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始建于1946年,是天津市最大的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學醫院和天津市西醫醫學中心,醫院為三級甲等醫院、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一、歷史沿革
在曲折的發展中,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走過了60多年不平凡的道路。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政府決定在全國建立五大中央醫院。經過一年的籌備,天津中央醫院于1946年12月1日正式開診,12月15日開始收治住院病人,定名為“衛生部(署)天津中央醫院”。
1950年4月中央醫院改名為天津市立總醫院。1956年更名為天津醫學院附屬醫院。1994年8月改名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1993年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1998年被評選為全國“百佳醫院”,2001年被天津市政府確定為天津市西醫醫學中心,2009年被評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二、單位概況
醫院現設有32個臨床科室、8個醫技科室和8個臨床研究所,在編在崗職工2854人。設有2個博士后流動站、17個博士學位授權點、2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神經外科與神經病學、中西醫結合外科學、內分泌學臨床部)、4個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中西醫結合外科學、神經外科與神經病學、影像醫學、內分泌學臨床)、2個國家臨床重點??疲ㄏ?、神經外科)、5個天津市衛生系統重點學科(神經外科與神經病學、影像醫學、內分泌學臨床、胸心外科、中西醫結合外科學)、6個校級重點學科和6個院級重點學科。
三、機構設置
職能處室:黨委辦公室、監察處、工會、團委、退休職工管理處、武裝部、院長辦公室、醫務處、護理部、科研處、教學處、干部保健處、醫療安全部、門診部、人事處、醫德醫風辦公室、后勤處、設備物資處、財務處、外事處、健康事業部、審計科、保衛處、經濟管理處、網絡信息部、基建辦公室。
臨床科室:心血管內科、腎臟內科、血液內科、呼吸內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代謝病科、感染科/風濕免疫科、急癥醫學科、心胸外科、重癥醫學科、泌尿外科、骨外科、普通外科(中西醫結合外科)、肺部腫瘤外科、腫瘤內科、心血管外科、麻醉科、婦產科(婦科、產科、計劃生育科、生殖醫學科、產前診斷中心、宮頸病變科)、兒科(兒內科、新生兒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含NICU)、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中醫科、皮膚性病科(含醫學美容科)、核醫學科、干部保健部、康復醫學科、變態反應科、腫瘤放療科。
醫技科室:醫學檢驗科、醫學影像科、PET-CT影像診斷科、超聲科、輸血科、病理科、藥劑科、手術部。
四、發展與成就
1、醫院特色
醫院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醫療水平在天津市醫療衛生系統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并在多學科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神經外科在顱腦損傷病理及臨床研究;胸部腫瘤學科在局部晚期肺癌外科治療、肺癌“個體化”多學科治療、肺癌侵襲轉移的分子機理及信號調節和氣管腫瘤的外科治療;血液腫瘤科在原發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診斷、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的治療;消化科在消化道出血的綜合治療及內鏡治療技術等方面居于國際領先水平。
神經外科在顱腦腫瘤、脊髓腫瘤、腦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療以及腦腫瘤的基礎研究;胸部腫瘤學科在聯合分子標志物及低劑量螺旋CT用于肺癌篩查早診;中西醫結合治療重型胰腺炎、重癥膽管炎、敗血癥和多器官衰竭等疑難、危重癥的治療;普通外科在肝、膽、胰腺、乳腺、胰島細胞瘤、胃腸等常規手術的治療和腹腔鏡外科;內分泌科在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和骨代謝病治療與研究;神經內科在帕金森氏病及其它錐體外系疾病的發病機理實驗和臨床診療的研究、癲癇的發病機理、臨床診療研究;核醫學科在甲狀腺疾病的診療和放射性核素的治療;影像醫學科在神經系統疾病、腎上腺腫瘤影像診斷、全身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療和骨礦含量測定的研究等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2、科研工作
“十一五”期間,科學研究工作取得長足的進步,共獲天津市科技進步獎48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3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31項。84項新技術填補了天津市醫療衛生系統的空白。發表285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被SCI收錄的論文175篇。2010年和2012年,獲得科研經費連續兩年超過2000萬。
3、教學工作
醫院具有60余年的教學傳統,治學嚴謹,教學底蘊深厚。臨床醫學專業是教育部質量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設有16個教研室,主要承擔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國際學院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本科全英文教學、博碩士研究生培養任務。臨床醫學專業、中西醫結合專業為一級學科博士授權學科(專業),含29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30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2個博士后流動站。全院教師總數831人,其中教授(主任醫師)、副教授(副主任醫師)434人,占教師總數的52.5%;授課教師中高級職稱占74.3%,碩士學位以上學歷占82.2%。教師中有1名工程院院士,12名政府授銜專家,享受政府津貼38人,天津市教學名師1人。近兩年,教師參與人民衛生出版社、高教出版社規劃教材編寫16部,編委19人,其中主編3人,副主編4人。在院研究生、本科生1000余人,教學用房15657平米。
醫院設有8個研究所,為人才培養提供科研平臺。醫院圖書館藏書4萬余冊,期刊類627種,其中外文刊物156種,中文刊物471種,有3個中文醫學文獻、期刊引文數據庫,1個英文醫學期刊數據庫,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檢索、查新、查引服務。此外,醫院還承擔著天津醫科大學醫學影像學院、護理學院、公衛學院、生物醫學工程學院、麻醉專業,以及護校、成教學院、二級學院的部分教學任務。
4、人才工作
近五年,總醫院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根據醫院實際情況,修訂了相關文件,在專業技術人員中大力推行百人培養計劃。醫院現有“131”第一層次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人,人事部百千萬人才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特聘講座教授3人,天津醫科大學“211”工程特聘教授1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新世紀人才49人,天津醫科大學新世紀優秀人才15人。
5、設備管理
從引進我國第一臺大型貴重精密醫療儀器設備CT機,到90年代引進的數字胃腸機、各種X光機、CT、MRI、ECT、藥物濃度檢測儀、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手術導航系統,該院的醫療設備水平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進入21世紀,該院又先后引進64排CT掃描和PET—CT。伴隨著該院第三住院大樓的竣工啟用,該市唯一一間術中可以進行核磁檢查的磁共振手術室和能夠集中心臟外科、神經外科、普外科等多科室手術治療的雜交手術室也一并投入使用。先進的設備、領先的技術為該院醫療、教學、科研整體水平的持續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行車路線 :
乘車路線:8、50、631、879、14、800、643路公交車
電話 :
022-60362255(總機);022-60361301/1365(預約),022-60362288(咨詢)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內科是天津市乃至全國聞名的神經病學診療中心,集臨床、科研和教學于一體,致力于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癲癇及神經系統變性病等各類疾病的臨床綜合診治與研究工作。擁有4個病區160張住院床位、8張床位的重癥監護病房(NICU),以及8個無假日門急診的臨床服務平臺,年門診量21萬,年出院人數超過4500人。并擁有使用面積達5400m2 包括神經免疫、神經生化、神經電生理及流行病學四個研究方向的專業實驗室研究平臺(神經病學研究所)??芍涞膰壹夗椖抠Y助經費逾4000萬元。醫教研隊伍人力資源豐富,人員結構合理。每年培養畢業的博碩士研究生、進修生約50名,海外實習、見習留學生近100名。
他們努力為患者提供高水平專業化的臨床服務。對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規范化抗栓治療同時及時完善顱內外血管的檢查評估及介入治療。在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的診療中累積了豐富經驗并取得了諸多成果,尤其是在國內率先利用小劑量的美羅華(Rituximab)對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實施免疫修飾治療,療效顯著,在天津市率先開展針對多發性硬化癥的倍泰龍(Betaseron)、利比(Rebif)等免疫治療,并發現了重癥肌無力病人對于免疫調節藥物反應性的細胞標志物。利用該院神經內外科聯合治療的優勢,為癲癇及帕金森病患者提供專業化治療,并逐步完善癡呆及帕金森病患者的篩查。同時,作為國家第一批臨床藥物觀察研究機構,已擁有20年的臨床新藥實驗觀察經驗。該科將始終以臨床服務為核心,以天津為立足點,服務范圍輻射全國,為解除廣大患者病痛不懈努力。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血管內科是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支柱性學科之一,博士學位授權點,其奠基人是我國著名的心血管病學家石毓澍教授和周金臺教授,在萬征教授15年領導下科室全面發展,現任科主任為孫躍民教授。目前科室診療手段全面,各項技術能力均居國內先進水平,為國內集醫療、教學和科研為一體的心血管內科診療中心之一。
介入心臟病學:
該科現有2個導管室,并配有世界先進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統和其他各種醫療設備。每年完成各種心導管手術5000余例,可完成國內開展的所有介入心臟病工作,是衛計委心血管病介入診療(冠心病、心律失常)培訓基地,也是天津市介入能力最全面的心臟介入中心。
冠脈造影檢查和冠脈支架術:
科室在天津市率先實施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15年,可365天不間斷為患者提供急癥介入診治,先手術后交費。以萬征、張文娟教授為核心的冠脈團隊(包括李永樂、于向東、王清、徐紹鵬、高玉霞)在實踐工作中積極開展左主干病變、慢性閉塞病變、分叉病變、彌漫多支病變等復雜病變的介入治療。
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術:
科室擁有Carto和Ensite兩種三維電標測系統,多臺六十四導電生理記錄儀、心臟程序刺激儀,可獨立完成各種常規和復雜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治療工作。以蔡衡(包括聶晶、李洪仕)為核心的團隊完成天津市例數領先的房顫射頻消融工作,手術成功率高,并規范隨訪術后患者;常規開展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房撲、房速、室早、室速的介入工作,有效率在99%以上。蔡衡的個人射頻消融總例數已居全國前十。
起搏器植入治療:
該院自70年代初開始為適合的患者開展起搏器植入,是我國起搏器工作創始單位之一。起搏器植入術是治療癥狀性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唯一手段,三腔起搏器是心力衰竭非藥物治療重要手段之一,ICD是防止室性顫動等惡性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重要手段。周金臺教授是我國起搏器工作創始人之一,在萬征教授指導下該專業取得長足進步,現工作主要由張文娟、于向東負責。
先心病、瓣膜病和肺血管疾病的介入診治:
楊振文博士主持該項工作,全面開展經導管封堵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及其它先心病的介入治療,創傷小,恢復快。開展規范評價肺動脈高壓的病因、嚴重程度和對治療的反應,為患者選擇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并在國內率先為肺栓塞患者開展經皮肺動脈成形術。
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高脂血癥的規范診治:
以孫躍民、邊波等組成的學術團隊,在門診和病房以各學科指南為指導對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和高脂血癥等心血管內科疾病進行規范治療,尤其擅長頑固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高血壓合并精神心理疾病和各種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的綜合管理。
疑難、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診治:
該院CCU成立于1979年,具有先進的監護和醫療條件及豐富的臨床經驗, 為每位患者提供24小時無間斷的治療和護理,已成功救治大量復雜心血管危重癥患者。依托總醫院綜合性醫院優勢,在多臟器功能不全、合并多科疾病、疑難罕見心血管疾病診治方面獨具優勢。
超聲心動圖室
周金臺教授建于1979年,配北京產M型超聲心動圖儀。超聲心動圖室現有心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儀三臺(Philips iE33型2臺,CX50型1臺)。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除了開展常規的心臟及大血管檢查外,還開展了三維超聲心動圖、食道超聲心動圖、負荷超聲試驗、心肌組織多普勒定量檢查、胎兒心臟病的超聲心動圖檢查和結構性心臟病介入和外科術中實時監測等多項新技術。黃燦亮主任技師技術精湛,擅長疑難復雜心臟結構功能的超聲診斷,杜鑫從牛津大學學成歸國,掌握國際先進水平。
心電學室
心電學專業基礎扎實,實力雄厚,由林傳驤教授始建于1947年,具有近50年豐富的診斷經驗??沙R庨_展普通心電圖、動態心電圖、運動試驗、動態血壓和食道調搏等各項心電學檢查。率先開展直立傾斜試驗,填補了該市該項空白,提高了對不明原因暈厥的診斷和治療水平。王志毅副主任技師擅長疑難心電現象診斷。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肺部腫瘤外科以肺部、縱隔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為特色,與天津市肺癌研究所相互依托,使其臨床和科研水平均處于國際及國內先進水平,是天津市重點學科??剖页闪⒂?006年12月,現開放病床75張,依托醫大總醫院強大的綜合實力,擁有PET-CT、64排螺旋CT、磁共振、電視胸腔鏡、電視縱隔鏡、纖維支氣管鏡等高精尖肺癌診療設備??剖乙匀珖伟<?、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醫科大學副校長、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所長周清華教授為學科帶頭人,開展以外科手術為主的肺癌綜合治療,成功實施各種類型的肺、氣管、縱隔、胸壁外科手術,在國內首創術式二十余種,治療效果處于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肺部腫瘤外科診療特色:
1.肺癌早診早治及微創外科治療:擅長電視胸腔鏡和縱隔鏡在胸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精確肺癌分期并指導臨床綜合治療。率先在天津市開展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系統淋巴結清掃、肺楔型切除、肺及胸膜活檢等。微創胸外科手術技術可以使原來因高齡及心肺功能不佳而無法耐受傳統開胸手術的肺癌患者獲得外科手術根治機會。
2.以外科手術為主的肺癌綜合治療:規范的肺癌整塊切除加系統縱隔淋巴結清掃作為肺癌的標準術式。中心型肺癌則采取支氣管和/或肺動脈袖狀成形肺葉除,最大限度的切除腫瘤和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肺功能,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肺癌規范化手術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策略,降低了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明顯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預后。
3.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療:對腫瘤侵犯心臟大血管、氣管隆突、食管、胸壁等的病例,有選擇地施行肺癌切除聯合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置換重建;部分心房切除、隆突切除重建、食管切除、肺上溝瘤根治性切除等,不但能使部分局部晚期肺癌獲得根治切除,并能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使患者獲長期生存。其5年生存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4.氣管腫瘤的外科治療:病變根治切除及氣道重建治療氣管腫瘤,技術難度高手術風險大,該科室技術成熟,手術例數居全國領先,術后效果佳,生存期長。
5.縱膈腫瘤的外科治療:包括諸如胸腺瘤、畸胎瘤等各類縱膈腫物。對腫瘤侵犯心臟大血管、胸壁等的病例,有選擇地施行縱膈腫物切除聯合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置換重建;部分心房切除、胸骨重建等,不但能使部分局部晚期縱膈腫瘤獲得根治切除,并能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使患者獲長期生存。
6.肺移植:肺移植是目前終末期肺部疾患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肺部腫瘤外科是衛生部批準的天津市肺移植中心,可開展肺部終末期疾病的單肺移植及雙肺移植術。
1.天津兒科專業的發源地、培養兒科醫師的搖籃
總醫院兒科于1946年建院之始由畢金釗等一批著名兒科專家創立,當時匯集了齊魯醫學院、北京醫學院、安徽醫學院,南京中央大學等全國各地的醫學優秀人才。1950年后又從全國各大醫學院校吸引了一批專業人才充實兒科隊伍,而后市衛生局又從該科抽調2名骨干力量籌建了天津兒童醫院,并陸續選派專家組建其他各大醫院兒科。所以,總醫院兒科是天津兒科專業的發源地。
自建科之始,兒科每年接收數名全國各地兒科醫師進修學習,自上世紀90年代起,兒科成為天津市首個兒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點、2009年成為首個兒科學博士研究生培養點,迄今為止,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兒科臨床醫師,目前這些醫師多數已成為各醫院的骨干力量和學術帶頭人。所以,總醫院兒科也是培養兒科醫師的搖籃。
2.持續不斷的學科建設及發展
經歷了上世紀60年代的十年浩劫、以及90年代全國兒科屆的萎靡時期,總醫院兒科不但頑強生存,而且從未停止學科建設的腳步。1989年始兒科病房設有普通病房和新生兒病房;1994年為了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滿足兒科病人的需求,利用瑞士資助的先進設備組建了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迄今總醫院兒科成為該市綜合醫院中唯一具有一定規模的集普通兒科及新生兒科為一體的科室,為集兒童醫療、保健、科研、教學于一體實力雄厚的學科,在該市享有較高的聲譽,也是該院內、外、婦、兒四大重點科室之一,在醫、教、研方面成績顯著,近年連續被評為醫院的十佳科室之一。
二、科室現狀:
硬件條件:
近年來總醫院對兒科實施扶持政策,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用于兒科的建設,先是在2011年完成新生兒病房的擴建,使得新生兒病房的設置更加合理,符合特殊護理、治療單元的質量控制標準以嚴格控制院內感染,增加床位及必要的設備。目前新生兒病房占地面積270 m2,重癥監護病房內可容納23張暖箱床位、另設普通新生兒病房可容納10張床位。配置有進口暖箱、有創機械通氣呼吸機、無創機械通氣呼吸機、雙水平無創機械通氣呼吸機、搶救輻射臺、多功能監護儀等重要搶救治療設備。
2012年醫院完成對兒科、急診樓的改建工程,使得兒科門診、急診以及普通兒內科病房搬遷到同一建筑,且配有專門的兒科收費處及藥房。如今的兒科部各項條件和設施均得到很大改善,集兒科特色化、規范化、專業化為一體,各樓層標識清晰,為患兒營造溫馨舒適、簡潔便利的就醫環境:
?。?)兒科急診位于三層,配有4部電梯(樓內2部,外掛2部),患兒等候區除配備等候椅外,并有LED大電子顯示屏方便家長及時了解患兒就診順序,墻面各型宣傳(包括診療、注射、輸液流程圖)、健康教育、衛生科普的平面和立體畫面,同層設有兒科急診室、兒科藥房和收費處、觀察搶救室、靜脈輸液室、靜脈取血室、皮試和肌肉注射室、霧化治療室、心電圖室及肺功能室等。輸液區的條件明顯改善,寬敞明亮,輸液床單位設置合理,配備有天花板輸液滑道、空氣清新機、電視機等設備。
?。?)兒科門診位于四層,診室7間,就診環境明顯改善,增加了每日專家出診人數及每周特色??崎T診的次數(小兒內分泌、小兒哮喘、新生兒等),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實行“一人一醫一診室”。 診室外有較大的活動空間,設有兒童互動活動設施、營造出溫馨的兒童之家的氣氛,消除患兒對醫院的恐懼心理,。此外大型LED電子顯示屏顯示出候診信息,使整個就診過程方便、舒適,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患兒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兒科兒內病房位于五層全層及四層的半層,病房床位擴建至53張,條件極大地改善,擴建后的病房設有單人間、雙人間、多人間、特需病房及重癥監護病房(PICU),病區分為感染區及非感染區,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全部病房明亮寬敞、通風良好,單、雙人間均配備有彩電、冰箱、衛生間及淋浴設施。病區內色彩鮮明的溫馨提示語及活潑可愛的卡通畫隨處可見,為患兒及家長提供舒適、和諧及輕松的醫療環境,提供人性化的服務管理。兒內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為全封閉管理病房,配有先進的搶救、監護設施,包括監護設備塔、有創及無創呼吸機、洗胃機、心電呼吸監護儀、血氧監護儀、微量輸液泵、微量血糖儀、經皮膽紅素測量儀、血氣分析機、激光治療儀等,能開展兒科各類危重疾病的救治,專業醫護人員24小時不間斷地對患兒的病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護,為危重患兒的生命搶救提供有力的保障。
技術人員實力:經過多年的建設,兒科形成了老、中、青年齡結構合理,業務精湛、
技術全面的專業隊伍,同時具有一支專業職稱合理,技術水平良好,服務質量較高的護理隊伍。
兒科現有在職執業醫師35名,職稱結構:正高級 4人、副高級 6人、中級 11人、初級 14;學歷結構:博士研究生 4人、碩士研究生 27人(79%)、本科學士 4人(12%)。三級查房梯隊:三級查房醫師7人;二級查房醫師11人;一級查房醫師17人。亞專業人才梯隊:副高及以上醫師基本有自己的亞專業方向,部分有固定的??崎T診。
兒科現有在職執業護士60名。人員數量滿足要求、結構合理。年齡構成:30歲以下 63.3%,30-50歲31.7%,50-60歲,5.0%。學歷構成:碩士學位1.7%,本科及本科以下98.3%。職稱構成:副主任護師1.7%,主管護師23.3%, 護師與護士75%。
醫療水平:
多年來,兒科對小兒內科各種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兒科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及良好的就醫環境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前來就診的病員覆蓋該市及我國北方地區。門診設有普通門診、專家門診、著名專家及特需門診、新生兒??崎T診、內分泌??崎T診、哮喘??崎T診等,每日均有4-5名資深專家坐診,以滿足不同的患者需求。急診24小時對外應診,每班至少3名醫師應診,技術力量搭配合理,利于危重癥病人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治。門急診尚開展過敏原檢測、肺功能檢測、智能檢測、脫敏治療,霧化治療、激光治療等多項診治項目,并有寬敞舒適的臨時觀察輸液室床位75張,以緩解住院床位的緊張。近3年來兒科日門急診量逐年上升,現平均每日600人次左右。病房住院病人的診治嚴格按照三級查房制度進行,對疑難及重癥病例采取全科討論以及院內、院外會診的方式極力解決;并劃分出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以及危重癥病區。近3年收治的病人數逐年增加,病種多樣化,疑難癥及危重癥的診治例數及成功率也逐漸增多。近3年每年治愈出院人數在3000左右。
特色??扑剑?
