等,推動了臨床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年醫院對腎內科投入不斷增大,新建的血液透析中心布局合理并實施現代的信息化管理,為持續質量提高、促進患者回歸社會提供了保障。
該科的主要臨床發展方向為:CKD相關的骨代謝異常和血管鈣化、IgA腎病的臨床與病理研究、血液凈化通路的建立和維護。
特色診療
1.診療特色項目:腎活檢快速報告保證急性腎衰竭得到及時救治、透析用水內毒素監測保證透析用水質量、超聲稀釋法血管通路監測及時保證透析患者生命線暢通、雙膜血漿置換治療危重自身免疫性疾病。
2.擅長疾?。焊鞣N疑難腎病的鑒別診斷、各種急性腎衰竭的及時診斷和處理、自身免疫性疾病腎損傷的救治、血液透析高質量信息化管理、腹膜透析患者極低的腹膜炎發生率、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長期隨訪管理、慢性腎臟病的骨代謝異常和心血管風險管理。
3.先進技術:超聲稀釋法血管通路監測、實時動態血糖監測儀用于透析過程中血糖的連續監測、單膜和雙膜血漿置換、腎臟活檢標本的特殊染色、血管彈性測量用于了解患者動脈病變程度和預測心血管疾病風險、復雜血管通路修補術避免了人造血管和中心靜脈插管的高成本和相關的不良預后。
4.先進設備:超聲稀釋法血管通路功能測量儀、多功能床旁血液凈化機、動脈硬化測量儀、實時動態血糖監測儀
教學科研
教學:腎內科多年來承擔八年制醫學生、研究生、護理學院本科及大專生、夜大成人教育學員的教學任務;也是北京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輪轉基地,為各醫院輸送了大批具備扎實腎內科基本功的優秀人才。該科還是北京市乃至全國腎臟疾病專業和血液凈化專業的規范化培訓基地,迄今培養腎臟病骨干人才已達上百人。該科《中國血液凈化》雜志社多年來舉辦了多期 “全國醫學論文寫作提高班”,累計培訓學員超過1000人。
科研:臨床科研和基礎科研并重,獲得多項北京市、國家重大課題資助??蒲蟹较蛏婕澳I臟病的各個方面,并在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代謝紊亂(CKD-MBD)及血管鈣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目前有多項國家級和北京大學的重大課題進行中;并參與多項國際研究或作為其中國區的主要負責單位。該科人員近5年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著百余篇,SCI論文50余篇。
重要論著:
1.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Blood Purif. 2009;28(1):15-20.
2.Relationship of sRANKL level and vascular calcification score to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Blood Purif 2009,28:342–345.
3.Current burden of ESRD in China and it is estimated to be increasing faster in the near future. Clinical Nephrology. 2010, 73 Suppl. s1-s3
4.Survival rate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on peritoneal dialysis in China. Ren Fail. 2013. 35(2): 231-4.
5.Clinical outcomes for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using a high-flux (FX60) dialyzer. Ren Fail. 2013. 35(9): 1240-5.
6.Effects of unfractionated heparin on renal osteodystrophy and vascular calcifica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rats. Bone. 2014. 58: 168-176.
7.Comparison of Bioimpedance and Clinical Methods for Dry Weight Prediction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Blood Purif. 2014. 37(3): 214-220.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科室網站:www.bdfs.org.cn)是國內創建最早的風濕免疫??浦?,為國家臨床重點學科。2005年被批準為教育部重點學科,2011年成為教育部創新團隊,2012年被批準為北京市重點實驗室。2013年獲得衛生部臨床重點???,目前,全科有80余人的臨床及科研隊伍,包括教授、副教授18人,主治醫師及住院醫師11人,護士(師)24人,副研究員/助研和實驗員13人,在讀博士后、博士和碩士研究生近30人。該科的各位教授在國內外的任職包括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主席、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前任主委、常委、委員、中國免疫學會臨床免疫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常委,中華風濕病學會青年委員會副主委等?!禖linical Rheumatology》和《Int J Rheumatic Diseases》副主編,《中華風濕病學雜志》總編,《醫學參考報(風濕免疫??分骶?,《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Rheumatology》、《Current Opinion Rheumatology》、《Ann Rheum Dis》、《Clin Exp Rheumatology》、《中華內科雜志》及《中華醫學雜志》等雜志的編委?!禠upus》及《J Rheumatology》等十幾種中英文雜志審稿人。獲得的學術及榮譽稱號包括973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吳楊獎獲得者、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教師基金獲得者、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人才、優秀青年學者等。
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干燥綜合征等疾病,在國內外首先研究并開展了抗瓜氨酸化人乳頭瘤病毒多肽抗體、抗瓜氨酸化纖維蛋白原多肽抗體、抗膜DNA抗體、抗核小體抗體、抗M3受體蛋白及多肽抗體、抗α-胞襯蛋白及多肽抗體等20多項新的特異性免疫診斷技術。提出了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診斷標準。同時,開展了T細胞疫苗治療紅斑狼瘡等10余項新的免疫治療方法。
特色診療
1. 狼瘡腎炎強化治療:
該院為全國多中心狼瘡腎炎強化治療的牽頭單位。該強化治療在對現有臨床治療方案實踐分析的基礎上,開展設計嚴謹、隨機、對照、多中心、前瞻性臨床治療,提出新型系統性紅斑狼瘡腎炎的治療方案,為進一步將這一治療方案在國內推廣提供臨床規范化治療依據。為此,該科安排固定的??漆t生對患者規律隨訪,隨時電話聯系,以達到規范和個體化治療的目的。
2. 干燥綜合征的規范化診治——國家十一五攻關項目:干燥綜合征是一個主要累及外分泌腺體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病。臨床除有涎腺和淚腺受損、出現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體外其他器官的受累,可以出現多系統損害的癥狀。干燥綜合征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病情輕重不一,病情輕者可以僅表現為口干眼干,病情較重者可以累及腎、肝、肺等重要臟器,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目前干燥綜合征的治療主要治療方案的選擇主要是決定于醫生對患者臨床表現及病情的主管判定,缺乏客觀大樣本的證據支持。