?。?)小兒內分泌代謝性疾?。?
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專業是該科的優勢專業之一,持續發展數十年,從最初李寶愛主任(70年代)、葉大勛主任及馬咸成主任(80-90年代)、劉戈力主任及楊箐巖主任,到如今鄭榮秀主任等,代代傳承并不斷發展,如今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臨床和研究水平一流的的隊伍,如今在小兒內分泌疾病的臨床診治以及科學研究方面均在該市乃至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幾十年來診治了大量內分泌病人,例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肥胖、生長發育遲緩等疾病,目前每年在兒科內分泌??崎T診隨訪的病人約1000人次。依托該院特檢實驗室的強大實力,兒科不但開展了常規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化驗檢查,而且開發創立了許多特色檢查,如骨齡測定和分析、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生長曲線的觀測分析、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試驗、簡易GnRH激發試驗、IGF-1及IGF-BP3的檢測等均在該市乃至全國處于領先的技術,在提高小兒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診治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該科還是世界糖尿病基金會資助、中國兒童糖尿病教管理項目在天津唯一的中心。近3年來,每年舉辦糖尿病兒童夏令營,對糖尿病兒童的規范化診治及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還舉辦小兒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醫學繼續教育學習班,以增加該科的輻射力。
?。?)新生兒疾?。?
新生兒專業在全國和該市有一定的聲譽,設有新生兒病房和新生兒??崎T診。新生兒病房占地面積和床位結構合理,由資深的新生兒??浦魅吾t師管理,并有一支技術精湛、對新生兒疾病護理有豐富經驗的專業護理隊伍,能夠應對各種危重新生兒的護理和熟練使用各種新生兒監護和搶救設備。新生病房的NICU配有國際一流、先進的進口暖箱、呼吸機和監護設備,對于早產兒、極低體重兒管理和危重癥的搶救有著豐富的先進經驗、不斷的提高其治愈率和較少并發癥,并對先天性代謝性和遺傳性疾病、新生兒窒息合并多臟器功能損傷綜合征、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各種新生兒期的診斷和疾病治愈率高。尤其是近年來新生兒病房率先開展外周靜脈置入中心導管(PICC)技術、以及應用INSURE策略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BiPAP呼吸機無創通氣技術的應用以來更是提高了對新生兒期的各種疑難病癥和危重癥能進行有效的診治和搶救的水平,治愈率增高、并發癥減少。近3年來,該NICU共收治病人近2500例,其中搶救該院產科轉入病人2080例,包括小于30周早產兒98例,30-36周1000多例,搶救超低出生體重兒23例,極低出生體重兒193例,搶救極危重病人共1000余例,其中包括新生兒窒息416例,休克26例,DIC10余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277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0余例,肺出血10余例,新生兒細菌性膿毒癥276例,氣胸10余例,NEC20余例,心律失常10余例,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近10例,巨結腸危象1例等。
?。?)小兒哮喘: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發展及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哮喘、尤其是兒童哮喘的發病日益多,哮喘發作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生活甚至威脅生命。哮喘病人需要長期管理以達到最佳控制。但在我國的醫務人員及患兒家屬中普遍存在著對哮喘管理的認識不足,許多患兒由于未能規范治療而使病情日益加重。該科兒童哮喘??埔殉闪⒔?0年,與國際接軌,每年根據最新的GINA方案及我國哮喘指南制定兒童哮喘防治方案,規范化診治已使數萬名兒童哮喘患者受益。每周有固定哮喘??崎T診,對毛細支氣管炎、嬰幼兒喘息、兒童哮喘、過敏性鼻炎及兒童慢性咳嗽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并開展兒童肺功能檢測、體外過敏原篩查、粉塵螨皮膚點刺檢查及螨蟲舌下脫敏治療。門診的哮喘患兒除了來自該市的。還有來自唐山、內蒙、廊坊等外省市。每年哮喘門診量大約為2400人次,大約70-80%的哮喘患兒能得到長期規范的治療,并能得到長期的臨床控制。近五年來每年參加天津市世界哮喘日的哮喘義診活動,每年舉辦一次哮喘患兒家長的哮喘知識的講座,在天津市兒童哮喘的診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三、學科建設及學科影響力:
兒科擁有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每年招收來自全國各地的兒科學碩士、博士研究生5-6名。每年接受外院高年資進修醫師1-2名,并作為天津市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的主要基地之一,該科自2009年起先后共招收24名來自該市不同醫院的兒科住院醫師,根據對培訓基地的要求,該科對每一期學員均制定周密培訓計劃,建立培訓及考核檔案,指定高年資主治醫以上的專業人員臨床帶教,每周都舉辦一次集中學習,形式多樣,包括病例討論、專家講座、指南解讀以及病歷書寫規范等。不僅注重對他們臨床三基的培養,還注重高尚醫德以及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關心他們的生活及精神健康,嚴格考核制度,公平公正。迄今已有5名學員畢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著骨干作用。為響應國家支邊號召,近3年中有2名醫師先后前往甘肅省敦煌市醫院進行為期半年的醫療工作指導,對當地兒科專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兒科有多位專家在國家級、市級的學術學會或期刊擔任重要職務,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同時為擴大學術影響,積極主辦各項學術交流活動,近3年來主辦大型的兒科學術會議2次、醫學繼續教育學習班3次,同時每季度主辦小型學術會議一次,根據臨床的需要,邀請國內專家來院講座,通過這種交流即擴大了該科的影響,又使該科的綜合實力不斷得到增強。
四、教學與科研情況:
兒科擁有優秀的醫療隊伍和高素質的教學人才,作為天津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從天津醫學院成立之日起即承擔兒科臨床的授課、帶見習和實習任務,很好地完成了5年制、7年制、8年制和成人教育學院教學任務,2000年又承擔了天津醫科大學國際學院的英文授課任務,培養了大批的國內外醫學人才。目前為天津市唯一培養兒內科博士生(博士生導師為劉戈力教授和鄭榮秀教授)和主要培養碩士生的基地。近3年共培養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約75人,其中36人畢業并已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了骨干帶頭作用,包括一名外國留學生。兒科教學團隊編寫了天津醫科大學國際學院的英文教材、劉戈力作為副主編參與2本教材的編寫;多名教師曾被評為市級、院級及校級優秀教師。兒科教研室現為天津醫科大學七年制授課優秀課程教研室、國際學院校級精品課。
近5年科室立項或參與各種科研課題5項,其中國家級參與1項、市級主持1項。并獲多項科技成果獎勵??剖胰藛T近3年的主要發表文章近50篇,包括4篇SCI收錄文章。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內分泌科由我國著名的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我國內分泌和代謝病學領域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朱憲彝教授親手創建。該科為衛生部教育基地,1980年起,受衛生部委托,連續舉辦了25屆全國內分泌學習班,為我國建立一支具有臨床工作經驗的內分泌醫師隊伍作出了貢獻,成為我國三大內分泌研究基地之一。1993年被確定為天津市教委重點學科。1995年被確定為天津市衛生局重點學科。近年來在申報“211工程”立項工作中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列為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學科于80年代初建立了博士點,現有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在全國級學術團體任職6人,在市級以上學術團體任職8人。
自科室成立以來,堅持以內分泌疾病的綜合治療為科室的發展方向,成立代謝性骨病、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垂體-腎上腺和性腺疾病4個亞專業組,在內分泌和代謝疾病的診斷和防治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臨床總體水平一直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臨床醫生不僅能夠診治各種內分泌常見病、多發病,而且還具備診治內分泌少見病、疑難病和危重病的能力。國內首次報告了“巴特綜合征”、“腎素瘤”和“舒血管腸肽瘤”等病例。
目前,該科為衛生部“骨質疏松診療基地”,現擁有一支高素質的代謝性骨病研究隊伍,具有豐富的骨病診療經驗。擁有比較完善的檢查措施,包括雙能X線骨密度儀、25(OH)D3、1,25(OH)2D3、降鈣素等的測定,擅長多種代謝性骨病的診治,包括原發性骨質疏松癥、骨軟化癥、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癥、維生素D代謝相關性骨病、腎性骨病、先天性成骨發育不全等。在甲狀腺疾病的診療方面,現已廣泛開展甲狀腺結節的細針穿刺活檢,顯著提高了甲狀腺結節的診斷率。在糖尿病的診療方面,與普通外科合作,開展糖尿病的手術治療,積極推廣先進的治療理念。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內科消化專業組創立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主要創建人張成大、黃象謙教授為國內知名消化內科專家。張成大教授曾任天津醫學院首屆教授、內科教研組組長,內科副主任、天津總醫院醫務科科長、副院長。黃象謙教授是天津市消化學科和消化內鏡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者,長期擔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分會常委和天津市消化學會主委,在國內率先開展消化道激素研究,創建了天津市第一個消化內科專業科室。1981年消化內科專業被批準為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987年被天津醫科大學批準為消化系疾病研究室,其主要學術團隊包括:李漢瑞、黃廼俠、吳玲和杜寶恒等教授,其中黃廼俠教授擔任首位消化科主任,長期擔任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常委、天津市消化內鏡學會主委、天津市消化學會副主委和學術秘書,目前為天津消化內鏡學會名譽主任委員。1988年被批準為衛生部消化臨床藥理基地,2003年成為天津醫科大學校級重點學科,2005年成為天津醫科大學消化疾病學科博士點。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科??平ㄔO規模雄厚,結構布局合理,目前擁有獨立病房區、消化門診區、消化內鏡中心、消化科實驗室四部分業務基地,實際床位數72張。
科室病區擁有超聲波診斷儀2臺、腹水超濾濃縮回輸機1臺,內鏡中心配備完備、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的內鏡診療設備,包括上消化道電子胃鏡21臺、超聲電子胃鏡3臺、下消化道電子內鏡8臺、電子十二指腸鏡2臺、經鼻胃鏡2臺、雙氣囊小腸鏡二套、膠囊內鏡二套、B超1臺、高頻電刀4臺、及射頻治療儀1臺。實驗室配備超低溫冰箱、恒溫水浴鍋、隔水式培養箱、生物顯微鏡、倒置式生物顯微鏡、離心機等實驗儀器設備,以滿足該科室人員科研發展的需要。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科醫療技術隊伍整體實力強,技術水平高,持續發展能力強。目前,全科醫師26人,正高職稱11人,副高職稱4人,主治醫師7人,住院醫師4人,其中博士8人、碩士13人。護理人員29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23人。醫護人員數量、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合理。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康復科始創于1946年,當時舒潤石老先生自北京協和醫院調至天津中央醫院,并依北京協和醫院的模式成立了理療科,由此成為天津市物理治療學的發祥地。1980年康復科更名為物理醫學科并成立物理醫學教研室,1988年正式更名為康復醫學科隨即物理醫學教研室更名為康復醫學教研室??祻涂谱?992年起建立了康復病房,盡管當時僅有6張病床,卻成為國內綜合醫院中康復科建立自管病房的先行者之一,籍此,康復科基本完成基本框架和各類人員梯隊結構并全方位開展康復醫學工作,并成為自現代康復醫學引進中國后,國內較早成立和發展起來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康復醫學科。
建科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末,受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康復科主要開展的治療多為周圍神經病損、各種急慢性炎癥、瘢痕、粘連以及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關節炎等常見病、多發病等。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康復科逐步引進了大量的新技術,使該科的治療水平、治療病種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和擴展。進入90年代以后,科室的中心工作由物理治療擴展并轉向康復醫學的全面發展。自開設病房至今,病房的規模有了一定的擴大,康復醫療的設備的配備,各專業人員的培養都有了可喜的進展。
學科組成 學科學位授權點、在國內、天津市的學術地位
康復醫學科由骨科疾病康復、顱腦創傷康復、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病的康復以及臨床癥狀康復等幾部分組成。并且在骨科疾病康復、顱腦創傷康復、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病的康復專業等方向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點。
主要科研方向、臨床科研特色
在治療技術方向,主要是物理治療方面如,激光對兔角膜損傷修復的影響、激光對眼底損傷閾的觀測研究、微波治療腫瘤的試驗研究、超聲波療法的研究和展望等。
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是有關頸、肩、腰、腿疾病的病理、病因和治療機制的研究。如脊柱整體觀念和脊柱單元建立的設想等。
國內外交流
自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康復醫學的興起,康復科逐步加強了與國內外康復醫學機構的交流聯系,一方面大量派遣醫生到國內、外進修學習,如派往日本、法國進行學習,派往北京、武漢、合肥、南京、遼寧等地,參加了諸如中華醫學會、康復醫學會、中國康復研究中心、WHO培訓中心以及部辦班的培訓、進修學習;另一方面請進來,先后邀請了國內外的康復醫學專家來康復科進行考察、講學,并且先后接待了數批來自美國、日本的康復治療專業學生的考察學習。
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
康復科自建科伊始就承擔起了大量的教學與培訓的重任。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康復科對天津以及全國各地前來學習、進修的專業人員進行辦班教學、培訓。其后,康復科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康復醫學教研室,對各學制的在校醫學生進行康復醫學的教育,為現代康復醫學知識的普及、為康復醫學人才的培養作了大量的基礎工作。目前主要承擔著七年制、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護理專業的康復醫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舉辦了兩屆??浦瓶祻椭委煱?;目前正與天津醫科大學體育部合作舉辦運動健身與康復專業。在進修生教育方面,康復科每年不定期地接待了大量國內、外康復醫生的進修學習。
臨床醫療優勢、特色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康復科有著悠久的歷史,物理治療的歷史與基礎非常堅實,對于臨床常見病如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關節炎、面癱等周圍神經病損以及各種急慢性炎癥、瘢痕、粘連等均有極佳的特色治療。在康復醫療方面康復醫學科一方面有自身完整的康復治療隊伍,同時又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各相關臨床科室的強大技術優勢,使他們在諸如腦卒中康復、顱腦損傷康復、脊髓損傷康復、骨科疾病與損傷的康復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康復醫療優勢。
門診介紹
康復科秉承其悠久的歷史以及雄厚的技術力量,廣泛運用了現代康復治療技術尤其是現代物理治療技術和中醫傳統治療技術,治療病種主要包括:頸肩腰腿痛(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關節炎(包括退行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周圍神經病損、各種急慢性炎癥以及瘢痕、粘連等疾病和臨床癥狀。為來自天津以及全國各地的傷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使他(她)們身心得以康復,重返社會生活。
目前康復科還開設了多種特色??浦委熼T診:
頸、肩、腰、腿痛??崎T診。頸、肩、腰、腿病是一類常見病,特別是該病目前有發病年齡年輕化的趨勢。為方便快捷地向廣大患者提供有效服務,康復科開設了專家門診,在治療上,采用有效的物理因子治療、傳統的推拿按摩治療、牽引治療以及國外通行的力學診療技術等,臨床顯效率達到90%以上。為維持療效和預防癥狀復發,在治療的進程中,康復科還會適時地教授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治療的方法,如治療性體操、麥氏力學療法的矯正技術等。
面癱治療門診。周圍性面癱也是一種常見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明了,治療方法多樣。經數十年的積累,康復科對周圍性面癱的治療具有相當豐富的診療經驗。通過采用物理因子治療、面部按摩、針灸等系統治療,療效迅速,且臨床治愈率可達90%以上。
康復科目前擁有24張開放床位,主要開展:
中風康復,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與多發病,致殘率和復發率極高。中風病人中大部分患者會存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會嚴重地影響患肢的日常生活活動,甚至可能生活不能自理?,F代神經病學和康復醫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表明,早期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減輕致殘的程度,由此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顱腦損傷康復,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損傷,在我國的發病率僅次于四肢的創傷。多見于工傷、交通事故、運動損傷、跌倒和撞擊等。顱腦損傷康復是利用各種康復治療技術,對患者身體上、精神上、職業上的功能障礙進行有效訓練,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缺陷,最大限度地恢復正?;蜉^正常的生活。
脊髓損傷康復,脊髓損傷是一種以青壯年為主、以交通事故、運動損傷、高處墜落、砸傷等為主要原因的脊髓結構、功能的損害,造成損傷水平以下運動、感覺障礙,體溫控制障礙、痙攣、排便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等。頸部脊髓損傷可造成四肢癱瘓,胸部以下脊髓損傷造成驅干及下肢癱瘓。在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平穩、脊柱穩定之后,康復治療即可開始有序地進行,主要是針對上述功能障礙以及損傷后的合并癥進行預防和治療等。
骨科疾病康復,康復科住院治療的骨科疾病主要是,骨關節嚴重損傷、骨關節術后者,特別是合并有神經與肌肉病損的患者。運用現代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傳統治療技術和康復工程手段,對患者進行有正對性地治療,使患者盡早地恢復健康。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成立于1952年,是我國首家神經外科??茊挝患爸袊窠浲饪频陌l源地,曾經為全國各地神經外科的建立和發展培養了大批專業骨干。六十年來,在幾代神經外科專家及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神經外科鑄就了輝煌的歷史,名醫輩出,不斷發展壯大?,F在是同時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衛生部重點臨床??坪徒逃恐攸c實驗室的神經外科中心。
目前神經外科在職醫護及輔助專業人員191名,正高級職稱21名,副高級職稱12名。作為國務院審定的第一批神經外科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學位授權點、博士后流動工作站,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9名,碩士研究生導師13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名,天津市特聘講座教授2名和天津醫科大學“211工程”特聘講座教授4名,多人次獲得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人事部百千萬優秀人才和天津市131第一層次人才。
專業病床267張,含獨立的NICU病房和神經外科專用手術室。NICU病房按照國際通行的NICU設置來布置,分設開放區和半開放區,建成亞低溫單元、正壓病房和負壓病房,增購了9套Codman顱內壓監護儀、腦氧監護儀、腦電圖、經顱超聲系統、降溫儀、呼吸機和血氣分析儀等先進設備,結合配備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PET、MR、DSA和C臂X光機等神經影像設備,為術后及危重中樞神經疾患患者提供了安全保障。手術室配備了熒光造影手術顯微鏡、神經導航儀、立體定向儀、神經內窺鏡、電生理監護儀、高速磨鉆、激光刀、電磁刀、超聲吸引器、術中超聲、經顱超聲多普勒等先進的設備,并建立了當今國際最先進的術中核磁、術中血管造影和術中CT雜交手術室,構建了先進的神經外科手術平臺,極大改善了神經外科手術條件,為實現神經外科疾病的微創精確治療提供了條件。根據中樞神經系統的解剖部位或者病種差異分有腦創傷、膠質瘤、垂體瘤、腦血管病、脊髓脊柱疾病、顱底外科和功能神經外科和NICU8個亞專業,技術力量雄厚,學科的臨床診治能力均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水平。
科研方面基礎雄厚,現有12個基礎研究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國際一流的干細胞分選和活細胞結構觀測平臺,離子電導顯微鏡與膜片鉗平臺,百級凈化細胞培養室平臺,腦組織庫和小動物液壓打擊創傷模型及神經功能觀測平臺等。承擔3項國際合作基金、30余項國家“973”、“十一五“科技攻關計劃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20余項省部級重點或重大基金項目,研究基地超過5400平方米,設備總值接近4000萬元。
作為臨床各亞專業中最精尖的學科,國際學術交流是該學科的一大特色。不僅與日本多家大學建立著長期的合作關系,而且中等年資以上的醫師絕大部分都具有國外學習訪問的經歷,這些學成歸國的骨干已經逐步成長為學科發展的關鍵力量。2004年天津市神經病學研究所與加拿大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建立長期合作的姊妹研究所關系,加方在該學科建立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亞洲研發中心,雙方制定了中青年醫師長期培養計劃。2005年4月,楊樹源教授當選為歐亞神經外科學院主席,2007年作為主席單位在天津主辦了歐亞神經外科學院大會,近百名歐洲和亞洲的神經外科著名專家蒞會,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神經外科和天津市神經外科在世界上的學術知名度及學術影響。2011年10月,作為大會承辦方,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又成功舉辦了既往全國性神經外科學學術會議中規模最大的第十屆全國神經外科年會,此次盛會得到了神經外科界、媒體界、醫藥界等的廣泛贊譽,進一步穩固了科室以及天津市神經外科在全國、乃至通過長期堅持的、與國外發達醫療機構的互訪與交流,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始終掌握著當今世界神經外科發展的前沿信息,保持著與國外先進學科接軌不落伍,顯著提高了我國神經外科與天津市神經外科在國內外的知名度。
天津津醫大總醫院口腔科至今已經歷了58年的成長歷史。共有醫、護、技人員47人,其中,醫師26人,護理人員15人,技術人員6人;正高級職稱4人,副高級職稱7人,中級職稱25人,初級職稱11人;其他,返聘一人(正高級職稱),有碩士學位4人。全科分成口腔內科、口腔外科和口腔矯形科三個專業組。
口腔外科在著名口腔頜面外科專家李克莉教授及科主任孫庚林教授帶領下主攻口腔頜面部腫瘤和口腔頜面部外傷的診治,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市內領先水平。設立口腔外科門診及口腔外科病房??谕忾T診主要以牙槽外科、種植牙、頭頸部常見病多發病為主??谕獠》抗?2張床位,年平均手術量350余臺??谇粌瓤圃诟呓蚋V魅吾t師的帶領下重點搞牙周病系統治療,中西醫結合對于口腔粘膜病的診治,診療水平達市內領先水平??谇怀C形科重點搞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墊治療,呼吸睡眠暫停綜合征的矯形器治療,固定修復、活動修復及總義齒等修復。正畸主要做固定矯治器正畸。
全科門診量約40000人次/年,住院患者約360人次/年。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普通外科前身為天津總醫院外科,由我國著名外科學家吳英愷創立于1946年。在虞頌庭、吳咸中、黃耀權、傅受訓、劉自寬、李慶瑞、許樹樸等一大批著名專家的努力下逐漸發展壯大,并培養和鍛煉了一大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專家,有多名著名專家分別到其他醫院開展工作,為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天津南開醫院等醫院創建外科提供了積極的人才支持,在天津及周邊地區具有很高的影響力。1986年成為獨立的普通外科,近年來依托醫大總醫院多學科的總體優勢,取得迅猛發展,許多專業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在內分泌外科、血管外科、胃腸外科、肝膽外科、乳腺外科、微創外科及外科危重、疑難病等領域均有自己的特色。1998年成立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普通外科為其臨床部。研究所下設器官移植研究室、腫瘤研究室、外科免疫研究室、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室、外科營養及代謝研究室和資料情報室,擁有先進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可以通過局域網和國際互聯網進行信息檢索和資源共享。配備多種先進的大型儀器設備,具備國內一流的科研條件。
人員組成、業務范圍、業務量、特色和地位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普外科擁有受過嚴格訓練的高水平人才梯隊,2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其中正高級職稱10人、副高級職稱17人,博士研究生導師3人、碩士研究生導師7人。多人在專業學術團體中兼職,其中2人為世界外科學會、亞太地區外科學會會員,2人為國際顯微外科學會委員,1人為國際分析細胞學會會員。在國內專業學術團體中,1人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咨詢委員會專家,1人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常委,1人任中青年委員,外科學分會中胃腸外科學組、外科手術學組委員各1人,1人任腸內與腸外營養學會委員;在該市專業學術團體中,1人任天津市醫學會副主任醫師委員,1人任天津市醫學會外科學分會主任醫師委員、1人任副主任醫師委員、1人任委員兼秘書、1人任委員,1人任天津市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委員。
普通外科建科早期條件較差,科內僅有一臺國產B超,經過多年來歷代專家的不懈努力,在提高診治水平的同時,普通外科的床位擁有量和儀器設備水平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普通外科現擁有126張床位,具有該院規模最大、管理完善的術后監護病區。開設普通門、急診及專家、??崎T診。平均門診量超過3000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近2000例/年,手術量2300例/年,平均床位占用率達95%,住院病人治愈、好轉率達94.3%。近年來,普通外科更新和購置了許多新型檢查和治療設備,如新型射頻消融儀、超聲吸引系統、電子胃鏡、電子膽道鏡、電視腹腔鏡、結腸鏡、乳腺掃描儀等。普通外科研究所擁有流式細胞儀、實時定量PCR、手術顯微鏡等一大批先進設備,大大增強了醫療、科研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普通外科目前可開展普通外科領域內所有病種的診治工作,特別在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胰島細胞瘤、乳腺疾病、外周及內臟血管疾病、胃腸道腫瘤、良性彌漫性腸道疾病、肛周疾病、肝膽胰惡性腫瘤、膽道疾病、急性重癥胰腺炎、門脈高壓癥和外科危重、疑難病等領域凸現自己的特色,微入路外科也在近些年有了長足的發展。
胃腸外科專業在胃癌、小腸腫瘤、結腸癌、直腸癌的手術和綜合治療上具有豐富的經驗,腫瘤根治手術達到世界前沿水平。按照個體化方案、標準化手術、功能化重建的要求進行胃癌手術治療,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狀態。開展保留肛門的低位和超低位直腸前切除術,免除了患者終生攜帶腸造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寺〔?、潰瘍性結腸炎、腸息肉病、腸瘺的外科治療也收到較好效果。
在肝臟外科方面,開展了各種類型的肝部分切除術,使肝癌及肝良性腫瘤的外科治療達到全市領先水平。膽道外科專業組也有悠久的歷史,可以進行膽囊、膽管、膽腸吻合等各種膽道手術,特別是高位膽管癌等高難度手術治療。以現代危重病學的觀點、思路指導重癥胰腺炎的治療,救治成功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胰腺惡性腫瘤、胰腺囊腫的診治也收到良好效果。門脈高壓癥和脾功能亢進癥治療仍然保持自身特色。
內分泌外科專業是普通外科的傳統優勢學科,在全國較早地開展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胰島細胞瘤、胃泌素瘤等內分泌疾病的手術治療工作,并一直保持該專業在全國的先進地位。新型紅外監測儀的應用增加了對乳腺惡性腫瘤進行術前診斷的準確性??赏ㄟ^門診手術快速獲得組織活檢,簡化的乳癌根治手術在保證根治腫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護了正常機體的功能和女性的形體美。
上世紀50年代普外科就在全國較早地開展了腹主動脈瘤的外科手術治療工作,至今血管外科組先后開展了多種血管疾患的外科治療工作,其中大隱靜脈曲張、動脈硬化閉塞征、內臟缺血性疾病的血管校正手術、各種周圍血管瘤和腹主動脈瘤的手術治療的各種手術治療,深靜脈血栓形成、血管栓塞的介入性治療等均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普通外科的腔鏡專業組具有先進的電子胃鏡、十二指腸鏡、結腸鏡和膽道鏡設備,全日應診,不僅可以迅速完成各種常規診斷性檢查,而且可以成功完成各種治療性操作,如逆行性膽胰管造影、鼻膽管引流、內鏡下十二指腸乳頭切開成形、胃腸道息肉切除、電視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結直腸癌根治術等。
腹部器官移植外科方面,1995年率先完成了該市首例、全國第二例臨床小腸移植,成為世界31家小腸移植中心單位的第22個中心,有關科研項目經專家鑒定達世界先進水平,2000年獲得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該市較早開展了同種異體肝移植手術并獲得成功,為不可逆性肝功能衰竭、肝臟代謝性疾病和肝臟惡性腫瘤患者提供了生存機會,病人獲得的長期存活。
普通外科術后監護病區是該院已形成規模的??萍訌娭委熤行?,施行無陪伴制度,為搶救危重病人生命創造了良好的醫護條件,使用連續生命指標監測、血液動力學監測、機械呼吸支持、腸內腸外營養支持、血液透析維護等新觀念、新方法加強對大型手術后患者、復雜和嚴重外傷患者、生命垂?;颊?、重癥膽管炎和胰腺炎患者進行有效救治,收到良好效果。
近年來依托醫大總醫院多學科的總體優勢,許多專業已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減張性和無張性疝修補、簡化乳癌根治術、超低位直腸癌前切除的保肛手術、巨大肝癌切除術等眾多手術在該市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普外科已被評為天津市重點學科,市級先進科技集體,博、碩士學位點,國家級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學科的重要參加單位。
科學研究
建科初期即有腹主動脈瘤診治經驗等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學術論文發表。近年來,科研論文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先后在中華外科雜志、中華普通外科雜志、中華肝膽外科雜志、中華胃腸外科雜志、中華器官移植雜志、中華實驗外科雜志等雜志上發表論文數百篇,主編或參編了《腹部外科理論與實踐》、《腹部外科學》、《胃腸外科學》、《實用危重病學》、《現代醫療手冊》、《器官移植并發癥》等十余部普通外科專著和大學教材。普通外科及普通外科研究所承擔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各種國家、部委、省市、科研課題十余項,總資助金額達200萬,培養了大量的高級醫學人才,并取得一批國際、國內矚目的研究成果。小腸移植臨床與基礎研究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有關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多項課題科研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巴N異體小腸移植的臨床應用”填補天津市衛生系統空白。
人才培養與醫學教育
普通外科擁有一支優秀的醫療、教學和科研隊伍,歷來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年輕醫師全部獲博士或碩士學位,其中1人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4人為留學歸國人員,分別留學美國、日本和英國,多名醫師在國內先進醫療院所進修。14人擁有博士學位,9人擁有碩士學位。同時面向全國招收博、碩士研究生和臨床進修生,近年來已培養博士十余名,碩士數十名,其中包括過外留學生2名??剖胰w醫生均可承擔醫科大學醫學生的臨床基礎課教學任務和實習帶教任務,同時部分教師還承擔了臨床國際學院的英語授課。
學術交流
學科帶頭人天津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長王鵬志教授早在1986年赴加拿大留學,并多次赴加拿大、美國、日本等國家參加學術會和講學;普外科科主任朱理瑋教授曾在80年代、90年代兩次長期赴美留學進修,并多次出國交流。劉彤教授、田偉軍副教授、戚峰副教授、付強副教授、梁曉宇副主任醫師、戴向晨博士、楊志強博士等均有在國外長期留學和研修經歷,建立了穩定的國際交流通路。何向輝研究員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并進行長期博士后研究,引進回國工作后和其原工作實驗室一直保持學術聯系。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力量的國外進修學習,開闊了醫生專業視角,增強了青年創新能力,提高了科室服務意識。另外,普通外科與美國、加拿大、日本、英國等大學有著長期的交流和合作,多名外籍專家曾來科講學。歷屆全國外科學術會議均有普通外科醫生參會交流,并有論文發表。2005年普通外科主辦的天津外科醫生日(普通外科年會)到會人數逾400人,被認為是影響力最大和學術水平最高的一次活動,進一步擴大了科室影響。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腎內科由著名的腎臟病學專家翟德佩教授創建于1985年,是天津市首家腎臟病???,也是國內最早的腎臟內科之一。繼翟德佩教授、趙立全教授之后,1998年起林珊教授擔任科主任至今,帶領腎科發展成國內一流、亞專業齊全的科、教、研一體的腎臟病學中心,是天津市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天津市血液凈化質控中心主任委員單位??剖椰F有人員73人,其中主任醫師9人,45歲以下醫師博碩士比例達到100%,科室時刻牢記總醫院人精神,培養和鍛煉了一支德才兼備的醫療團隊,竭盡所能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醫療服務
科室具有門診、病房、血液透析中心、腹膜透析中心及天津市唯一的腎臟病理室和腎科實驗室,實現了腎臟病的準確診斷及一體化治療。年出院患者1600余人,年門診量100000余人,年血液凈化4萬余人次。
科室在腎臟常見病、危重病和疑難病診療方面有豐富的經驗;科室自90年代起在天津市率先開展腎活檢穿刺及病理診斷,目前已累計完成近五千例。作為天津市血液凈化質控中心掛靠單位,總醫院腎科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嚴格執行標準化操作規范,管理嚴格、技術過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剖议_設IGA專病門診和CKD專病門診,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專業和細化的治療及長期隨訪。同時,與外科合作,開展CKD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甲狀旁腺全切術加自體異位移植術取得成功。
天津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場所面積近800平方米,建立了無菌恒溫恒濕凈化層流系統,凈化區域面積近150平方米。醫院先后投資近500多萬元,配備了彩色B超、荷蘭產多功能婦科手術床,倒置鏡及顯微操作儀、程序冷凍儀,計算機精液分析系統等先進儀器設備。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婦產科生殖調控室于80年代初開始不孕癥的基礎與臨床研究,開始人工授精治療不孕不育。1998年開始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胚胎冷凍、凍融胚胎移植、多胎妊娠減胎術等多項輔助生殖技術。1999年10月成功分娩了第一例IVF試管嬰兒;2001年12月29日第一例囊胚移植試管嬰兒順利降生; 2002年3月分娩了第一例ICSI試管嬰兒。
天津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的工作人員共15人,其中高級職稱7人,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4人,博士在讀2人。各崗位主要負責人員先后在國內外著名生殖醫學中心進行了培訓學習與交流。2006年6月30日本中心獲得國家衛生部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育技術,包括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和胞漿內單精子注射顯微授精。
血液腫瘤科成立時間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血液腫瘤科成立于1972年,劉文會教授任科主任。
血液腫瘤科組成
血液腫瘤科現由良性血液病學組,惡性血液學病組,和血液病實驗診斷學組三部分組成。
血液腫瘤科學位授予點
1994年,成立碩士學位授予點。2005年,成立博士學位授予點?,F有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4名。副主任醫師及以上專家15名,博士4名,碩士14名,在讀博士5 名,在讀碩士17名。
血液腫瘤科基本概況
邵宗鴻教授任行政主任,現有病床81張,分3個病區(惡性血液病區、良性血液病區和層流區),其中普通病床69張,百級層流病房6間,千級層流病房6間。實驗室方面,現有血細胞形態學實驗室、血液成分分離室、血液免疫實驗室、組織細胞化學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遺傳學實驗室。
臨床科研特色