干燥綜合征十一五課題是我國在干燥綜合征分類診斷、治療方面投入臨床研究的重大課題,旨在對干燥綜合征提高早期診斷率,制定適合國人的診斷標準,通過有針對性的制定規范化和個體化治療方案,改善和提高患者預后。
3. 利妥昔單抗治療難治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
利妥昔單抗(rituximab,RTX,商品名:美羅華)是一種特異性針對B淋巴細胞表面CD20抗原的基因工程嵌合型單克隆抗體,于1991年研制成功,與B細胞表面的CD20有高度親和力,體外研究表明該藥主要通過抗體和補體介導的細胞毒作用以及誘導細胞凋亡,剔除人體內的CD20+B細胞。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人體B細胞異常激活,產生血小板抗體,導致血小板的破壞。主要包括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以及由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等彌漫性結締組織病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傳統的治療方法是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但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屬難治性血小板減少。近年來,風濕病專家將RTX用于自身免疫病的治療。該科的研究證實RTX對于治療自身免疫相關性難治性血小板減少起效迅速,而且耐受性良好,副作用少,在使血小板升高的同時也可改善狼瘡、干燥綜合征等病的其他癥狀。根據目前的研究報道和該科的治療經驗,RTX治療的不良反應多為輕至中度,主要出現在第一次靜脈滴注期間,特別是開始時2h內,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與靜脈滴注有關的癥狀,包括發熱和寒戰,偶爾出現輕度低血壓、支氣管痙攣。大多數情況下,減慢靜脈滴注速度或暫時停止靜脈滴注后可以緩解。靜脈滴注前給予抗組胺藥和對乙酞氨基酚或激素有效。因此,RTX是難治性血小板減少的患者值得嘗試的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教學科研
該團隊在國內外的學術任職包括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主席、APLAR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常委、委員、中青委副主委等學術職務。18人具備高級職稱。12人有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及副博導資格。17人有在海外留學經歷。19人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英文論著。18人作為項目負責人各自主持至少一項以上國家級科研項目,5人負責國家級重點及重大項目。
風濕免疫科為北京大學醫學部風濕免疫專業博士、博士后及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12人具有博導、副博導、碩導資格。作為牽頭單位或項目負責人承擔了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國家十一.五及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863項目、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國家級重點及重大項目30余項。與美國、英國、瑞典及澳大利亞等國家建立了廣泛合作。先后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華夏醫療科技獎、高??萍歼M步獎及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等國家及省部級獎勵10余項。
已在《Immunity》、《Ann Rheum Dis》、《Arthritis Rheum》及《Autoimmunity》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近500篇,包括SCI收錄100余篇。主編、主譯或參編了《類風濕關節炎》、《凱利風濕病學》、《Sjogren’s Syndrome》等30多部風濕病學專著及全國統編教材。
人民醫院感染病科隸屬于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于1981年由被譽為“中國乙肝疫苗之母”的陶其敏教授創立。感染病科秉承了老一輩醫學家對于傳染病嚴謹治學、勇于奉獻的精神,于2004年7月28日正式成立,負責全院傳染病篩查工作,為人民醫院傳染病防控筑起了一道堅實的“防火墻”。由魏來教授擔任科室主任,高燕教授擔任副主任,目前已擁有醫生12人,護士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1人,碩士研究生導師1人,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1人。感染病科臨床部分包括發熱門診(全年24小時開診)、腸道門診(每年4月-10月24小時開診)、感染科病房。感染科病房主要收治各種感染性疾病,包括發熱原因待查、各部位感染等,同時還負責為院外及院內各臨床科室提供會診,包括抗生素合理應用、疑難危重發熱病人診治等。該科是全國流感和腹瀉病的監測哨點,每年為CDC采集大量樣本,為國家感染性疾病監控提供了第一手重要數據。人民醫院感染病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成為醫療、教學、科研全面發展,以感染疑難危重病例的病原檢測、診治和研究為特色的科室,這個發展歷程包含了老一輩專家教授們的心血和新一代學科骨干們的努力。2013年底,順利通過了國家衛計委臨床重點??圃u審項目,借此大好契機,人民醫院感染病科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取得新的成績!
特色診療
感染病科依托肝病研究所實驗室,該實驗室已通過CNAS認證,是美國昆泰實驗室的亞實驗室,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被列為北京市傳染病生物安全P2+實驗室,目前已經開展肝炎病毒、HIV、流感病毒、諾如病毒、EV71、腺病毒、新型布尼亞病毒、出血熱、登革熱、無形體、立克次體、支原體等病原體的檢測?;诓《拘圆≡w的研究和檢測特色及優勢,該科對于病毒性疾病的研究、臨床診斷與治療處于國內同行的領先地位。
感染病科主要擅長診治各種感染性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復雜尿路感染、中樞神經系統感染、血流感染、發熱原因待查、感染性腹瀉等。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衛生服務共同體以跨區域的信息技術為支撐,信息交互平臺為基礎,目前已經覆蓋全國各級中小、社區、偏遠地區醫院273家,通過遠程視頻講座、疑難危重病例討論、聯合查房、健康教育等形式,進一步延伸了人民醫院感染病科的綜合實力,依托該共同體感染病科每年全國遠程視頻會診感染性疾病疑難重癥病例50余例。
教學科研
感染病科主任魏來教授擔任中華醫學會肝病分會主任委員、北京醫學會肝病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副院長、北京大學肝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醫學部傳染病學系副主任,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床轉歸及難治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機制和治療方案優化的研究”課題負責人。美國《腎臟疾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預防、診斷、處理和治療指南》的編寫專家,并且是參加該指南編寫的唯一亞洲的肝病醫生,還參加了亞太地區丙型肝炎專家共識的編寫??剖腋敝魅胃哐嘟淌趽沃袊t師協會感染分會委員,北京醫學會感染分會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主任,帶領科室先后完成國家“十一五”重大專項《呼吸道傳染性病原體快速檢測平臺技術研究》子課題、北京市科委重點課題《北京地區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監測平臺研究》等課題,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JClin Virol》、《PLoS ONE》、《J Med Virol》、《BMC Infect Dis》、《Infect Genet Evol》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著30余篇,參編衛生部規劃教材、北大醫學部長學制教材《傳染病學》等10余部醫學專著。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從1952 年 谷鈺之教授創建迄今,在四代人,五任科主任的帶領下,伴隨著人民醫院和國家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穩步前進。
半個世紀以來,人民醫院胸外科與時俱進,始終處于國內胸外科的第一集團,在其發展各個歷史階段,深深的烙下了人民醫院發展和中國胸外科專業發展的印跡。
時代造就了這個擁有歷史而又年輕的科室,歷代同仁也以不辜負人民的寄托為已任,兢兢業業勤奮工作,為中國的胸外科專業發展和人民的健康事業做出了自已應有的貢獻。
建國初期的1952年,作為1942年北京協和醫學院博士畢業的 谷鈺之 教授已在人民醫院大外科工作了十年。
臨床醫學業專業的進展和國家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各個專業領域的專家和??瞥霈F。谷鈺之教授憑著他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實踐,在當時的條件下,高瞻遠矚的創建了人民醫院胸外科,設置床位24張,這是當時我國為數寥寥的幾個胸外科之一。從 1952 年至 1968 年的 16 年間,谷鈺之教授為人民醫院胸外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時臨床上開展了包括肺葉切除、全肺切除和食管切除等常規手術在內的各種普胸外科的工作。尤其是在當時結核病流行的行勢下,開展了胸廓成形術、膈神經壓榨術、胸膜外異物填充術以及傳統的胸腔鏡手術( 1956 年)。并在 1960年將結腸代食管手術用于晚期食管癌和食管瘢痕狹窄的治療。
谷鈺之教授作為導師,培養了人民醫院第一個胸外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胡家齊。
1968年由于工作需要,谷鈺之教授離開胸外科負責建立腫瘤科及外科腫瘤實驗室。
人民醫院胸外科也因此撤銷與普外科合并。這是文革對我國胸外科沖擊的一個縮影。
1972年,人民醫院恢復了胸外科的建制,楊俊教授任胸外科主任,設置床位 18 張。
在胡家齊教授的協助下,開展胸外科常規工作。 1983 年,胸外科派出 2名專業醫師赴美進修學習心臟外科,著手籌建心臟外科。 1986 年,心臟專業組自胸外科分出,成立心臟外科。
1987年底 -1990 年,胡家齊教授任普胸外科主任。當時胸外科和國家各個領域一樣,還存在著嚴重人才缺乏。
胡家齊教授重新系統地規范了胸外科的臨床工作,并先后接收培養了四名醫學生從事胸外科專業,為胸外科的重新振興做了最基本的人員準備。
胡家齊教授在任期間,在較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多項臨床科研工作,在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發表了“食管及食管胃交界癌 1025 例切除術后 5-20 年的療效分析”的論文顯示了一名大學附屬醫院教授所應有的素質和品質。 1990 年卸任后擔任人民醫院科研處處長,繼續為人民醫院的事業努力工作。
1990年底,張國良教授任胸外科主任。作為文化大革命前畢業的醫學生,有在校系統的理論知識基礎,又有工作后很好的臨床技術訓練的機會,更幸運的是改革開放后他有機會赴澳大利亞進修學習心外科臨床技術。
這一時期,國家的改革開放政策深入人心,各個行業蓬勃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在各方面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這些寶貴的經歷和環境,造就了他在業務上膽大、心細、勇于開拓,在事務上開放、務實、善于管理的特點。 1990年,人民醫院胸外科完成了搬遷至西直門新院過程,額定床位擴大至 21 張,而實際開放床位在 26 張以上。
并建立了獨立的胸外科護理單元,為胸外科護理隊伍的專業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臨床方面,張國良帶領胸外科團隊,開展了支氣管、
肺動脈袖式切除,并從 1997 年開始完成了治療晚期肺癌的 6 例自體肺再植手術,取得了國內同行的認可。他還將“食管胃單層粘膜縫合加漿肌層深包埋吻合法”用于食管癌的外科治療,提高了該類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張國良教授在臨床工作的基礎上,作為項目負責人得到了《人肺鱗癌腫瘤特異性抗原 CDNA 文庫疫苗抗腫瘤作用研究》,和《人肺鱗癌細胞 / 樹突狀細胞之融合細胞的研究》兩項 1999 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并組織編寫了《實用胸部外科學》。張國良教授熱心社會工作,作為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北京市農工民主黨市委委員,為農工民主黨在人民醫院乃至北京醫科大學系統的組織發展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現任主任王俊教授, 2000 年作為杰出人才引進加入人民醫院胸外科。自此,以胸部微創手術為重點,以肺癌規范化診斷和治療為主體的學科發展規劃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8年來,本著“低調做人,踏實做事”的科訓,克服學術浮躁的大環境對其影響,扎實做好醫、教、研工作,堅實地邁出每一步,從而使胸外科以前所未有的姿態進入高速發展期,并已成為我國胸外科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團隊。
王俊教授畢業于北京大學醫學部(原北京醫科大學), 1997 年獲得國際胸外科界最高獎 - 美國胸外科學會(AATS ) Graham Fellowship( 每年全世界僅一人 ),在美國接受嚴格的臨床和科研訓練,先后哈佛大學(MGH) , Mayo Clinic 等著名醫學中心從事臨床和科研工作。2000 年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2001 年獲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導師資格。兼任世界華人胸腔外科學會( ICSTS)侯任會長,國際食管疾病學會( ISDE )亞洲主席,美國胸外科學會( AATS ) Graham Fellow,國際抗癌聯盟( UICC )會員,國際華人胸腔外科學會( ICSTS)微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胸腔鏡外科學組組長,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常委,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常委,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執行委員等學術團體的職務。