骨髓衰竭性疾病、紅細胞疾病的基礎研究及臨床診治水平處國內領先地位 各種骨髓衰竭性疾病,特別是“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的免疫發病機制及免疫治療”、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IRP)、“淋巴細胞功能亢進致造血組織損傷的病因、機制、診斷及治療研究”、“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異??寺≡煅{控機制的研究”、“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發病機制、診斷、治療及向白血病轉化規律的研究”是該學科目前在國內處領先地位的課題,也是今后科研的主攻方向。有關這些領域,血液腫瘤科已經申請到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天津市科技支持重點項目在內十余項科研資助項目。
基礎研究與臨床診治密切結合、相互促進 血液學既是臨床學科又是實驗學科,目前血液病的診斷及療效評估已進入基因和分子時代。該科已籌建細胞形態學室、血液成分分離室、血細胞免疫室、細胞化學室、細胞遺傳學和生物學室,從細胞、蛋白和基因水平為臨床提供診斷治療依據,同時加深對血液系統疾病病理機制的認識,使高起點的基礎研究與務實的臨床診治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臨床醫療優勢、特色
1973年,該科在天津市率先開展急性白血病聯合、分期、間歇化療、預防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明顯提高了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緩解率,延長緩解期和生存期。1986年,開展胚胎造血干細胞輸注,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MDS、白血病,還進行了胚胎造血、同位素標記體內追蹤、微量元素測定等基礎研究,該項目被評為“填補天津市醫藥衛生空白新技術項目”。1995年,開展造血干細胞移植與基礎研究;1999年建立百級層流無菌室。2004年以來,臨床上開展與國際接軌的新型治療方法: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SAA)的強化免疫抑制并促造血治療、難治/復發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DAG方案治療、重型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IRP)及重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發作期CP方案治療、降低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復發的長療程免疫抑制治療、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的IA/VILP/FLAG方案化療、淋巴瘤的FCHOP/BCHOP化療、多發性骨髓瘤的Velcade+D/TD方案化療以及造血系統腫瘤的細胞/生物學治療、出凝血性疾病的改良替代治療和血漿置換治療,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規范化療、生物治療、聯合放療及干細胞移植的治療體系;細胞形態學室、血液成分分離室、血細胞免疫實驗室、組織化學實驗室、細胞生物學及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細胞遺傳學實驗室已開展相關項目檢測。到目前為止,治療及檢測手段均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主要科研方向
?。?)再生障礙性貧血免疫發病機制及免疫治療 該學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衛生部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系統研究了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造血干/祖細胞、正負造血調控因子及T淋巴細胞在治療前后的質量、功能變化,提出再生障礙性貧血是T淋巴細胞功能亢進導致的造血功能衰竭癥。同時以雄激素聯合環孢菌素A(CsA)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首創序貫使用強化免疫抑制合并造血因子(ALG/ATG、CsA及HGFs)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取得良好療效,使再生障礙性貧血治愈成為可能。目前該科已成為全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治中心,接診患者遍及全國;2005年,該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深入研究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骨髓樹突狀細胞和T淋巴細胞數量、亞群及功能,有望在該領域取得更大突破。
?。?)淋巴細胞功能亢進致造血組織損傷的病因、機制研究 該學科發現:T淋巴細胞功能亢進與再生障礙性貧血(AA)、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造血干細胞移植物排斥反應(HVG)等發病有關;B淋巴細胞功能亢進,導致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AIHA)、Evans綜合征(Evans)、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IRP)及獲得性血友病(AH)等。Th1 與Th2細胞數量及功能失衡是這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機制中的重要環節。針對該環節及其下游環節的治療已獲得較好臨床療效。探索導致Th1、Th2細胞失衡的原因、機制乃至組織破壞的方式和調節是血液腫瘤科過去、現在及將來的研究熱點。該科將繼續在AA、PNH、AIHA、IRP、EVANS綜合征患者免疫功能亢進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歸納、分析不同組織損傷與淋巴細胞功能亢進的關系,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及病因,為預防和根治自身免疫性血細胞減少乃至其他自身免疫性組織損傷性疾病奠定基礎。
?。?)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異??寺≡煅{控機制的研究及治療 該科在國內最早利用單克隆抗體檢測PNH患者血細胞膜表面GPI錨連蛋白分子,為確診或排除PNH提供敏感、特異的指標?,F已完成:PNH差異表達基因的篩選;檢測PNH患者T淋巴細胞功能狀態,探索PNH異常造血克隆與免疫耐受的關系;首次采用DAG、HAG方案治療難治/復發PNH獲得較好療效。PNH患者異??寺≡煅{控機制及根除治療是學科研究重點之一。
?。?)白血病前期(MDS)發病機制、診斷、治療及向白血病轉化規律的研究 該學科研究發現;MDS患者染色體異常核型數量與疾病進展和預后相關;MDS 患者髓系造血細胞形態、功能(包括生長方式)、抗原表達、周期分布、基因等有明顯異常;MDS患者免疫系統也有改變,主要表現為細胞免疫功能相對不足,T細胞數目異常、CD4+ 與CD8+ 亞群比例異常、細胞毒性T 淋巴細胞(CTL) 數量和殺傷腫瘤細胞功能減低、Th1 與Th2 細胞比例失衡、I型淋巴細胞因子(如IL-2、TNF-α等)產生不足,免疫異常與疾病的惡性程度有明顯關系。MDS治療著力于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使其及時和完全殺滅MDS克隆,阻止MDS克隆向白血病轉化和解除MDS克隆對于正常造血的抑制。該科將深入研究MDS惡性造血克隆與淋巴細胞功能的關系,探討免疫監視功能改變與腫瘤耐受和赦免的機制,為免疫治療提供依據。
?。?)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后微小殘留病的檢測及根治研究 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后,微小殘留病(MRD)是導致復發、影響患者長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該科將充分運用現有檢測手段,動態觀察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后MRD的變化規律:PCR檢測特異融合基因、IgH/TCR基因重排;流式細胞儀分析免疫表型;細胞遺傳學法檢測MRD異常核型。通過對MRD的檢測,區分不同預后組,指導治療決策,達到個體化治療目的。并探索應用交替半身照射綜合方案及中大劑量化療方案清除急性白血病MRD。
?。?)老年急性白血病生物學特征及誘導緩解的研究 老年急性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中的“高?!比后w,緩解難,復發易,并發癥多,病死率高。他們近年采用IAG方案誘導緩解取得較好療效。探索老年急性白血病生物學特征及高緩解方案是學科今后著力開墾的一塊“處女地”。
?。?)淋巴系統腫瘤性疾病的病因學研究 結合該學科臨床病例統計分析及相關實驗室研究,已發現某些淋巴瘤相關因素,這些因素刺激正常淋巴細胞,使其增生、轉化,最終成為惡性細胞。病毒感染是諸相關因素之一,它與某些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達失控以及免疫抑制等因素密切相關。該科將進一步研究淋巴瘤的病毒病因。
?。?)造血系統腫瘤性疾病的生物治療 近20年來,生物治療成為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學科合理使用生物、免疫方法并與其它治療手段有機結合,以提高造血系統腫瘤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生存率。目前常用的生物治療手段包括:生物反應調節劑(應用干擾素治療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及白血?。?、分子靶向治療(格列衛治療慢粒,Velcade治療多發性骨髓瘤)。
?。?)實體瘤的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 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HSCT)系采集自體造血干細胞存貯體外,待患者接受大劑量化療或化、放療后再移植入患者體內使其恢復造血功能。該學科在開展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的基礎上,進一步創造條件,聯合各兄弟科室,對無合適供者的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及其他實體瘤采用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以爭取此類患者的長期生存。
?。?0)DIC發病機制及診斷治療研究 DIC是一種危重臨床綜合征,常繼發于多種內、外、產科疾病,早期較為隱匿,晚期病情急劇進展,導致重要臟器損害,發生不可逆病變而致死。該學科擬與兄弟科室合作開展DIC相關指標(D-二聚體、纖維蛋白A肽、抗凝血酶Ⅲ、FDP等)檢測,對DIC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高患者生存率。
學術地位
骨髓衰竭性疾病、紅細胞疾病的基礎研究及臨床診治水平處國內領先地位 學科帶頭人邵宗鴻教授是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紅細胞疾病學組的“領軍人物”,在他的帶領下使該科特別是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免疫發病機制及免疫治療、淋巴細胞功能亢進致造血組織損傷的病因、機制、診斷及治療研究、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異??寺≡煅{控機制的研究、MDS發病機制、診斷、治療均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學科員工
血液腫瘤科共有醫務人員49名:教授(主任醫師)8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7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11名,主管技師1名,技師2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7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4名。有博士學位者4名,碩士學位者14名,有出國留學經歷者3名。其中45歲以下者41人。血液腫瘤科已經擁有一支年輕化,專業化,具有團隊協作精神的學術隊伍。
學科歷史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血液腫瘤科前身為內科血液組。1972年,內科成立血液組,病床28張,擁有獨立的門診及血液學實驗室,劉文會教授任組長,主治醫師1名,住院醫師6名,技術員3名。1986年,主樓落成后,病房遷入主樓,成立血液科,病床20張,程毓倩教授任行政主任,教授(主任醫師)2名,副主任醫師3名, 主治醫師5名,住院醫師2名。1999年,血液科改名血液腫瘤科,病床增至39張,宋文秀教授任行政主任,教授(主任醫師)4名,副主任醫師2名,主治醫師5名,住院醫師2名,技術員3名。2001年,張麗彤副主任醫師任科負責人。2004年,醫院引進邵宗鴻教授任行政主任,病床增至81張,分3個病區(惡性血液病區、良性血液病區和層流區),恢復血細胞形態學實驗室,并新組建血細胞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組織化學/血液成分單采實驗室,教授(主任醫師)8名,副教授(副主任醫師)7名,主治醫師3名,住院醫師11名和技師3名。
學科的國內、外交流
1975年,該科在天津市衛生局支持下舉辦全市血液病進修班一期,同年協助鐵道部舉辦全國鐵路系統血液病學習班一期。近20年來,多次參加全市全國及國際血液學會議及學術交流活動。2003年至2006年連續主辦天津市血液學年會4屆,2005年承辦第四屆中國血液免疫學年會,主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的診斷與治療”。連續兩年舉辦“血細胞形態學培訓班”。
科室人員中有出國留學經歷者3名。血液腫瘤科多次派代表,赴美國及歐洲參加學術交流會議。2007年聘任美國加州大學客座教授1名,并與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加強學術交流,互派訪問學者。
血液腫瘤科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
血液腫瘤科擁有優秀的醫護技隊伍,高素質醫學專家,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4名。副主任醫師及以上專家15名,自1994年建立研究生點后,共培養碩士16名?,F在讀博士5 名,在讀碩士17名。同時也接受全國各地進修醫生。該學科研究生培養的特色是理論與科研及臨床實際操作技能并重,使之成為具有較強臨床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綜合性人才。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皮膚性病科始建于1948年,開創了天津市第一個皮膚科。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專家努力 皮膚性病科隊伍不斷壯大 在醫療 教學 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學術水平在全市一直保持龍頭地位,天津市歷屆皮膚性病學學會主任委員均出自該科。歷任六屆科主任3人曾任中華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該科是天津市最早建立的博士和碩士生培養點,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多年來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百余名。
該科是一個集普通門診 性病門診 急診 病房 研究所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剖椰F有在職職工34人,包括醫師20人、技術員5人、護士9人;高級職稱專家10余名,包括主任醫師10名,副主任醫師5名;8人擁有醫學博士學位,8人有國外留學深造經歷。
該科設有性傳播疾病、化妝皮炎、醫學美容整形、濕疹皮炎、真菌性皮膚病、結締組織病、銀屑病、皮膚附屬器疾病、激光治療等多個???,對于各類皮膚性病擁有先進的治療設備及檢查手段。
作為天津醫科大學教學醫院,承擔七年制、國際學院的理論授課、實習及見習的教學任務,培養了大批的醫學專業人才。參加了皮膚性病學教材和部分專業書籍的編寫,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校級、院級課題,并獲多項科研成果。
天津性傳播疾病研究所始建于1994年,是一個集性傳播疾病醫療 科研 教學 宣教為一體的性病??茩C構,是全國四家性病培訓基地之一,其中對于沙眼衣原體的臨床和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該科化妝皮炎研究室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化妝品皮炎的研究,特別是在抗染發劑過敏、色素細胞基因調控、無毒化妝和遮蓋等領域的研究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泌尿外科是國內最早設立的泌尿外科??浦?,早在1948年,虞頌庭教授從美國留學歸國后即在天津總醫院就職,相繼培養了馬騰驤、張振雄、韓樹楠、強萬明等多名著名醫師。使總醫院泌尿外科成為國內有較強影響的科室之一,特別是在腎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療、泌尿系統腫瘤的診治及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
2005年泌尿外科迎來了新機遇,新的外科大樓啟用,床位增加至50張。
目前,泌尿外科共有醫生16名,其中博士2名,在讀博士2名,碩士6名。正高級醫生5名,副高級3名。
主要從事泌尿外科的常見疾病的診治,包括腎上腺外科疾病、泌尿系統腫瘤、前列腺增生等梗阻疾病、泌尿系統結石、損傷、各種泌尿外科常見的感染以及男科學等。
多年來泌尿外科重視科研工作,曾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天津市及科委、衛生局、醫大科研課題多項,獲吳階平醫學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多項。近幾年來臨床方面填補天津市空白多項。
按計劃完成五年制、七年制臨床教學工作,以及國際學院留學生的泌尿外科教學工作。培養碩士生30余名,接收進修醫生近90名。
泌尿外科的優勢和特色:
1.腹腔鏡微創手術:從1999年開展腹腔鏡微創手術以來,完成手術近3000例次。包括各種腎上腺腫瘤切除(嗜鉻細胞瘤、Cushing’sSyndrome、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等)、腎癌根治術、腎癌部分切除術、腎囊腫開窗術、前列腺癌根治術、腎盂成形術、腎盂輸尿管結石取石術和精索靜脈曲張高位結扎術等。其中腎上腺手術無論在手術數量和治療效果上均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填補天津市空白三項。曾在2002年、2004年舉辦過兩期“全國泌尿外科腹腔鏡學習班”,培養了數百名腹腔鏡方面的醫師,有的已經成為當地醫院的腹腔鏡專家,為腹腔鏡手術在國內特別是在華北地區的普及作了貢獻。此外,在腹腔鏡技術上有明顯提高,其中,再次手術患者的腹腔鏡腫瘤切除和腹主動脈旁巨大嗜鉻細胞瘤腹腔鏡切除,在國內為首先開展,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主要承擔者為李黎明、林毅教授和朱軍副主任醫師。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主要臨床表現為高血壓及低血鉀,嚴重者可出現軟癱。術前應服用安體舒通等保鉀利尿藥,并適當補鉀包括口服或靜脈,以糾正低鉀性堿中毒,免麻醉或手術中發生嚴重的心律失常。嚴重高血壓患者應給予降壓藥物控制血壓。
?。?).皮質醇增多癥主要表現體重增加明顯,高血壓,向心性肥胖(即軀干肥胖,四肢變細),下腹部有紫紋,滿月臉、水牛背,脫發,易骨折,女性患者可出現內分泌失調,月經不規律或消失等。
?。?).嗜鉻細胞瘤主要表現為高血壓,以陣發性發作為主,特別是上樓或劇烈活動后明顯。收縮壓最高可達200mmHg,病人可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渾身乏力等。
2.經尿道手術:1980年韓樹楠教授在國內最早開展了TURP及TURBT技術,即: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到目前為止已施行該手術5000余例。冷刀切開治療尿道狹窄在天津市最早開展,應用內窺鏡治療神經源性膀胱獲得科技成果獎。曾多次舉辦“經尿道手術新技術學習班”。目前主要承擔者為韓樹楠、李黎明和崔喆教授。
3.各種泌尿系統腫瘤的綜合治療。除完成常規的泌尿系統腫瘤的切除外,可完成泌尿外科復雜的腫瘤切除手術。
?。?)腎癌:對于巨大腎癌可行胸、腹聯合切口巨大腎癌的切除、下腔靜脈瘤栓取栓手術、對于孤立腎、有過腎切除病史或小腎癌患者可實施保留腎單位的腎部分切除術,此外還可以進行腹腔鏡微創腎癌根治術等,術后系統、規范的生物治療。
?。?)膀胱癌是我國泌尿外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在80年代,在虞頌庭教授的帶領下,泌尿外科就進行了一系列的臨床和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在可以根據腫瘤的大小、數量和生長部位進行不同的治療,如: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膀胱部分切除術,全膀胱切除術以及根據病情的不同,選擇相應的尿路改道方法,新膀胱手術、可控膀胱術、回腸代膀胱術和輸尿管皮膚造瘺術等。術后根據腫瘤的生物學行為,進行相應的放療和化療,以提高病人的存活期和生活質量。