同時任國際肺癌研究協會( IASLC )英文雜志 Lung Cancer ;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和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副總編輯;中華醫學雜志、中華外科雜志、中國腫瘤臨床雜志、中國肺癌雜志、中國微創外科雜志、解放軍醫學雜志、醫學與哲學雜志等 15 種中外權威學術期刊的編委和常務編委。共發表學術研究論文50 余篇;主編《現代胸腔鏡外科學》、《胸腔鏡和縱隔鏡手術圖譜》、《胸部疾病的胸腔鏡全真手術》、《肺氣腫外科診治》、《縱隔鏡手術學》等 7 部學術專著。在過去 20 年,中國普胸外科領域的絕大多數學科進展都是與王俊 教授的努力分不開的。
其學術貢獻突出地表現在1987年建立了中國術前定量預測肺切除術后肺功能的核素檢查方法,顯著提高了胸外科手術安全性評估的水平,大大縮短了我國在該領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1997在國際上首先證明 DLCO 較 MVO2 能更準確預測術后肺部并發癥; DLCO
與術后并發癥和死亡率有關,而與長期生存率無關,這些新觀點在國際權威雜志發表后,被近年出版的美國胸外科教科書和專著所引用
?。?) 1992年創立了我國一門新學科 --- 電視胸腔鏡和胸部微創外科。
十幾年來,成功地完成了胸腔鏡外科的絕大多數中國第1 例手術,至今在手術難度、
手術種類和手術數量上居于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先后舉辦了 22 期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手術學習班和 19屆全國電視胸腔鏡外科學術研討會,培養了全國 80% 以上的胸腔鏡外科醫師
?。?) 1996年1月,成功地完成了我國第1例肺氣腫肺減容手術,開創了我國的肺氣腫外科新領域。
在衛生部科研基金的資助下,研制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牛心包墊片并規模應用于臨床,為肺減容手術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可能,還成功地主辦4 屆全國肺氣腫肺減容手術學習班
?。?)在我國首先開展食管自助式擴張方法,大大提高了食管擴張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 2001年首先將在國外剛開展的電視縱隔鏡手術引入中國,并大規模開展臨床應用及全國性推廣,極大地促進了該技術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國縱隔疾病的診斷水平和肺癌的術前分期水平,同時,他大力提倡和實踐肺癌的規范化、個體化綜合治療 ;
?。?) 2002年先后電視硬氣管鏡技術引進我國,并成功的應用于臨床,為大氣道疑難疾病的治療提供了又一更安全有效方法.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治療早期肺癌是近年來王俊教授為我國胸外科帶來的又一新亮點,其微創、徹底、安全以及與開胸手術同樣甚至更好的長期生存率的優越性深得病人和胸外科醫生的歡迎,已很快成為早期肺癌首選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人民醫院胸外科的建設得到全面發展,住院病位由 24 張擴大到 41 張,目前擴大到62張;也已建立了一支梯隊合理、人心穩定且各方面人才能齊備的學科隊伍,為胸外科長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肺癌的規范化和微創治療方面一直走在國內前列,一直引領著我國胸腔鏡手術、縱隔鏡手術、
電視硬氣管手術等微創胸外科手術的發展。近幾年,培養畢業的 博士研究生共 34名,碩士研究生 5名,還有在讀博士研究生11 名;共培養進修生200多名,學習班學員近千人;該科已成為我國胸外科醫師繼續教育的中心和人才培養的搖籃。
2005年建立了獨立的胸外科實驗室,使胸外科的科研工作基本形成了以肺癌相關基因發現、功能研究和臨床前使用為主的系統性的科研體系。
在臨床工作是科研的基礎,科研是臨床工作的升華理念引導下,取得了臨床和科研雙豐收。在 王俊教授領導下,幾年來共獲得6 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等獎項,同時還得到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基金、教育部、衛生部、985 課題等 10 來項基金的支持,發表了 100 余篇論文,出版 6 部專著。
十分重視臨床科研工作,臨床研究已成為科研工作的重點和突破點,該科的臨床應用研究,如各種胸外科微創手術技術的研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胸外科臨床水平的提高。
通過臨床研究,不僅培養了該科醫師嚴謹的素質,更為科室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近來,制定了胸外科發展的近、遠期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路線和步驟。每個科室成員都有自已明確的專業方向和任務。
相信在王俊教授的帶領下,人民醫院胸外科將會以堅實的步伐不斷前進。
特色診療
引領國內胸部微創外科發展,改變中國胸外科醫學診療模式
1992 年王俊教授率先在國內開展電視胸腔鏡手術,開創了我國的電視胸腔鏡胸部微創外科時代。2000年成立了國內首家“胸部微創診療中心”。二十年來,始終堅持微創的理念,在國內率先引進、開展、推廣多項新技術,引領國內胸部微創外科發展,改變中國胸外科醫學診療模式。目前,該科以胸部微創技術為醫療特色,在手術難度、手術種類和手術數量上居于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2011年成為“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啤?。
該科引領國內胸部微創外科技術發展的“十項創新”
1.1992年電視胸腔鏡手術肺大泡切除治療氣胸;
2.1994年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食管良性疾??;
3.1995年電視胸腔鏡手術治療胸腺瘤等縱隔疾??;
4.1996年電視胸腔鏡肺減容手術治療肺氣腫。隨后研制出有自主知識產權國產牛心包墊片并規模用于臨床,促進肺減容手術在我國的普及和發展;
5.2001年電視縱隔鏡手術用于縱隔疾病的診斷和肺癌的術前分期;
6.2002年電視激光硬質氣管鏡治療大氣道疑難疾??;
7.2004年系統開展電視胸腔鏡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治療多汗癥、QT間期延長綜合癥的臨床應用與研究,并于2009年獲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8.2005年規?;_展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治療肺癌。優化手術方法總結出便于推廣使用的“王氏手法”。對手術器械進行創新改進,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器械包”。促進此技術在我國的推廣。此項成果獲得2011年全國高等學??萍汲晒坏泉労?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9.2009年超聲引導下經氣管鏡針吸活檢(EBUS-TBNA)用于縱隔疾病的診斷和肺癌的精確分期;
10.2010年電子熒光支氣管鏡用于肺癌診斷;
教學科研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有100年的歷史,是北京大學醫學部的主要臨床教學醫院之一,教書育人是該院多年來的傳統與責任??剖沂冀K秉承這種文化傳統,視我國胸外科的發展為己任,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醫學人才。
該科有博士研究生導師1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名,高級職稱9人。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4-5名,碩士研究生1-2名。目前在讀博士/博士研究生13人。已經畢業研究生34人,分布在全國各地,多數已經成為科室棟梁人才??剖颐磕赀€承擔近100名學生北京大學八年制醫學生的臨床教學工作。此外,每年還接受部分國外醫學生、住院醫師的短期學習。該科是北京市的??漆t師(胸外科)培訓基地,承擔北京市胸外科住院醫師的培訓工作。
該科通過學習班、研討會、進修班等方式培養了近80%的國內胸部微創手術醫師。人民醫院胸外科主辦的這些學習班和研討會已經成為國內的“品牌會議”,是國內胸外科醫師學習、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正是由于這些貢獻,人民醫院胸外科被國內同行稱為“微創黃埔”。
學習班:自1994年始,每年開展一屆“全國胸腔鏡及胸部微創手術學習班”,至2011年共辦了17屆,每屆學員100-150人,全國近1300名胸外科醫師參加了近2000人次。每次重點推出一項新技術,促進此項技術的普及。
研討會:自1994年始,每1-2年開展一屆的“全國胸部微創技術研討會”,至2011年共辦了10屆,每屆參會人員300人。
進修醫師:該科自1992年開始招收進修醫師,每年由開始的4-5名到目前的15-20名,很多參觀學習的學員都是高級職稱,是各地醫院的骨干甚至科室主任,經過3-6個月學習后,很多醫生回科后獨立開展胸部微創手術。
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高級研修班:重點推動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目前已經辦了19期,學員167人。
科研:
胸外科自1952年創立以來,至今經五十余年的歷史,在臨床科研和基礎研究方面均有豐碩成果。
該科首任主任谷鈺之教授負責建立外科腫瘤組及外科腫瘤實驗室,在臨床方面改進了腫瘤的手術及化學治療方案。腫瘤實驗室于1974年在國內首次建立人體食管癌細胞株,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的獎狀。隨后又建立了人體胃癌細胞株,1984年獲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獎。張國良教1997年5月在世界范圍內率先開展自體肺移植手術治療III期中心型肺癌并獲得長期存活。作為項目負責人申請的《人肺鱗癌腫瘤特異性抗原CDNA文庫疫苗抗腫瘤作用研究》和作為項目組第一主要成員申請的《人肺鱗癌細胞/樹突狀細胞之融合細胞的研究》的課題雙雙獲得199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贊助。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現任主任是博士生導師王俊教授。王俊教授先后承擔國家(自然基金)、衛生部、北京科委及北京大學等多項研究課題,從事著肺癌和食管癌等領域的基礎研究,以及新手術方法、技術和器械的臨床應用研究,并取得成果。在他的帶領下,該科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先后獲得了多項國家(自然基金)、省部級研究課題,相關科研成果獲得了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1年)和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2009年)等重大獎項。2012年該科的科研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迄今肺癌治療領域所獲得的唯一的國家級成果獎。
該科的醫學科學研究主要以肺癌為對象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和正在進行的主要研究項目簡介如下:
?。ㄒ唬┗A研究:
1.肺癌相關新基因LSCC-3克隆及功能的初步研究(國家自然基金資助)
肺癌的發生和發展涉及多基因改變,發現這些改變對闡明肺癌發病機制有重要意義。實驗室應用SSH技術從人肺鱗癌組織中克隆出一個腫瘤差異性表達基因的cDNA片段,此片段長1048bp,命名為LSCC-3(Lung Squamous Cell Cancer Related Gene-3),已在GenBank登錄(AY078178),同源性分析發現其與位于11號染色體上的基因HSNOV1(Homo Sapiens Novel Protein1)高度同源。對克隆到的LSCC-3用Northern Blot分析的方法以及半定量RT-PCR的方法在肺癌組織、肺癌細胞株PG細胞和正常肺組織中進行了檢測,發現該基因在肺癌細胞株和組織中的表達要低于在正常肺組織中的表達。結合其同源基因HSNOV1在GenBank中的一些生物信息學線索分析,認為LSCC-3很可能是一個腫瘤相關基因,而且可能是一個抑癌基因。目前正在研究基因LSCC-3的結構、性質和功能。從LSCC-3基因的分子表型上研究其在mRNA水平的表達規律;從其基因型上如DNA突變、基因多態性和亞基因型的改變(即DNA甲基化改變)等各方面來研究基因討LSCC-3在肺癌癌變過程中的表達改變,結構改變及其在癌變中的作用和意義;利用生物信息學提示擴增其全長cDNA序列,構建真核表達載體并轉染肺腫瘤細胞,觀察它對腫瘤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以siRNA敲除此基因,觀察高表達正常細胞系敲除此基因后改變。通過以上研究,對LSCC-3基因的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今后對該基因及其蛋白質家族的深入研究奠定實驗基礎。若能證實該基因確在腫瘤發生、發展中起重大作用,將對肺癌的診治起重要作用。繼上述LSCC-3的初步研究之后,該科又承擔了肺癌相關新基因LSCC-3編碼蛋白SLC35-F2(溶質載體35家族F2成員)的結構、特異性底物及其功能的進一步研究和肺癌組織中抑癌基因LSCC-3/SLC35F2低表達機制研究等2項國家自然基金和一項教育部高校博士點基金,對LSCC-3基因的結構、功能、表達情況進行了更為細致的研究,相關的研究成果已在SCI期刊和國內核心期刊發表。
2.以非啟動子區為靶點的小分子RNA對基因表達作用的影響(國家自然基金資助)
RNA對于基因具有負向調控作用,并已成為基因功能研究和腫瘤基因治療的重要手段。以啟動子區非CpG島序列為靶點的小分子RNAs可以促進基因表達,稱為RNAa(RNA activation)。這一發現具有重大意義,但靶序列設計范圍、作用機制等諸多問題尚未闡明,該科利用啟動子區非CpG島序列為靶點的dsRNA促進PTEN基因的表達,探討RNAa現象對PTEN基因啟動子區DNA甲基化的影響。結果證實dsRNA可以促進PTEN基因表達的上調,RNAa現象并不改變PTEN基因啟動子區甲基化程度,對小分子RNA調控基因表達的作用機制進行了詮釋。
3.非小細胞肺癌中K-ras突變引起EGFR抑制劑耐藥機制的研究(國家自然基金資助)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是非小細胞治療近年來的重大突破,為指導用藥,期療效和耐藥機制研究是熱點。K-ras突變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發生率。有趣的是,引起EGFR通路激活的EGFRE突變使得腫瘤敏感,而引起EGFR通路之一的Ras通路激活的K-ras突變則無一例外引起EGFR抑制劑耐藥。通過構建K-Ras突變真核表達質粒,采用脂質體轉染技術轉染肺癌細胞HCC827(EGFR突變,K-Ras野生)和H292(EGFR、K-Ras均野生),噻唑藍(MTT)比色法測定轉染K-Pas突變質粒和空白質粒后各細胞對EGFR抑制劑的半數抑制濃度(IC_(50))。發現野生型或突變型EGFR出現K-Ras突變均可引起吉非替尼耐藥,其程度與K-Ras突變的細胞株相當,說明存在K-ras突變是腫瘤細胞對EGFR抑制劑耐藥的重要原因。
?。ǘ没A研究:肺癌患者個體化綜合治療