?。?)前列腺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的改變,檢查方法的改進,前列腺癌發病率逐年升高,應引起高度重視。對于年齡〉50歲的老年男性患者,檢測前列腺特異性抗原,以早期篩選前列腺癌患者,對可疑陽性患者,進行B超引導下前列腺系統穿刺活檢,使病人能得到早診斷、早治療的效果。目前,除采用傳統開放手術對早期前列腺癌行淋巴結清掃、前列腺癌根治術外,還可完成腹腔鏡微創手術的前列腺癌根治術。對于晚期前列腺癌,進行內分泌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腎盂腫瘤:應行腎、輸尿管、膀胱部分切除,傳統的開放手術切口長,病人恢復時間長?,F在采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切口只有原來的1/5,而且具有出血少,術后恢復快,疼痛輕等優點。
?。?)睪丸腫瘤:常規腫瘤切除以外,根據不同的腫瘤采取不同的治療,包括腹膜后淋巴結清掃和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
4.結石治療:相繼開展了體外震波碎石、輸尿管鏡取石、經皮腎鏡和腹腔鏡取石等。此外還開展B超引導下腎穿刺造瘺等。主要人員:劉桂彬副主任醫師、王培影、夏振山醫師。
5.男科學:科學的工作也在此期間開展起來,張輝、楊長海二位醫生從事該方面的工作,對ED的診斷、治療,會同婦科醫生對輔助生殖技術進行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6.尿失禁治療:應用TVT、TOT和TVT-O技術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取得良好效果。主要人員:崔喆和陳文軒醫師。
7.其他疾?。耗I臟錯構瘤、精索靜脈曲張、睪丸鞘膜積液、尿道下裂等。對腎臟小的錯構瘤、雙側精索靜脈曲張患者,還可選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
泌尿外科主要的檢查
1.B超檢查:包括腎上腺、腎臟、輸尿管、膀胱、前列腺、睪丸、附睪、精索等。
2.經直腸B超引導下前列腺癌系統穿刺活檢。
3.尿流率和尿動力檢查:評價膀胱和尿道的功能。
4.膀胱鏡檢查(包括軟式膀胱鏡、輸尿管鏡檢查):可以進行膀胱腫瘤、尿道腫瘤的診斷和復查、血尿病因的診斷,逆行造影等檢查。同時可申請無痛膀胱鏡檢查。
5.精子分析:了解精子的活力和功能等。
一、 科室概況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科由著名肺癌專家周清華教授創建、在天津市政府直接支持下,于2006年9月11日正式掛牌成立,是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腫瘤內科臨床基地,隸屬于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胸部腫瘤中心的一部分。
科室現有普通病房床位42張,監護病床4張,層流凈化床2張。該科擁有一支專業化、年輕化、高層次的醫療隊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醫師8名,碩士學位醫師10名,正高級職稱醫師2人,副高級職稱醫師1人,主治醫師10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9人。
二、 臨床醫療
做為天津市最大綜合性醫院的一部分,腫瘤科對于惡性腫瘤的診斷及其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腫瘤患者并發癥和合并癥的處理、危重腫瘤患者的綜合治療等具有豐富經驗和較高水平。
腫瘤科主要進行肺癌、淋巴瘤、胃癌、腸癌、胰腺癌、乳腺癌等腫瘤的化療、放化療結合及癌癥的姑息治療?;瘜W治療按照國際治療原則和指南規范進行,患者的化療從始至終都能夠得到專業治療隊伍的關懷,且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得到格外重視。部分患者經過新輔助化療后獲得了手術的機會,術后的輔助化療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長。
癌癥患者的姑息治療也是腫瘤治療的重要部分。腫瘤科通過各種綜合治療手段緩解腫瘤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剖揖C合考慮患者的疼痛、營養、免疫功能等全身狀況,給予患者最佳支持治療。目前腫瘤科是“天津市癌痛規范化治療病房”及院級“護理優質示范病房”。
三、特色門診:肺部陰影門診
肺部陰影是肺部疾患常見的影像學表現,通常指在胸片或者CT上發現的肺實質內高密度區,常表現為肺部的結節或腫塊。肺部腫瘤,肺部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發育異常等都可能有此表現。肺部陰影的性質往往較難判斷,需要依據情況綜合選擇胸部CT、腫瘤標志物、纖維支氣管鏡、肺腫物穿刺活檢等檢查手段,在有經驗的醫生判定下進一步明確診斷,根據診斷采取相應的有效的治療方式,由鐘殿勝教授出診(詳見專家介紹),并與該院放射科、呼吸科、胸外科、病理科等科室協作,具有很高診斷準確性和診斷效率,可使肺部陰影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診斷。
四、主要科研方向
腫瘤科是全國藥理研究基地,參與多種抗腫瘤藥Ⅲ、Ⅳ期藥物臨床觀察。腫瘤科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天津肺癌研究所,進行多種實體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科研活動。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康復科始創于1946年,當時舒潤石老先生自北京協和醫院調至天津中央醫院,并依北京協和醫院的模式成立了理療科,由此成為天津市物理治療學的發祥地。1980年康復科更名為物理醫學科并成立物理醫學教研室,1988年正式更名為康復醫學科隨即物理醫學教研室更名為康復醫學教研室??祻涂谱?992年起建立了康復病房,盡管當時僅有6張病床,卻成為國內綜合醫院中康復科建立自管病房的先行者之一,籍此,康復科基本完成基本框架和各類人員梯隊結構并全方位開展康復醫學工作,并成為自現代康復醫學引進中國后,國內較早成立和發展起來的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康復醫學科。
建科初期至20世紀70年代末,受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康復科主要開展的治療多為周圍神經病損、各種急慢性炎癥、瘢痕、粘連以及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關節炎等常見病、多發病等。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康復科逐步引進了大量的新技術,使該科的治療水平、治療病種都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和擴展。進入90年代以后,科室的中心工作由物理治療擴展并轉向康復醫學的全面發展。自開設病房至今,病房的規模有了一定的擴大,康復醫療的設備的配備,各專業人員的培養都有了可喜的進展。
學科組成 學科學位授權點、在國內、天津市的學術地位
康復醫學科由骨科疾病康復、顱腦創傷康復、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病的康復以及臨床癥狀康復等幾部分組成。并且在骨科疾病康復、顱腦創傷康復、中樞神經系統常見病的康復專業等方向被批準為碩士學位授權點。
主要科研方向、臨床科研特色
在治療技術方向,主要是物理治療方面如,激光對兔角膜損傷修復的影響、激光對眼底損傷閾的觀測研究、微波治療腫瘤的試驗研究、超聲波療法的研究和展望等。
在基礎研究方面,主要是有關頸、肩、腰、腿疾病的病理、病因和治療機制的研究。如脊柱整體觀念和脊柱單元建立的設想等。
國內外交流
自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康復醫學的興起,康復科逐步加強了與國內外康復醫學機構的交流聯系,一方面大量派遣醫生到國內、外進修學習,如派往日本、法國進行學習,派往北京、武漢、合肥、南京、遼寧等地,參加了諸如中華醫學會、康復醫學會、中國康復研究中心、WHO培訓中心以及部辦班的培訓、進修學習;另一方面請進來,先后邀請了國內外的康復醫學專家來康復科進行考察、講學,并且先后接待了數批來自美國、日本的康復治療專業學生的考察學習。
在人才培養方面的貢獻
康復科自建科伊始就承擔起了大量的教學與培訓的重任。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康復科對天津以及全國各地前來學習、進修的專業人員進行辦班教學、培訓。其后,康復科在國內率先建立了康復醫學教研室,對各學制的在校醫學生進行康復醫學的教育,為現代康復醫學知識的普及、為康復醫學人才的培養作了大量的基礎工作。目前主要承擔著七年制、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護理專業的康復醫學課程的教學工作;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舉辦了兩屆??浦瓶祻椭委煱?;目前正與天津醫科大學體育部合作舉辦運動健身與康復專業。在進修生教育方面,康復科每年不定期地接待了大量國內、外康復醫生的進修學習。
臨床醫療優勢、特色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康復科有著悠久的歷史,物理治療的歷史與基礎非常堅實,對于臨床常見病如頸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關節炎、面癱等周圍神經病損以及各種急慢性炎癥、瘢痕、粘連等均有極佳的特色治療。在康復醫療方面康復醫學科一方面有自身完整的康復治療隊伍,同時又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各相關臨床科室的強大技術優勢,使他們在諸如腦卒中康復、顱腦損傷康復、脊髓損傷康復、骨科疾病與損傷的康復等方面具有強大的康復醫療優勢。
門診介紹
康復科秉承其悠久的歷史以及雄厚的技術力量,廣泛運用了現代康復治療技術尤其是現代物理治療技術和中醫傳統治療技術,治療病種主要包括:頸肩腰腿痛(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等)、關節炎(包括退行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周圍神經病損、各種急慢性炎癥以及瘢痕、粘連等疾病和臨床癥狀。為來自天津以及全國各地的傷病患者解除了病痛,使他(她)們身心得以康復,重返社會生活。
目前康復科還開設了多種特色??浦委熼T診:
頸、肩、腰、腿痛??崎T診。頸、肩、腰、腿病是一類常見病,特別是該病目前有發病年齡年輕化的趨勢。為方便快捷地向廣大患者提供有效服務,康復科開設了專家門診,在治療上,采用有效的物理因子治療、傳統的推拿按摩治療、牽引治療以及國外通行的力學診療技術等,臨床顯效率達到90%以上。為維持療效和預防癥狀復發,在治療的進程中,康復科還會適時地教授指導患者進行自我治療的方法,如治療性體操、麥氏力學療法的矯正技術等。
面癱治療門診。周圍性面癱也是一種常見病,其病因目前尚不明了,治療方法多樣。經數十年的積累,康復科對周圍性面癱的治療具有相當豐富的診療經驗。通過采用物理因子治療、面部按摩、針灸等系統治療,療效迅速,且臨床治愈率可達90%以上。
康復科目前擁有24張開放床位,主要開展:
中風康復,中風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與多發病,致殘率和復發率極高。中風病人中大部分患者會存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會嚴重地影響患肢的日常生活活動,甚至可能生活不能自理?,F代神經病學和康復醫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表明,早期進行系統的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減輕致殘的程度,由此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顱腦損傷康復,顱腦損傷是一種常見的損傷,在我國的發病率僅次于四肢的創傷。多見于工傷、交通事故、運動損傷、跌倒和撞擊等。顱腦損傷康復是利用各種康復治療技術,對患者身體上、精神上、職業上的功能障礙進行有效訓練,以消除或減輕患者的功能缺陷,最大限度地恢復正?;蜉^正常的生活。
脊髓損傷康復,脊髓損傷是一種以青壯年為主、以交通事故、運動損傷、高處墜落、砸傷等為主要原因的脊髓結構、功能的損害,造成損傷水平以下運動、感覺障礙,體溫控制障礙、痙攣、排便功能障礙、性功能障礙等。頸部脊髓損傷可造成四肢癱瘓,胸部以下脊髓損傷造成驅干及下肢癱瘓。在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平穩、脊柱穩定之后,康復治療即可開始有序地進行,主要是針對上述功能障礙以及損傷后的合并癥進行預防和治療等。
骨科疾病康復,康復科住院治療的骨科疾病主要是,骨關節嚴重損傷、骨關節術后者,特別是合并有神經與肌肉病損的患者。運用現代康復治療技術、中醫傳統治療技術和康復工程手段,對患者進行有正對性地治療,使患者盡早地恢復健康。
一、 科室概況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科由著名肺癌專家周清華教授創建、在天津市政府直接支持下,于2006年9月11日正式掛牌成立,是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腫瘤內科臨床基地,隸屬于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胸部腫瘤中心的一部分。
科室現有普通病房床位42張,監護病床4張,層流凈化床2張。該科擁有一支專業化、年輕化、高層次的醫療隊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醫師8名,碩士學位醫師10名,正高級職稱醫師2人,副高級職稱醫師1人,主治醫師10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9人。
二、 臨床醫療
做為天津市最大綜合性醫院的一部分,腫瘤科對于惡性腫瘤的診斷及其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腫瘤患者并發癥和合并癥的處理、危重腫瘤患者的綜合治療等具有豐富經驗和較高水平。
腫瘤科主要進行肺癌、淋巴瘤、胃癌、腸癌、胰腺癌、乳腺癌等腫瘤的化療、放化療結合及癌癥的姑息治療?;瘜W治療按照國際治療原則和指南規范進行,患者的化療從始至終都能夠得到專業治療隊伍的關懷,且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得到格外重視。部分患者經過新輔助化療后獲得了手術的機會,術后的輔助化療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長。
癌癥患者的姑息治療也是腫瘤治療的重要部分。腫瘤科通過各種綜合治療手段緩解腫瘤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剖揖C合考慮患者的疼痛、營養、免疫功能等全身狀況,給予患者最佳支持治療。目前腫瘤科是“天津市癌痛規范化治療病房”及院級“護理優質示范病房”。
三、特色門診:肺部陰影門診
肺部陰影是肺部疾患常見的影像學表現,通常指在胸片或者CT上發現的肺實質內高密度區,常表現為肺部的結節或腫塊。肺部腫瘤,肺部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發育異常等都可能有此表現。肺部陰影的性質往往較難判斷,需要依據情況綜合選擇胸部CT、腫瘤標志物、纖維支氣管鏡、肺腫物穿刺活檢等檢查手段,在有經驗的醫生判定下進一步明確診斷,根據診斷采取相應的有效的治療方式,由鐘殿勝教授出診(詳見專家介紹),并與該院放射科、呼吸科、胸外科、病理科等科室協作,具有很高診斷準確性和診斷效率,可使肺部陰影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診斷。
四、主要科研方向
腫瘤科是全國藥理研究基地,參與多種抗腫瘤藥Ⅲ、Ⅳ期藥物臨床觀察。腫瘤科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天津肺癌研究所,進行多種實體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科研活動。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骨科創建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歷經劉潤田、郭世紱、劉松年、張義修、王沛、馬信龍、馮世慶等幾代骨科人的不懈努力,逐步發展至目前開放床位147張,擁有脊柱、關節、創傷與骨腫瘤三個病區,10個亞專業組的完備的骨科建制,并逐漸形成以脊柱外科和關節外科為重點,以創傷外科為基礎,醫療、教學和科研全面發展的天津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剖椰F有教授、主任醫師11名,副主任醫師13名,主治醫師6名,住院醫師6名,技術人員4名,護理人員45名,組建成為一支人員配置均衡而又朝氣蓬勃的醫療團隊。
臨床醫療方面,科室相繼開展了一系列高、難、新的國內外領先水平手術,其中脊柱外科方向開展了脊柱脊髓損傷的規范化治療,直視下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胸椎管狹窄癥的安全手術等;關節外科方向開展了微創膝關節置換和髖膝關節翻修手術,膝關節鏡下修復交叉韌帶損傷等;創傷骨科開展了骨盆髖臼骨折、肢體延長等一系列手術項目。
科研方面,骨科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不同級別科研課題60余項,年科研經費平均達100萬元左右。發表在國外、中華以及國內核心期刊300多篇,獲得包括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科研技術成果。發表專著11部和參編多部著作。目前科室科研方向包括:1.脊柱疾患的病理解剖及其臨床特征;2.急慢性脊髓損傷的基礎和臨床;3.生物力學研究4.組織工程修復骨科疾患。
教學方面,骨科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6名,在讀博士生12名,在讀碩士生60名。目前承擔著大學本科、七年制、留學生和研究生教學。由馮世慶教授發起的“創新杯”七年制骨科講課比賽,突出培養和鍛煉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科研思維,在教學改革中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傖t院骨科自開設進修學習班至今,已為全國骨科專業培養了近2000名優秀的骨科人才。
人才培養方面,骨科通過對一批年輕醫生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了總醫院骨科及其學術帶頭人在該市及全國的科研學術地位。目前骨科有國務院特貼專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各1名,校級和院級新世紀人才各3名。目前已輸送多名學術骨干先后到美國、芬蘭、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醫院和研究所學習,并每年選派優秀人才到具備專業特色國內一流醫療機構醫院進修學習。
在繼承歷史的同時,總醫院骨科人將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骨科的發展,為總醫院的發展,為天津醫科大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醫院骨科目前開放床位147張,擁有脊柱、關節、創傷與骨腫瘤三個病區,10個亞專業組的完備的骨科建制,并逐漸形成醫療、教學和科研全面發展的天津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剖椰F有醫生36名,護理人員45名,組建成為一支朝氣蓬勃的團隊。近年來科室相繼開展了一系列脊柱、關節、創傷和腫瘤等高難度手術,特別是脊柱疾患、脊髓損傷、關節置換等手術治療??剖页袚鷩壹壍日n題60余項,發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300多篇,獲得包括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科研技術成果。骨科現有博、碩士生導師9名,在讀研究生72名,承擔著大學本科、七年制、留學生和研究生教學?,F有國家級、市級、校級等各級別新世紀人才7名,已輸送多名學術骨干先后到美國、芬蘭、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醫院和研究所學習。在繼承歷史的同時,總醫院骨科人將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骨科的發展,為總醫院的發展,為天津醫科大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胸血管外科是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科室,始建于20世紀40年代后期,是由我國著名心胸外科專家吳英愷教授和張天惠教授創立的,經過艱苦的工作和創業,取得了開創性的成績。60年代張天惠教授開展體外循環和心血管病的外科治療工作,特別是低溫半身體外循環和法樂氏四聯癥根治術的臨床研究,處于當時國內外領先水平。
60年代至90年代總醫院心胸外科培養出以趙和言、孫惠慶、鄢盛堯、付國舟、白人駿等教授為代表的一批知名專家,鄢盛堯教授、付國舟教授作為學科帶頭人,臨床上開展食管癌切除、肺部腫瘤切除和心臟瓣膜病外科治療等多領域的實踐,并積極開展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實驗研究和臨床探索,為心胸外科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鄢盛堯教授于文革后至1995年期間任心胸外科主任,帶領孫惠慶、付國舟、白人駿等教授在心胸外科臨床、教學和科研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培養了一批中青年業務骨干和很多華北、東北地區的進修醫師,為北方心胸外科的發展培養了很多人才,為心胸外科的綜合、全面、持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1985年孫惠慶、鄢盛堯二位教授在十分簡陋的條件下開展天津市第一例冠脈搭橋手術的嘗試。鄢盛堯教授于1983年前后在瑞士日內瓦外科醫院進修學習心血管外科1年,將國外先進技術帶回國,建立了體外循環轉流小組,開展現代體外循環技術,創建了心胸外科監護病室和心胸外科臨床化驗室和肺功能室,開展危重癥風濕性心臟病和復雜先心病的外科治療。在職期間重視動物實驗室建設,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開展各種新手術技術奠定基礎。白人駿教授于1988年~1990年到法國學習2年,將現代冠脈搭橋技術帶回國?;貒箝_展了一系列冠脈搭橋的動物實驗和科研工作,1992年在法國專家Villemot教授協同下首次在天津地區成功完成了2例冠脈搭橋手術。鄢盛堯與孫惠慶亦成為80年代首批恢復碩士生導師資格的教授,培養了一批碩士研究生。鄢盛堯教授還擔任中華胸心血管外科學會全國委員和中華胸心血管外科天津分會主任委員。付國舟教授于1995年~1998年擔任心胸外科主任,帶領中青年醫師,開展了肺腫瘤標志物臨床檢測、食管癌切除前后食管胃動力學、重癥肌無力外科和重癥胸外傷等方面的臨床研究工作,培養了一批碩士研究生和心胸外科醫生。
1998年以后,張鵬教授擔任心胸外科主任,,在鄢盛堯教授、付國舟教授的悉心指導和無私幫助下,帶領全科醫護人員不斷進取,心胸外科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均有了快速進步。1998年經過市教委復審摘掉碩士點黃牌警告,鞏固了當時天津市心胸外科唯一的碩士點,相繼張鵬教授、宋世輝主任和鄭鍇副主任擔任碩士生導師,為天津市心胸外科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于2004年取得心胸外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張鵬教授被遴選為博士生導師。注重人才培養,已培養碩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1名??剖胰瞬盘蓐牶侠?,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2人,正、副高級職稱8人。至2005年底心胸外科從24張床已發展至54張床、2個病區,成為包括心臟專業組、食管外科專業組、肺部疾病外科專業組、微創與胸部創傷專業組、SICU專業組共5個亞專業治療組的科室,名列天津地區心胸外科綜合實力前茅。作為天津醫科大學重要的臨床教學基地,按計劃完成各項臨床教學工作,包括研究生、本科、???、國際學院的教學、見習、實習工作,招收和培養該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同時培養一批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年輕醫師和外院進修醫師。
近幾年來,心血管外科臨床與基礎研究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在以往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重癥瓣膜病等雄厚的外科技術力量的基礎之上,于“十五”期間積極開展了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終末期心臟病的外科治療和相關基礎研究。由1998年開始逐漸形成心外科、心內科、麻醉科、手術室和圍手術期監護為一體的治療隊伍,開展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全動脈化冠狀動脈搭橋術、高齡危重癥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肌梗死早期急癥冠狀動脈搭橋術及室壁瘤切除術、左心室成形術和室間隔急性穿孔修補術等技術復雜的高難手術,填補2項天津市技術空白。目前已完成CABG相關手術500余例。同時還開展了終末期心臟病的外科治療研究。在總醫院強大的整體綜合醫療水平背景之下,先期進行心肌保護等相關基礎研究,創建研究動物模型,積累大量的試驗成果,并成功應用于臨床,完成2例心臟移植。作為天津地區第一個開展心臟移植的臨床學科,于2001年實施天津市首例同種異體心臟移植術,同時也是心腎聯合移植;于2003年實施亞洲首例左心室輔助泵摘除術后原位同種異體心臟移植,填補天津市空白。目前該患者存活時間已近5年,生活質量良好。近年還逐步開展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已成功治療近20例B型主動脈夾層患者,極大的降低了該病相關死亡率與治療費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曾先后與澳大利亞王子醫院(2001年)、英國牛津心臟中心等地的國外專家開展國際交流。
普胸外科也得到相應的發展。肺部腫瘤外科在天津地區率先開展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以外科手術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包括術前新輔助化療和圍手術期多學科綜合治療,開展肺切除合并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置換、肺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支氣管肺動脈袖狀成形肺葉切除、肺切除合并擴大胸壁切除等一系列高難度肺外科手術,其中多種術式為創新術式,填補了天津市該技術領域的多項空白。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中開展的《新輔助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獲得2003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成功地將微創外科治療技術應用于心胸外科。電視胸腔鏡這一微創手術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肺大皰切除、縱隔腫瘤切除、肺葉切除并開展冠脈外科大隱靜脈腔鏡切取術等,近年開展的胸腔鏡微創外科已治療胸部相關疾病200余例,為天津地區領先。此外,在胸腺外科綜合治療與個體化治療方面、重癥肌無力的圍手術期處理、胸腺腫瘤綜合治療、縱隔腫瘤微創外科方面進行了許多切實性工作,重癥胸外傷和多發外傷的救治亦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外科重癥監護病房(SICU)成立于2005年9月,組建、培養了完整的外科圍手術期監護隊伍,所有醫護人員均經過嚴格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經過規范化的相關學科輪轉培訓,具備重癥醫學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掌握重要臟器和系統的相關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學知識、ICU相關的臨床藥理學知識和倫理學概念。2年來已收治危重患者1000余人次,包括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和婦科等各科的危重患者,提高了危重癥搶救的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促進了外科圍手術期監護水平的整體提高,使心胸外科手術年死亡率不高于1%。SICU強有力的保障了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手術后治療和康復:在呼吸支持治療方面,根據患者的病情應用床旁纖維支氣管鏡,適時的上機和撤機,使眾多ARDS患者轉危為安;在循環支持方面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為心功能不全患者提供支持治療;將持續血液凈化技術應用于膿毒血癥和多臟器功能不全患者的搶救等等。
2006年9月周清華教授就任院長并擔任胸心外科首席專家和學術帶頭人以來,在原心胸外科基礎上,順利成立了天津市肺癌研究所和胸部腫瘤中心,為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胸外科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胸心外科醫療、教學、科研上了新的臺階,有了重大突破,并躋身為天津市重點學科,向更高的目標進發。對于2006年9月以來新建的肺部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射腫瘤住院病房以及2007年10月新建的心外科,胸心外科10樓病區(心胸外科和SICU)全體醫護人員從人員、醫療資源等各個方面給予了大力幫助、支援和無私奉獻,調撥骨干力量充實到新建科室,使新建的各個病區能快速順利地開展了各項工作。
短短一年多以來,胸心外科學科已基本完成重大重組,大體格局初具規模,開始向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邁進,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在堅持綜合性的基礎上,繼續協助學科帶頭人周清華院長開展肺部腫瘤方面的工作,在心血管疾病外科工作方面與心外科共同發展。胸心外科10樓病區(心胸外科和SICU)特色方向著眼于心臟大血管外科、食管疾病外科治療、肺部疾病外科、微創、縱隔疾病與胸部創傷、重癥肌無力外科及圍手術期危重癥救治等方面的工作。
胸心外科10樓病區(心胸外科和SICU)一貫秉承老一代心胸外科專家吳英愷教授和張天惠教授的精神,在鄢盛堯教授等老一輩心胸外科專家的言傳身教下,在歷屆院領導的培養和指導下,有能力、有信心戰勝諸多方面的困難,堅持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綜合性特色,為培養心胸外科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完成醫、教、研各項工作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有理由相信,具有綜合實力和優良傳統的胸心外科將在醫院黨委、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引下,各兄弟科室的協助下,在學科帶頭人周清華教授帶領下,共同發展、和諧發展、科學發展,朝氣蓬勃地向著更高目標邁進,為建成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現代化醫院做出自己的應有貢獻。
醫療特色
心臟大血管外科
在以往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重癥瓣膜病等雄厚的外科技術力量的基礎之上,于“十五”期間積極開展了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及終末期心臟病的外科治療和相關基礎研究。由1998年開始開展不停跳冠狀動脈搭橋術、全動脈化冠狀動脈搭橋術、高齡危重癥冠狀動脈搭橋術、心肌梗死早期急癥冠狀動脈搭橋術及室壁瘤切除術、左心室成形術和室間隔急性穿孔修補術等技術復雜的高難手術,填補2項天津市技術空白。目前已完成CABG相關手術500余例。同時還開展了終末期心臟病的外科治療研究,創建研究動物模型,積累大量的試驗成果,并成功應用于臨床,完成2例心臟移植。作為天津地區第一個開展心臟移植的臨床學科,于2001年實施天津市首例同種異體心臟移植術,同時也是心腎聯合移植;于2003年實施亞洲首例左心室輔助泵摘除術后原位同種異體心臟移植,填補天津市空白。目前該患者存活時間已近5年,生活質量良好。(近年還逐步開展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已成功治療近20例B型主動脈夾層患者,極大的降低了該病相關死亡率與治療費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食管外科
食管惡性疾病食管癌、賁門胃底癌切除及綜合治療,食管良性疾病良性腫瘤、食管裂孔疝、膈疝、賁門失遲緩、食管良性狹窄,食管破裂危重癥搶救。
肺部疾病外科
在天津地區率先開展對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以外科手術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包括術前新輔助化療和圍手術期多學科綜合治療,開展肺切除合并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置換、肺切除合并部分左心房切除重建、支氣管肺動脈袖狀成形肺葉切除、肺切除合并擴大胸壁切除等一系列高難度肺外科手術,其中多種術式為創新術式,填補了天津市該技術領域的多項空白。肺癌多學科綜合診治中開展的《新輔助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獲得2003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肺部良性疾病治療良性腫瘤、肺大皰、支氣管擴張、包蟲囊腫等。
微創、縱隔疾病與胸部創傷
成功地將微創外科治療技術應用于心胸外科。電視胸腔鏡這一微創手術新技術廣泛應用于肺大皰切除、縱隔腫瘤切除、肺葉切除并開展冠脈外科大隱靜脈腔鏡切取術等,近年開展的胸腔鏡微創外科已治療胸部相關疾病200余例,為天津地區領先。在胸腺外科綜合治療與個體化治療方面、重癥肌無力的圍手術期處理、胸腺腫瘤綜合治療、縱隔腫瘤微創外科方面進行了許多切實性工作,重癥胸外傷和多發外傷的救治亦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SICU
外科重癥監護病房(SICU)成立于2005年9月,組建、培養了完整的外科圍手術期監護隊伍,所有醫護人員均經過嚴格的專業理論和技術培訓,經過規范化的相關學科輪轉培訓,具備重癥醫學相關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掌握重要臟器和系統的相關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學知識、ICU相關的臨床藥理學知識和倫理學概念。2年來已收治危重患者1000余人次,包括心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普通外科和婦科等各科的危重患者,提高了危重癥搶救的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促進了外科圍手術期監護水平的整體提高,使心胸外科手術年死亡率不高于1%。SICU強有力的保障了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手術后治療和康復:在呼吸支持治療方面,根據患者的病情應用床旁纖維支氣管鏡,適時的上機和撤機,使眾多ARDS患者轉危為安;在循環支持方面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泵,為心功能不全患者提供支持治療;將持續血液凈化技術應用于膿毒血癥和多臟器功能不全患者的搶救等等。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產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變態反應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從有這一名詞至今才100年的歷史,中國的變態反應學始于50年前的北京協和醫院耳鼻喉科。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自開展變態反應疾病的診治至今已有20年歷史,是全國較早開展變態反應專業工作的醫院之一,并于2001年在院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成立變態反應科,至今已積累了5年的經驗,是天津市唯一一家獨立的變態反應專業學科。
80年代初,時任耳鼻喉科主任的王世勛教授遠見卓識,認為變態反應是一門新興學科,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先后選派馬瑞琴醫師和趙玉琴護師參加了協和醫院舉辦的變態反應培訓班,并于1986年成立了變態反應室,開展過敏原皮試檢查及脫敏治療工作。1989年選派劉瑞玲醫師、1992年選派曲百勝醫師參加變態反應室的工作,加強大夫組的力量。建立門診的初期,條件相當簡陋,檢查及治療擠在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診室內,每周只有兩個半日門診,沒有實驗室,檢查手段單一,只能做過敏原皮膚試驗等簡單的操作,經驗少,只能靠自己摸索,邊干邊學,邊積累經驗付出了很大的努力。90年開展鼻分泌物嗜酸性細胞計數檢查,91年建立實驗室自己制備抗原, 94年引進該市第一臺血清特異性變應原抗體檢測儀,使檢測水平和診斷準確率有了很大提高。
在開展過敏原檢查、免疫治療(脫敏治療)同時開展了射頻治療、穴位注射、激光治療等項目,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得到廣大患者及臨床醫師的認可。94年變態反應室被評為天津市耳鼻喉學會重點項目。95年開始全天候變態反應門診,工作范圍面向全院,影響逐漸擴大, 96年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承辦天津市變態反應疾病大型義診,擴大了影響,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97年由變態反應科制訂天津市變態反應診療項目的價目標準,被衛生局物價處批準在全市實行,同年舉辦天津市變態反應疾病繼續教育培訓班,培養了一批具有變態反應知識的臨床醫師,為變態反應在天津市的開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2001年中華醫學會全國變態反應學會,天津市變態反應分會相繼成立,馬瑞琴醫師當選天津市變態反應分會副主任委員,劉瑞玲醫師當選為青年委員。2006年隋秀麗、劉瑞玲醫師當選為委員。2001年5月變態反應室從耳鼻喉科分離出來,正式成立變態反應科,有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各1名,護師2名,成為天津市第一個專業從事過敏原的體內外檢測、診斷、治療的科室,有獨立的實驗室,有與國際接軌的檢測變應原的儀器設備,可以進行特異性變應原抗體檢測、食物過篩檢測、吸入變應原過篩檢測等,臨床主要進行過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療。同時作了大量臨床研究,近20篇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多篇論文在全國性研討會上做大會發言,獲科委成果獎2項,填補醫療技術空白1項,培養研究生3名,培養進修醫生多名并使其回到原單位能獨立開展變態反應工作。
過敏性疾病并非是一種或某一類疾病,它是指人們與過敏原接觸后在特定部位發生的一類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即過敏反應)過敏反應性疾病是一類跨學科疾病,涉及臨床各個科室,常見病種有:支氣管哮喘、變異性哮喘、過敏鼻炎、過敏性咽喉炎、過敏性付鼻竇炎、過敏性結膜炎、花粉癥、急慢性蕁麻疹、急慢性濕疹、接觸性皮炎、過敏性紫癜、神經血管性水腫、復發性口腔潰瘍、過敏性結腸炎、血清病以及藥物過敏、化妝品過敏等等,過敏性疾病的診斷治療關鍵在于為病人尋找過敏原,過敏原種類涉及各種常見的吸入物如灰塵、塵螨、各季的花粉、各種霉菌、昆蟲等,食物種類有各種肉食品、海鮮、魚蝦、瓜類、堅果、蔬菜等。通過過敏原的檢測明確引起過敏的原因、制定針對性強的“個性化”治療方案,主要進行“避”“忌”“替”“移”以及世界衛生組織首選方案——脫敏治療達到治療的目的。
總醫院心理衛生科由天津醫科大學精神醫學教研室陳仲舜和李振濤于1980年創建,是國內綜合性醫院最早開設的心理衛生門診之一。心理衛生科成立34年來,精神醫學教研室陳仲舜、李振濤、劉春起、趙盛伏、靳濤聰、劉志云、李潔、毛富強、趙朋等先后承擔臨床工作。2003年天津市環湖醫院心理衛生科張勉、羅蘭蘭參加總醫院心理衛生科臨床工作。目前,心理衛生科共有6名醫師,其中教授3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講師1名。
一、臨床特色
1、中國森田療法發源地。
森田療法(Morita Therapy)是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1874-1938)于1920年提出的一種源于中國道家哲學的心理療法。1988年和1989年李振濤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首先報告住院和門診森田療法應用研究。1992年,由該校承辦的中國首屆森田療法學術大會在天津舉行。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森田療法已經成為國內治療多種精神障礙的常用心理療法之一。2012年中國第九屆森田療法學術大會在天津醫科大學成功舉辦。李振濤教授現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森田療法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毛富強教授現任森田療法應用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2、中國內觀療法培訓基地。
內觀療法(Naikan Therapy)是由日本吉本伊信(1916-1988)于1953年確立的一種源于東方文化的心理療法。李振濤1993年赴日本奈良內觀研修所學習內觀療法,是體驗集中內觀全過程中國醫生第一人。