肺癌個體化治療是腫瘤治療的方向,包括進展期肺癌新輔助治療后的再分期、輔助化療和系統化療的標記物指導下用藥、靶向治療基因檢測等項目。作為未來發展方向,該科在國內率先開展電視縱隔鏡肺癌再分期和支氣管內超聲引導細針穿刺(EBUS-TBNA)再分期,完成例數居國內前列。標記物指導化療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院內課題資助下已把ERCC1、RRM1、TS、β-tubulin的蛋白表達水平檢測作為肺癌標本的常規檢測項目,并指導藥物選擇,至少在北京地區是第一家。關于靶向治療,主要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小分子抑制劑療效相關EGFR基因突變檢測,該科在前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基礎上,利用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吳階平基金會課題和院內課題的資助,探索了療效/耐藥分子機制,并優化了EGFR突變檢測方法。該科優化的限制性內切酶突變體富集法相比常用的測序法靈敏度大大提高,比國外使用較多的ARMS法費用降低數十倍(3000-4000元 比 300例?,F針對肺癌治療的新進展,正在著手建立EGFR抑制劑耐藥T790M突變,EML4-ALK融合基因檢測。并有中國癌癥基金會課題一項探討手術方式對于術后輔助化療耐受性的影響。
?。ㄈ┡R床研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多年來一直引領著國內胸部微創外科的發展,建立了包括電視胸腔鏡、縱隔鏡、硬質氣管、硬質食管鏡、超聲引導下支氣管鏡穿刺活檢、自體熒光氣管鏡等技術,是胸外科各項微創技術國內最早開展、開展最全面的中心,完成例數及難度國內首屈一指,水平達到國際前列,并于2011年獲評為衛國家重點???。多年來,該科的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一直引領著國內胸外科的發展方向,并獲得了國家級成果獎。
一、肺癌的微創診療:
肺癌是我國頭號腫瘤殺手,傳統肺癌診療方法單一、落后、創傷大,總體診治率低。以電視胸腔鏡手術為代表的肺癌微創診療方法是20年來胸外科領域里程碑似的技術革命,創傷小、恢復快、療效好,顯著提高診治率同時最大限度保留患者勞動力和生活質量。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多年來一直引領著國內肺癌微創診治領域的發展,全面開展電視胸腔鏡、電視縱隔鏡、電視硬質氣管鏡、支氣管內超聲引導針吸活檢(EBUS-TBNA)及自發性熒光支氣管鏡(AFB)等現代肺癌微創綜合診療新體系的核心技術,治療領域包括早期患者的胸腔鏡活檢手術,根治手術(肺葉切除);進展期患者電視縱隔鏡肺癌分期,支氣管內超聲引導細針穿刺(EBUS-TBNA)肺癌分期;晚期患者胸腔鏡胸膜固定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硬質氣管鏡解決惡性大氣道梗阻;熒光氣管鏡肺癌篩查和術后追蹤。這些新技術均是該科率先在國內開展,手術例數居國內領先。同時,該科王俊教授總結出中國第一套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標準化流程,創新、優化出雙手雙器械同一操作孔操作的全新手術方法,使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成功率從過去的70%左右提高到95%以上,被國內外同行譽為“王氏手法”。王俊教授根據國人特點在國內首先設計出一套更適合國人的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器械,并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注冊證,被批準生產應用于胸外科微創手術,已取得良好效果。多年來致力于開展和推廣這些新的微創技術,發表胸腔鏡技術論著36篇,肺部孤立結節診治論著4篇,縱隔鏡論著20余篇,EBUS論著8篇,硬質氣管鏡論著8篇,熒光氣管鏡論著3篇;共出版專著8部,翻譯專著1部;舉辦胸部微創學習班15屆、研討會10屆,培訓胸外科醫師上千名。EBUS技術獲得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研基金資助課題一項,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課題一項;胸腔鏡肺葉切除技術獲得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課題一項、北京市科委首都臨床特色應用重點課題一項、衛生部醫院臨床學科重點項目課題一項,總獲資助金額近400萬元。經過十余年努力,該科引領并建立了適合國情的中國肺癌微創綜合診療方法,并獲得2011年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2年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俊教授主持,江蘇省腫瘤醫院,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聯合完成的“中國肺癌微創診斷和治療體系的建議、臨床基礎研究和應用推廣”科研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是迄今為止我國肺癌治療領域所獲得的唯一的國家級成果獎。
二、胸交感神經鏈手術及相關疾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胸腔鏡下的胸交感神經鏈切除/切斷術是近年來國際胸外科領域興起的一項新技術,是治療原發性手汗癥、長QT綜合征、頭面多汗癥以及上肢雷諾綜合征等病癥的有效措施。但有關這一手術及相關疾病,還有很多尚待解決的問題。例如,對于胸交感神經鏈各個節段神經纖維的走行和支配規律還尚未完全闡明;一些病人術后出現嚴重的代償性軀體多汗,影響手術效果及病人的滿意度,對這一并發癥的防治目前還缺乏明確認識;針對手汗癥、長QT綜合征等疾病的治療的手術方法還沒有明確規范。
該科自2000年開展這項技術,2003年開始組織相關臨床及基礎研究。組織臨床博士研究生課題,聯合北京大學醫學部人體解剖教研室、北京市海淀醫院胸外科、廣東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胸外科等多家單位,圍繞這一手術及相關疾病開展了一系列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
人體胸交感神經鏈的應用解剖學研究
?、偻ㄟ^對31具共60側成人尸體胸交感神經鏈的形態學研究,首次得到了中國人上胸段交感干神經節、節間束纖維、灰白交通支、旁路纖維等結構在應用解剖方面的形態學數據;
?、谕ㄟ^研究胸交感神經鏈中各個亞結構(神經節、節間束纖維、灰白交通支、旁路傳導纖維等)與鄰近臟器的毗鄰關系,為臨床手術中術式確立提供了可供參考的形態學依據;
?、垩芯啃菭钌窠浌澋拇篌w及顯微結構,首次從形態學角度提出了外科手術中避免病人術后出現Horner綜合征的技術要點;
?、苎芯可闲囟谓桓猩窠涙湣芭月穫鲗Юw維”,提出了對這種旁路纖維有臨床指導價值新的分型法;
?、輳男螒B學角度提出了手汗癥、頭面多汗癥及長QT綜合征手術治療時,胸交感神經鏈切除/切斷可能的最佳術式。
交感神經鏈手術治療原發性手汗癥的術式研究
?、偻ㄟ^回顧分析,比較了T2-T4切斷術、T2-T3切斷術、T3-T4切斷術、T3切斷術及T4切斷術等多種術式治療手汗癥的效果,證明在單一位置切斷T3或T4交感神經鏈與傳統的多位置切斷術相比,療效相同,而并發癥明顯減少;
?、谠趪H上首次通過前瞻性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比較了T3交感神經鏈切斷術與T4 交感神經切斷術治療原發性手汗癥的效果,證明T4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是治療原發性手汗癥的優選術式;
?、坶_展原發性手汗癥治療的交感神經鏈手術方法的技術改良研究,通過改進手術入路、減少手術切口、簡化操作環節、降低手術成本等技術改良,為此項技術的廣泛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
先天性長QT綜合征手術治療的研究
協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內科(他們登記了國際最大組長QT綜合征的家系)組織先天性長QT綜合征手術治療學習班暨研討會。提出胸腔鏡下的“左側星狀神經節下1/3至T5范圍交感神經鏈切除術”作為先天性長QT綜合征治療的標準術式;完成了迄今國際上最大組手術病例,取得了滿意療效。
頭面多汗癥手術治療的研究
在國內首次實施并報道胸交感神經手術治療頭面多汗癥;通過回顧性對比研究,證實T2交感神經鏈切斷術較夾閉術治療頭面多汗癥療效更佳;
以上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共發表了各類科技論文28篇,其中英文SCI論著4篇,國內核心期刊論著14篇,非核心期刊論著4篇;參編專著書3部;通過舉辦國家級學習班和接收短期訪問學員,累計培訓全國胸外科醫生300余人, 30家醫院在接受培訓后先后開展此項技術。在課題組的指導下,推廣單位共完成各類病癥的交感神經鏈手術1000多例,治療效果穩定,群眾滿意度高。
2009年,本系列研究成果獲得了“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2009年,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牽頭成立了“全國手汗癥微創治療協作組”,該中心王俊教授出任名譽組長,劉彥國副教授任副組長。通過以上系列研究,使該科在這一領域的研究和診療水平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三、多中心合作項目:除該科主持的重大研究項目外,該科還積極與兄弟單位開展多中心合作項目,參與了包括《IB-IIIA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術后輔助泰素聯合卡鉑對比泰素化療的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課題《吉非替尼對比長春瑞濱聯合順鉑作為術后輔助治療在病理證實為II-IIIA期(N1-N2)伴EGFR敏感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的國內、多中心、隨機、開放臨床研究》、《厄洛替尼對比吉西他濱/順鉑新輔助治療IIIA-N2期伴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19或21外顯子敏感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該科主持開展全國性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后生存狀況隨訪及調查研究》已經開展,并將于不久主持開展全國性的大型多中心隨機臨床研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成立于1992年,是中國第一所集診斷、治療、研究為一體的乳腺疾病綜合診療中心。中心綜合手術治療、腫瘤化療、內分泌治療、以及乳腺影像檢查為一體,全方位地診治乳腺各種疾病。中心自成立以來開展了很多開創性工作。90年代中心在國內率先開展紫杉醇聯合蒽環類藥物的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同時在國內率先開展保乳手術及新輔助化療后的保乳手術,并作為主要完成單位參加了國家“十五”攻關課題“早期乳腺癌規范化保乳治療”的研究。
乳腺中心現有醫師13名,其中正高職稱6人,副高3人,中級職稱4人。乳腺中心病房開放床位42張,全科每年完成乳腺癌手術600余例,門診20000余人次。中心從創建初始就確立了臨床和影像診斷密切結合的診療模式,在這一模式下所有乳腺中心的醫生都經過了嚴格的乳腺超聲診斷和鉬靶X線診斷的訓練?;颊邚呐R床接診、必要的影像檢查,后續的手術、系統的藥物治療等方面都可以在乳腺中心獲得周到、細致、專業的服務。該中心始終保持與國際接軌,以先進的醫療理念貫穿工作的始終,并積極引進、開展新技術。目前全乳超聲檢查、乳管鏡檢查、乳腺核磁、超聲及鉬鈀X線引導下定位穿刺活檢、真空輔助微創旋切術及乳腺癌即刻乳房成形手術等國內外先進的診療手段都已開展。
乳腺中心全體醫護將不斷努力、開拓進取,為更多患者帶來更好地治療效果。
特色診療
1.全乳超聲檢查。全乳腺快速成像,乳腺全容積掃描,較傳統彩超檢查更為客觀。避免傳統超聲的信息丟失,圖像可后臺重建,有助于提高臨床醫師診斷準確性,且對患者無X線傷害。
2.真空輔助微創旋切:可精確定位,準確切除病灶,切口微小,組織損傷小,美容效果好,手術全程只穿刺一次,較傳統的空心針穿刺活檢獲得的組織量大,減少漏診率。
3.乳管鏡檢查:對乳頭溢液的診斷有重要作用,不僅可直觀地看到乳管內病變,對乳頭溢液病變方向的判斷有也重要作用。
4.熒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中的應用:組織穿透力優于藍色染料法,有較強的指示性,尋找到的前哨淋巴結數目較藍色染料法多,降低前哨淋巴結活檢假陰性率,且無核素法的放射性污染問題。
教學科研
乳腺中心現已培養研究生10余名,培訓全國各地進修醫師100余名。乳腺中心醫生成功申請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首發基金,并有多名醫生赴國外做訪問學者和從事博士后研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乳腺中心是唯一的國家級吳階平基金會乳腺癌早診早治規范化培訓基地,每年成功舉辦乳腺癌早診早治規范化培訓班。多次成功舉辦中日乳腺癌交流會和乳腺癌轉化性研究會議,在搭建國際交流平臺的同時擴大了中心自身的學術影響力。
在乳腺癌診治研究的前沿方面,如前哨淋巴結新型示蹤劑、乳腺癌循環腫瘤細胞、蛋白質芯片預測指標、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療等方面都有著深入的研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耳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為國家重點學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國家“211”和“985”重點學科、教育部博士點授予單位、衛生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藥物機構皮膚性病專業基地、中華醫學會皮膚美容示范基地。
學科有醫師18人,其中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10人,科主任張建中教授現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科內十多人在各種學術組織中任職。學科在特應性皮炎(濕疹)、白癜風、紅斑狼瘡、皮膚分枝桿菌病和脫發方面的研究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學科在國際上首次報告“特應性皮炎樣移植物抗宿主病”、“妊娠股臀紅斑”,首先發現單純性少毛癥基因RLP21,在國內首先發現游泳池肉芽腫??;牽頭制定了我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濕疹診療指南》、《男性型脫發診療指南》、《皮膚型紅斑狼瘡指南》,參與制定了《白癜風治療共識》,在重癥和疑難性皮膚病的診治方面能力突出。學科國際交流活躍,張建中教授榮獲2013年國際皮膚科聯盟杰出貢獻獎,共培養博士/碩士/留學生70余人,培養進修醫師100多人。
設專家門診、特需門診、??崎T診、病房、皮膚醫學激光中心、皮膚病理室、皮膚真菌室、性病化驗室、治療室、手術室和皮膚病研究室。年門診量約13萬人次,開設病床21張,年出院病人400余人次。
特色診療
1.變態反應性皮膚?。裾?皮炎、蕁麻疹等):
*是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特應性皮炎研究中心”組長單位;
*主持制定了《中國特應性皮炎診療指南》、《中國濕疹診療指南》、《蕁麻疹診療指南》、衛生部《重癥藥疹臨床路徑》;
*診療和長期隨訪了大量患者,有完善的檢驗手段。
2.銀屑?。?