1995年以來,天津醫科大學精神醫學教研室已舉辦24期內觀療法研修班,其中2009年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內觀療法體驗式研修班》。由李振濤提出、毛富強完善的內觀改進法——內觀認知療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已在天津、遼寧、山東、河北、廣東等地得到推廣應用。
2011年,中國第三屆內觀療法學術大會在該校成功舉辦,李振濤教授獲得中國內觀療法終身成就獎,天津醫科大學被批準為中國內觀療法培訓基地之一。毛富強教授現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療法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內觀療法天津培訓中心主任。
二、該科教學
承擔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五年制《精神病學》專業必修課,以及《精神衛生學》、《壓力與健康》、《心理危機干預與預防》公共選修課教學任務。2008年《精神病學》被評為天津醫科大學精品課程。
毛富強教授主編的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常見精神障礙癥狀》2005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毛富強教授共同主編教育部“十二五”規劃教材《精神病學》(第3版)2014年由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供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學使用。
三、研究生教育
天津醫科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專業2002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精神醫學教研室為碩士點負責單位,該專業先后遴選碩士生導師8人,其中天津醫科大學4人(李振濤、毛富強、錢明、李潔),天津市安定醫院4人(高流程、劉建勛、楊建立、張勇)。該專業已累計招收碩士生87人,畢業46人。
四、科學研究
近年來,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際合作科研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基金8項。在國外期刊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6篇),國內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教材專著20余部。2013年毛富強教授獲得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肺部腫瘤外科以肺部、縱隔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為特色,與天津市肺癌研究所相互依托,使其臨床和科研水平均處于國際及國內先進水平,是天津市重點學科??剖页闪⒂?006年12月,現開放病床75張,依托醫大總醫院強大的綜合實力,擁有PET-CT、64排螺旋CT、磁共振、電視胸腔鏡、電視縱隔鏡、纖維支氣管鏡等高精尖肺癌診療設備??剖乙匀珖伟<?、肺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醫科大學副校長、天津市肺癌研究所所長周清華教授為學科帶頭人,開展以外科手術為主的肺癌綜合治療,成功實施各種類型的肺、氣管、縱隔、胸壁外科手術,在國內首創術式二十余種,治療效果處于國際、國內先進水平。
肺部腫瘤外科診療特色:
1.肺癌早診早治及微創外科治療:擅長電視胸腔鏡和縱隔鏡在胸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精確肺癌分期并指導臨床綜合治療。率先在天津市開展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系統淋巴結清掃、肺楔型切除、肺及胸膜活檢等。微創胸外科手術技術可以使原來因高齡及心肺功能不佳而無法耐受傳統開胸手術的肺癌患者獲得外科手術根治機會。
2.以外科手術為主的肺癌綜合治療:規范的肺癌整塊切除加系統縱隔淋巴結清掃作為肺癌的標準術式。中心型肺癌則采取支氣管和/或肺動脈袖狀成形肺葉除,最大限度的切除腫瘤和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肺功能,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肺癌規范化手術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的策略,降低了手術并發癥的發生,明顯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預后。
3.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療:對腫瘤侵犯心臟大血管、氣管隆突、食管、胸壁等的病例,有選擇地施行肺癌切除聯合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置換重建;部分心房切除、隆突切除重建、食管切除、肺上溝瘤根治性切除等,不但能使部分局部晚期肺癌獲得根治切除,并能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使患者獲長期生存。其5年生存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4.氣管腫瘤的外科治療:病變根治切除及氣道重建治療氣管腫瘤,技術難度高手術風險大,該科室技術成熟,手術例數居全國領先,術后效果佳,生存期長。
5.縱膈腫瘤的外科治療:包括諸如胸腺瘤、畸胎瘤等各類縱膈腫物。對腫瘤侵犯心臟大血管、胸壁等的病例,有選擇地施行縱膈腫物切除聯合上腔靜脈切除、人造血管置換重建;部分心房切除、胸骨重建等,不但能使部分局部晚期縱膈腫瘤獲得根治切除,并能結合放化療等綜合治療使患者獲長期生存。
6.肺移植:肺移植是目前終末期肺部疾患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肺部腫瘤外科是衛生部批準的天津市肺移植中心,可開展肺部終末期疾病的單肺移植及雙肺移植術。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骨科創建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歷經劉潤田、郭世紱、劉松年、張義修、王沛、馬信龍、馮世慶等幾代骨科人的不懈努力,逐步發展至目前開放床位147張,擁有脊柱、關節、創傷與骨腫瘤三個病區,10個亞專業組的完備的骨科建制,并逐漸形成以脊柱外科和關節外科為重點,以創傷外科為基礎,醫療、教學和科研全面發展的天津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剖椰F有教授、主任醫師11名,副主任醫師13名,主治醫師6名,住院醫師6名,技術人員4名,護理人員45名,組建成為一支人員配置均衡而又朝氣蓬勃的醫療團隊。
臨床醫療方面,科室相繼開展了一系列高、難、新的國內外領先水平手術,其中脊柱外科方向開展了脊柱脊髓損傷的規范化治療,直視下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胸椎管狹窄癥的安全手術等;關節外科方向開展了微創膝關節置換和髖膝關節翻修手術,膝關節鏡下修復交叉韌帶損傷等;創傷骨科開展了骨盆髖臼骨折、肢體延長等一系列手術項目。
科研方面,骨科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不同級別科研課題60余項,年科研經費平均達100萬元左右。發表在國外、中華以及國內核心期刊300多篇,獲得包括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科研技術成果。發表專著11部和參編多部著作。目前科室科研方向包括:1.脊柱疾患的病理解剖及其臨床特征;2.急慢性脊髓損傷的基礎和臨床;3.生物力學研究4.組織工程修復骨科疾患。
教學方面,骨科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6名,在讀博士生12名,在讀碩士生60名。目前承擔著大學本科、七年制、留學生和研究生教學。由馮世慶教授發起的“創新杯”七年制骨科講課比賽,突出培養和鍛煉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科研思維,在教學改革中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傖t院骨科自開設進修學習班至今,已為全國骨科專業培養了近2000名優秀的骨科人才。
人才培養方面,骨科通過對一批年輕醫生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了總醫院骨科及其學術帶頭人在該市及全國的科研學術地位。目前骨科有國務院特貼專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各1名,校級和院級新世紀人才各3名。目前已輸送多名學術骨干先后到美國、芬蘭、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醫院和研究所學習,并每年選派優秀人才到具備專業特色國內一流醫療機構醫院進修學習。
在繼承歷史的同時,總醫院骨科人將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骨科的發展,為總醫院的發展,為天津醫科大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醫院骨科目前開放床位147張,擁有脊柱、關節、創傷與骨腫瘤三個病區,10個亞專業組的完備的骨科建制,并逐漸形成醫療、教學和科研全面發展的天津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剖椰F有醫生36名,護理人員45名,組建成為一支朝氣蓬勃的團隊。近年來科室相繼開展了一系列脊柱、關節、創傷和腫瘤等高難度手術,特別是脊柱疾患、脊髓損傷、關節置換等手術治療??剖页袚鷩壹壍日n題60余項,發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300多篇,獲得包括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科研技術成果。骨科現有博、碩士生導師9名,在讀研究生72名,承擔著大學本科、七年制、留學生和研究生教學?,F有國家級、市級、校級等各級別新世紀人才7名,已輸送多名學術骨干先后到美國、芬蘭、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醫院和研究所學習。在繼承歷史的同時,總醫院骨科人將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骨科的發展,為總醫院的發展,為天津醫科大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骨科創建于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歷經劉潤田、郭世紱、劉松年、張義修、王沛、馬信龍、馮世慶等幾代骨科人的不懈努力,逐步發展至目前開放床位147張,擁有脊柱、關節、創傷與骨腫瘤三個病區,10個亞專業組的完備的骨科建制,并逐漸形成以脊柱外科和關節外科為重點,以創傷外科為基礎,醫療、教學和科研全面發展的天津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剖椰F有教授、主任醫師11名,副主任醫師13名,主治醫師6名,住院醫師6名,技術人員4名,護理人員45名,組建成為一支人員配置均衡而又朝氣蓬勃的醫療團隊。
臨床醫療方面,科室相繼開展了一系列高、難、新的國內外領先水平手術,其中脊柱外科方向開展了脊柱脊髓損傷的規范化治療,直視下微創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胸椎管狹窄癥的安全手術等;關節外科方向開展了微創膝關節置換和髖膝關節翻修手術,膝關節鏡下修復交叉韌帶損傷等;創傷骨科開展了骨盆髖臼骨折、肢體延長等一系列手術項目。
科研方面,骨科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不同級別科研課題60余項,年科研經費平均達100萬元左右。發表在國外、中華以及國內核心期刊300多篇,獲得包括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多項科研技術成果。發表專著11部和參編多部著作。目前科室科研方向包括:1.脊柱疾患的病理解剖及其臨床特征;2.急慢性脊髓損傷的基礎和臨床;3.生物力學研究4.組織工程修復骨科疾患。
教學方面,骨科現有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6名,在讀博士生12名,在讀碩士生60名。目前承擔著大學本科、七年制、留學生和研究生教學。由馮世慶教授發起的“創新杯”七年制骨科講課比賽,突出培養和鍛煉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科研思維,在教學改革中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傖t院骨科自開設進修學習班至今,已為全國骨科專業培養了近2000名優秀的骨科人才。
人才培養方面,骨科通過對一批年輕醫生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了總醫院骨科及其學術帶頭人在該市及全國的科研學術地位。目前骨科有國務院特貼專家、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培養工程第一層次人選各1名,校級和院級新世紀人才各3名。目前已輸送多名學術骨干先后到美國、芬蘭、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醫院和研究所學習,并每年選派優秀人才到具備專業特色國內一流醫療機構醫院進修學習。
在繼承歷史的同時,總醫院骨科人將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骨科的發展,為總醫院的發展,為天津醫科大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醫院骨科目前開放床位147張,擁有脊柱、關節、創傷與骨腫瘤三個病區,10個亞專業組的完備的骨科建制,并逐漸形成醫療、教學和科研全面發展的天津醫科大學重點學科??剖椰F有醫生36名,護理人員45名,組建成為一支朝氣蓬勃的團隊。近年來科室相繼開展了一系列脊柱、關節、創傷和腫瘤等高難度手術,特別是脊柱疾患、脊髓損傷、關節置換等手術治療??剖页袚鷩壹壍日n題60余項,發表在國內外核心期刊300多篇,獲得包括中華醫學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科研技術成果。骨科現有博、碩士生導師9名,在讀研究生72名,承擔著大學本科、七年制、留學生和研究生教學?,F有國家級、市級、校級等各級別新世紀人才7名,已輸送多名學術骨干先后到美國、芬蘭、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地醫院和研究所學習。在繼承歷史的同時,總醫院骨科人將不斷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骨科的發展,為總醫院的發展,為天津醫科大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耳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咽喉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1.天津兒科專業的發源地、培養兒科醫師的搖籃
總醫院兒科于1946年建院之始由畢金釗等一批著名兒科專家創立,當時匯集了齊魯醫學院、北京醫學院、安徽醫學院,南京中央大學等全國各地的醫學優秀人才。1950年后又從全國各大醫學院校吸引了一批專業人才充實兒科隊伍,而后市衛生局又從該科抽調2名骨干力量籌建了天津兒童醫院,并陸續選派專家組建其他各大醫院兒科。所以,總醫院兒科是天津兒科專業的發源地。
自建科之始,兒科每年接收數名全國各地兒科醫師進修學習,自上世紀90年代起,兒科成為天津市首個兒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點、2009年成為首個兒科學博士研究生培養點,迄今為止,為全國各地培養了大批兒科臨床醫師,目前這些醫師多數已成為各醫院的骨干力量和學術帶頭人。所以,總醫院兒科也是培養兒科醫師的搖籃。
2.持續不斷的學科建設及發展
經歷了上世紀60年代的十年浩劫、以及90年代全國兒科屆的萎靡時期,總醫院兒科不但頑強生存,而且從未停止學科建設的腳步。1989年始兒科病房設有普通病房和新生兒病房;1994年為了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滿足兒科病人的需求,利用瑞士資助的先進設備組建了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迄今總醫院兒科成為該市綜合醫院中唯一具有一定規模的集普通兒科及新生兒科為一體的科室,為集兒童醫療、保健、科研、教學于一體實力雄厚的學科,在該市享有較高的聲譽,也是該院內、外、婦、兒四大重點科室之一,在醫、教、研方面成績顯著,近年連續被評為醫院的十佳科室之一。
二、科室現狀:
硬件條件:
近年來總醫院對兒科實施扶持政策,不斷加大投資力度用于兒科的建設,先是在2011年完成新生兒病房的擴建,使得新生兒病房的設置更加合理,符合特殊護理、治療單元的質量控制標準以嚴格控制院內感染,增加床位及必要的設備。目前新生兒病房占地面積270 m2,重癥監護病房內可容納23張暖箱床位、另設普通新生兒病房可容納10張床位。配置有進口暖箱、有創機械通氣呼吸機、無創機械通氣呼吸機、雙水平無創機械通氣呼吸機、搶救輻射臺、多功能監護儀等重要搶救治療設備。
2012年醫院完成對兒科、急診樓的改建工程,使得兒科門診、急診以及普通兒內科病房搬遷到同一建筑,且配有專門的兒科收費處及藥房。如今的兒科部各項條件和設施均得到很大改善,集兒科特色化、規范化、專業化為一體,各樓層標識清晰,為患兒營造溫馨舒適、簡潔便利的就醫環境:
?。?)兒科急診位于三層,配有4部電梯(樓內2部,外掛2部),患兒等候區除配備等候椅外,并有LED大電子顯示屏方便家長及時了解患兒就診順序,墻面各型宣傳(包括診療、注射、輸液流程圖)、健康教育、衛生科普的平面和立體畫面,同層設有兒科急診室、兒科藥房和收費處、觀察搶救室、靜脈輸液室、靜脈取血室、皮試和肌肉注射室、霧化治療室、心電圖室及肺功能室等。輸液區的條件明顯改善,寬敞明亮,輸液床單位設置合理,配備有天花板輸液滑道、空氣清新機、電視機等設備。
?。?)兒科門診位于四層,診室7間,就診環境明顯改善,增加了每日專家出診人數及每周特色??崎T診的次數(小兒內分泌、小兒哮喘、新生兒等),普通門診和專家門診實行“一人一醫一診室”。 診室外有較大的活動空間,設有兒童互動活動設施、營造出溫馨的兒童之家的氣氛,消除患兒對醫院的恐懼心理,。此外大型LED電子顯示屏顯示出候診信息,使整個就診過程方便、舒適,體現了以人為本、以患兒為中心的服務理念。
?。?)兒科兒內病房位于五層全層及四層的半層,病房床位擴建至53張,條件極大地改善,擴建后的病房設有單人間、雙人間、多人間、特需病房及重癥監護病房(PICU),病區分為感染區及非感染區,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全部病房明亮寬敞、通風良好,單、雙人間均配備有彩電、冰箱、衛生間及淋浴設施。病區內色彩鮮明的溫馨提示語及活潑可愛的卡通畫隨處可見,為患兒及家長提供舒適、和諧及輕松的醫療環境,提供人性化的服務管理。兒內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為全封閉管理病房,配有先進的搶救、監護設施,包括監護設備塔、有創及無創呼吸機、洗胃機、心電呼吸監護儀、血氧監護儀、微量輸液泵、微量血糖儀、經皮膽紅素測量儀、血氣分析機、激光治療儀等,能開展兒科各類危重疾病的救治,專業醫護人員24小時不間斷地對患兒的病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護,為危重患兒的生命搶救提供有力的保障。
技術人員實力:經過多年的建設,兒科形成了老、中、青年齡結構合理,業務精湛、
技術全面的專業隊伍,同時具有一支專業職稱合理,技術水平良好,服務質量較高的護理隊伍。
兒科現有在職執業醫師35名,職稱結構:正高級 4人、副高級 6人、中級 11人、初級 14;學歷結構:博士研究生 4人、碩士研究生 27人(79%)、本科學士 4人(12%)。三級查房梯隊:三級查房醫師7人;二級查房醫師11人;一級查房醫師17人。亞專業人才梯隊:副高及以上醫師基本有自己的亞專業方向,部分有固定的??崎T診。
兒科現有在職執業護士60名。人員數量滿足要求、結構合理。年齡構成:30歲以下 63.3%,30-50歲31.7%,50-60歲,5.0%。學歷構成:碩士學位1.7%,本科及本科以下98.3%。職稱構成:副主任護師1.7%,主管護師23.3%, 護師與護士75%。
醫療水平:
多年來,兒科對小兒內科各種疾病的診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兒科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及良好的就醫環境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賴,前來就診的病員覆蓋該市及我國北方地區。門診設有普通門診、專家門診、著名專家及特需門診、新生兒??崎T診、內分泌??崎T診、哮喘??崎T診等,每日均有4-5名資深專家坐診,以滿足不同的患者需求。急診24小時對外應診,每班至少3名醫師應診,技術力量搭配合理,利于危重癥病人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治。門急診尚開展過敏原檢測、肺功能檢測、智能檢測、脫敏治療,霧化治療、激光治療等多項診治項目,并有寬敞舒適的臨時觀察輸液室床位75張,以緩解住院床位的緊張。近3年來兒科日門急診量逐年上升,現平均每日600人次左右。病房住院病人的診治嚴格按照三級查房制度進行,對疑難及重癥病例采取全科討論以及院內、院外會診的方式極力解決;并劃分出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以及危重癥病區。近3年收治的病人數逐年增加,病種多樣化,疑難癥及危重癥的診治例數及成功率也逐漸增多。近3年每年治愈出院人數在3000左右。
特色??扑剑?