*倡導和實行“慢病管理”模式,主編了中華醫學會教材《銀屑病》、患者教育教材《銀屑病就醫指南》;
*牽頭組織了全國多中心銀屑病流行病學調查和“銀屑病分級治療”研究;
*牽頭組織了1.1類新藥苯烯莫德治療銀屑病臨床研究和阿達木單抗治療斑塊型銀屑病臨床研究。
3.皮膚型紅斑狼瘡和新生兒紅斑狼瘡:
*發現兩型亞急性皮膚型紅斑狼瘡預后的分離現象,總結出中國新生兒紅斑狼瘡臨床特點,系列研究獲2009年中華醫學獎;
*牽頭組織了《皮膚型紅斑狼瘡診療指南》的制定。
4.移植物抗宿主?。ㄆつw型):
*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特應性皮炎樣移植物抗宿主病”這一新的類型,發表于《美國皮膚病學會雜志》(JAAD),受到廣泛好評。
*診治和隨訪了大量皮膚型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
5.感染性皮膚?。ò毦院驼婢云つw?。?
*在國內首報海分枝桿菌皮膚感染——游泳池肉芽腫,為公認的國內皮膚分枝桿菌病診療中心,接受大量全國各地轉診患者;
*建立了病灶組織基因擴增限制性內切酶檢測技術;
*報告了多例少見真菌感染病例。
6.色素?。?
*色素病診治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參與制定《白癜風治療共識(2014版)》、《黃褐斑臨床診斷和療效標準》和《白癜風臨床分型及療效標準》,診療了大量白癜風患者。
*診療設備齊全:有伍氏燈、色度儀、304nm高能紫外光、308nm準分子激光和自體表皮移植儀等設備。
7.皮膚組織病理學:
*主譯《皮膚病理學》;參譯《皮膚病理學---與臨床的聯系》(第3版);
*發現了Rosai-Dorfman病、皮膚NK/T淋巴瘤和成人Langerhans組織細胞增多癥等疑難病與少見??;
8. 毛發?。?
*是中華醫學會毛發學組組長單位,牽頭組織制定了《中國雄激素性禿發指南》;牽頭組織了首次全國多中心雄激素性脫發和斑禿的流行病學調查;
*在國際上首次報告單純性遺傳性少毛癥患者致病基因RPL21;建立了雄激素性脫發和斑禿的數據庫。
9. 皮膚美容:治療設備完整,包括激光、強光、射頻和微波等,能夠治療鮮紅斑痣、太田痣、紋身、痤瘡、瘢痕和多毛等。
教學科研
學科承擔了北京大學醫學部本科生、七年制、八年制和統招碩士生/博士生的教學工作,承擔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留學生培訓和進修醫師培訓等教學工作,先后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學先進集體、多項教學先進個人稱號??浦魅螐埥ㄖ薪淌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良師益友”稱號,并主編了衛計委八年制長學制教材《皮膚性病學》等學術專著。
學科在特應性皮炎、白癜風、紅斑狼瘡、皮膚分枝桿菌病等方面的科研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在國際上首次報告“特應性皮炎樣移植物抗宿主病”、“妊娠股臀紅斑”,首先發現單純性少毛癥致病基因RLP21;牽頭組織了全國多中心六種常見皮膚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獲得了我國常見皮膚病患病率等基礎數據。
學科獲得國家級科研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基金)、省部級(衛生部行業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首都發展基金)、中華醫學會科研基金等基金1000多萬元,在國際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
科主任張建中教授榮獲2012年度北京大學優秀人才一等獎、2013年度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研成就獎;李厚敏副教授和周城主治醫師榮獲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科研新星”稱號,趙琰和魏瑾榮獲“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優秀研究生獎”。
科內多人獲邀在國際會議上進行學術交流,張建中教授獲2013年國際皮膚科聯盟杰出貢獻獎。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鼻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咽喉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男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脂血癥
服務人次 143
好評率(90.0%)
擅長: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脂血癥
服務人次 780
好評率(90.0%)
擅長:腹瀉病
服務人次 2
好評率(--%)
擅長:長期從事全科及急診病人的救治,尤其擅長危重癥患者的全面治療,內外科均有涉獵。真心愛這份工作,實心實意,樂于助人。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北醫本科及博士,廿余年北京大學附屬醫院內科心血管工作經驗,參與首長保健多年
服務人次 181
好評率(90.0%)
擅長:小兒泄瀉、哮喘、支氣管炎、胃腸功能紊亂、腮腺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肺炎球菌肺炎、消化道紊亂、麻疹、手足口病、小兒急性喉炎
查看更多心血管內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