?。?)小兒內分泌代謝性疾?。?
兒科內分泌遺傳代謝專業是該科的優勢專業之一,持續發展數十年,從最初李寶愛主任(70年代)、葉大勛主任及馬咸成主任(80-90年代)、劉戈力主任及楊箐巖主任,到如今鄭榮秀主任等,代代傳承并不斷發展,如今已形成一支結構合理,臨床和研究水平一流的的隊伍,如今在小兒內分泌疾病的臨床診治以及科學研究方面均在該市乃至全國處于領先水平。幾十年來診治了大量內分泌病人,例如: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功能低下、性早熟、肥胖、生長發育遲緩等疾病,目前每年在兒科內分泌??崎T診隨訪的病人約1000人次。依托該院特檢實驗室的強大實力,兒科不但開展了常規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化驗檢查,而且開發創立了許多特色檢查,如骨齡測定和分析、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生長曲線的觀測分析、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試驗、簡易GnRH激發試驗、IGF-1及IGF-BP3的檢測等均在該市乃至全國處于領先的技術,在提高小兒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診治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該科還是世界糖尿病基金會資助、中國兒童糖尿病教管理項目在天津唯一的中心。近3年來,每年舉辦糖尿病兒童夏令營,對糖尿病兒童的規范化診治及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每年還舉辦小兒內分泌代謝性疾病醫學繼續教育學習班,以增加該科的輻射力。
?。?)新生兒疾?。?
新生兒專業在全國和該市有一定的聲譽,設有新生兒病房和新生兒??崎T診。新生兒病房占地面積和床位結構合理,由資深的新生兒??浦魅吾t師管理,并有一支技術精湛、對新生兒疾病護理有豐富經驗的專業護理隊伍,能夠應對各種危重新生兒的護理和熟練使用各種新生兒監護和搶救設備。新生病房的NICU配有國際一流、先進的進口暖箱、呼吸機和監護設備,對于早產兒、極低體重兒管理和危重癥的搶救有著豐富的先進經驗、不斷的提高其治愈率和較少并發癥,并對先天性代謝性和遺傳性疾病、新生兒窒息合并多臟器功能損傷綜合征、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各種新生兒期的診斷和疾病治愈率高。尤其是近年來新生兒病房率先開展外周靜脈置入中心導管(PICC)技術、以及應用INSURE策略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BiPAP呼吸機無創通氣技術的應用以來更是提高了對新生兒期的各種疑難病癥和危重癥能進行有效的診治和搶救的水平,治愈率增高、并發癥減少。近3年來,該NICU共收治病人近2500例,其中搶救該院產科轉入病人2080例,包括小于30周早產兒98例,30-36周1000多例,搶救超低出生體重兒23例,極低出生體重兒193例,搶救極危重病人共1000余例,其中包括新生兒窒息416例,休克26例,DIC10余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277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20余例,肺出血10余例,新生兒細菌性膿毒癥276例,氣胸10余例,NEC20余例,心律失常10余例,支氣管肺發育不良近10例,巨結腸危象1例等。
?。?)小兒哮喘:
隨著工業化時代的發展及環境污染問題的嚴重,哮喘、尤其是兒童哮喘的發病日益多,哮喘發作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生活甚至威脅生命。哮喘病人需要長期管理以達到最佳控制。但在我國的醫務人員及患兒家屬中普遍存在著對哮喘管理的認識不足,許多患兒由于未能規范治療而使病情日益加重。該科兒童哮喘??埔殉闪⒔?0年,與國際接軌,每年根據最新的GINA方案及我國哮喘指南制定兒童哮喘防治方案,規范化診治已使數萬名兒童哮喘患者受益。每周有固定哮喘??崎T診,對毛細支氣管炎、嬰幼兒喘息、兒童哮喘、過敏性鼻炎及兒童慢性咳嗽的診斷、鑒別診斷及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并開展兒童肺功能檢測、體外過敏原篩查、粉塵螨皮膚點刺檢查及螨蟲舌下脫敏治療。門診的哮喘患兒除了來自該市的。還有來自唐山、內蒙、廊坊等外省市。每年哮喘門診量大約為2400人次,大約70-80%的哮喘患兒能得到長期規范的治療,并能得到長期的臨床控制。近五年來每年參加天津市世界哮喘日的哮喘義診活動,每年舉辦一次哮喘患兒家長的哮喘知識的講座,在天津市兒童哮喘的診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三、學科建設及學科影響力:
兒科擁有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每年招收來自全國各地的兒科學碩士、博士研究生5-6名。每年接受外院高年資進修醫師1-2名,并作為天津市兒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養的主要基地之一,該科自2009年起先后共招收24名來自該市不同醫院的兒科住院醫師,根據對培訓基地的要求,該科對每一期學員均制定周密培訓計劃,建立培訓及考核檔案,指定高年資主治醫以上的專業人員臨床帶教,每周都舉辦一次集中學習,形式多樣,包括病例討論、專家講座、指南解讀以及病歷書寫規范等。不僅注重對他們臨床三基的培養,還注重高尚醫德以及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關心他們的生活及精神健康,嚴格考核制度,公平公正。迄今已有5名學員畢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著骨干作用。為響應國家支邊號召,近3年中有2名醫師先后前往甘肅省敦煌市醫院進行為期半年的醫療工作指導,對當地兒科專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兒科有多位專家在國家級、市級的學術學會或期刊擔任重要職務,根據學科發展需要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同時為擴大學術影響,積極主辦各項學術交流活動,近3年來主辦大型的兒科學術會議2次、醫學繼續教育學習班3次,同時每季度主辦小型學術會議一次,根據臨床的需要,邀請國內專家來院講座,通過這種交流即擴大了該科的影響,又使該科的綜合實力不斷得到增強。
四、教學與科研情況:
兒科擁有優秀的醫療隊伍和高素質的教學人才,作為天津醫科大學教學醫院,從天津醫學院成立之日起即承擔兒科臨床的授課、帶見習和實習任務,很好地完成了5年制、7年制、8年制和成人教育學院教學任務,2000年又承擔了天津醫科大學國際學院的英文授課任務,培養了大批的國內外醫學人才。目前為天津市唯一培養兒內科博士生(博士生導師為劉戈力教授和鄭榮秀教授)和主要培養碩士生的基地。近3年共培養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約75人,其中36人畢業并已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了骨干帶頭作用,包括一名外國留學生。兒科教學團隊編寫了天津醫科大學國際學院的英文教材、劉戈力作為副主編參與2本教材的編寫;多名教師曾被評為市級、院級及校級優秀教師。兒科教研室現為天津醫科大學七年制授課優秀課程教研室、國際學院校級精品課。
近5年科室立項或參與各種科研課題5項,其中國家級參與1項、市級主持1項。并獲多項科技成果獎勵??剖胰藛T近3年的主要發表文章近50篇,包括4篇SCI收錄文章。
一、 科室概況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科由著名肺癌專家周清華教授創建、在天津市政府直接支持下,于2006年9月11日正式掛牌成立,是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腫瘤內科臨床基地,隸屬于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胸部腫瘤中心的一部分。
科室現有普通病房床位42張,監護病床4張,層流凈化床2張。該科擁有一支專業化、年輕化、高層次的醫療隊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醫師8名,碩士學位醫師10名,正高級職稱醫師2人,副高級職稱醫師1人,主治醫師10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9人。
二、 臨床醫療
做為天津市最大綜合性醫院的一部分,腫瘤科對于惡性腫瘤的診斷及其與其他疾病的鑒別診斷、腫瘤患者并發癥和合并癥的處理、危重腫瘤患者的綜合治療等具有豐富經驗和較高水平。
腫瘤科主要進行肺癌、淋巴瘤、胃癌、腸癌、胰腺癌、乳腺癌等腫瘤的化療、放化療結合及癌癥的姑息治療?;瘜W治療按照國際治療原則和指南規范進行,患者的化療從始至終都能夠得到專業治療隊伍的關懷,且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得到格外重視。部分患者經過新輔助化療后獲得了手術的機會,術后的輔助化療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長。
癌癥患者的姑息治療也是腫瘤治療的重要部分。腫瘤科通過各種綜合治療手段緩解腫瘤患者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剖揖C合考慮患者的疼痛、營養、免疫功能等全身狀況,給予患者最佳支持治療。目前腫瘤科是“天津市癌痛規范化治療病房”及院級“護理優質示范病房”。
三、特色門診:肺部陰影門診
肺部陰影是肺部疾患常見的影像學表現,通常指在胸片或者CT上發現的肺實質內高密度區,常表現為肺部的結節或腫塊。肺部腫瘤,肺部感染性疾病,先天性發育異常等都可能有此表現。肺部陰影的性質往往較難判斷,需要依據情況綜合選擇胸部CT、腫瘤標志物、纖維支氣管鏡、肺腫物穿刺活檢等檢查手段,在有經驗的醫生判定下進一步明確診斷,根據診斷采取相應的有效的治療方式,由鐘殿勝教授出診(詳見專家介紹),并與該院放射科、呼吸科、胸外科、病理科等科室協作,具有很高診斷準確性和診斷效率,可使肺部陰影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診斷。
四、主要科研方向
腫瘤科是全國藥理研究基地,參與多種抗腫瘤藥Ⅲ、Ⅳ期藥物臨床觀察。腫瘤科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天津肺癌研究所,進行多種實體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科研活動。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鼻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眼科始建于1946年12月,經過60多年的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天津市教委重點發展學科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重點學科。
眼科組成包括眼科門診及病房、教研室、實驗室、全國低視力康復技術指導中心和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視力殘疾康復專業委員會,目前共有床位40張,醫護人員38人,其中高級職稱14人、中級職稱11人、初級職稱13人,其中博士學位4人、博士在學3人、碩士學位8人??商峁┭劭瞥R姴?、多發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尤其擅長屈光不正準分子激光治療、復雜眼外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白內障、青光眼、眼表疾病、眼前部腫瘤、斜視、眼部整形手術治療。
20世紀60~90年代,眼科建立了視覺生理實驗室和眼科生化實驗室,先后開展了諸多臨床和基礎科研項目,并在《中華眼科雜志》、《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中國實用眼科雜志》等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百余篇,《工業眼科學》、《裂隙燈檢查學》、《眼與全身病》等專著在眼科界具有很大影響。
近些年來,眼科科研工作取得較大突破:近十年,在國外期刊、中華系列期刊、核心期刊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9篇;承擔國家863項目1項、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學基金5項、天津市教委自然科學基金4項、部級(中殘聯)課題4項、天津醫科大學科研基金4項、天津市衛生局科研基金2項,天津市衛生系統引進應用新技術填補空白項目17項;主編、副主編及參編專著、教材10部。
主要科研成果:1987年治療白內障藥物“內障清”眼藥水獲中、美、英三國專利,2002年獲國家二類新藥證書,2005年實現成果轉化,“內障清眼藥水”上市應用于臨床;1990年冷凍治療眼前部腫瘤獲得了朱憲彝科學基金獎;1995年《中心視野體積計量法和中心視野立體分析儀》獲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1997年《CS2中毒大鼠視網膜超微結構及視覺電生理學的研究》獲天津市科委科技成果獎;2004年《嚴重眼外傷的臨床與實驗研究》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2001年0~6歲殘疾兒童抽樣調查》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臨床與基礎的研究》、《內障清的制備和對老年性皮質性白內障療效和治療機理的研究》均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總醫院心理衛生科由天津醫科大學精神醫學教研室陳仲舜和李振濤于1980年創建,是國內綜合性醫院最早開設的心理衛生門診之一。心理衛生科成立34年來,精神醫學教研室陳仲舜、李振濤、劉春起、趙盛伏、靳濤聰、劉志云、李潔、毛富強、趙朋等先后承擔臨床工作。2003年天津市環湖醫院心理衛生科張勉、羅蘭蘭參加總醫院心理衛生科臨床工作。目前,心理衛生科共有6名醫師,其中教授3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講師1名。
一、臨床特色
1、中國森田療法發源地。
森田療法(Morita Therapy)是由日本慈惠醫科大學森田正馬教授(1874-1938)于1920年提出的一種源于中國道家哲學的心理療法。1988年和1989年李振濤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首先報告住院和門診森田療法應用研究。1992年,由該校承辦的中國首屆森田療法學術大會在天津舉行。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森田療法已經成為國內治療多種精神障礙的常用心理療法之一。2012年中國第九屆森田療法學術大會在天津醫科大學成功舉辦。李振濤教授現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森田療法應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毛富強教授現任森田療法應用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2、中國內觀療法培訓基地。
內觀療法(Naikan Therapy)是由日本吉本伊信(1916-1988)于1953年確立的一種源于東方文化的心理療法。李振濤1993年赴日本奈良內觀研修所學習內觀療法,是體驗集中內觀全過程中國醫生第一人。
1995年以來,天津醫科大學精神醫學教研室已舉辦24期內觀療法研修班,其中2009年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內觀療法體驗式研修班》。由李振濤提出、毛富強完善的內觀改進法——內觀認知療法(NaiKan Cognitive Therapy)已在天津、遼寧、山東、河北、廣東等地得到推廣應用。
2011年,中國第三屆內觀療法學術大會在該校成功舉辦,李振濤教授獲得中國內觀療法終身成就獎,天津醫科大學被批準為中國內觀療法培訓基地之一。毛富強教授現任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內觀療法學組副主任委員、中國內觀療法天津培訓中心主任。
二、該科教學
承擔天津醫科大學、南開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七年制、五年制《精神病學》專業必修課,以及《精神衛生學》、《壓力與健康》、《心理危機干預與預防》公共選修課教學任務。2008年《精神病學》被評為天津醫科大學精品課程。
毛富強教授主編的衛生部醫學視聽教材《常見精神障礙癥狀》2005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毛富強教授共同主編教育部“十二五”規劃教材《精神病學》(第3版)2014年由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供全國高等醫藥院校教學使用。
三、研究生教育
天津醫科大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專業2002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精神醫學教研室為碩士點負責單位,該專業先后遴選碩士生導師8人,其中天津醫科大學4人(李振濤、毛富強、錢明、李潔),天津市安定醫院4人(高流程、劉建勛、楊建立、張勇)。該專業已累計招收碩士生87人,畢業46人。
四、科學研究
近年來,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國際合作科研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基金8項。在國外期刊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論文30余篇(其中SCI收錄6篇),國內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主編教材專著20余部。2013年毛富強教授獲得天津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皮膚性病科始建于1948年,開創了天津市第一個皮膚科。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專家努力 皮膚性病科隊伍不斷壯大 在醫療 教學 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學術水平在全市一直保持龍頭地位,天津市歷屆皮膚性病學學會主任委員均出自該科。歷任六屆科主任3人曾任中華皮膚性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該科是天津市最早建立的博士和碩士生培養點,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5人,多年來培養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百余名。
該科是一個集普通門診 性病門診 急診 病房 研究所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室??剖椰F有在職職工34人,包括醫師20人、技術員5人、護士9人;高級職稱專家10余名,包括主任醫師10名,副主任醫師5名;8人擁有醫學博士學位,8人有國外留學深造經歷。
該科設有性傳播疾病、化妝皮炎、醫學美容整形、濕疹皮炎、真菌性皮膚病、結締組織病、銀屑病、皮膚附屬器疾病、激光治療等多個???,對于各類皮膚性病擁有先進的治療設備及檢查手段。
作為天津醫科大學教學醫院,承擔七年制、國際學院的理論授課、實習及見習的教學任務,培養了大批的醫學專業人才。參加了皮膚性病學教材和部分專業書籍的編寫,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校級、院級課題,并獲多項科研成果。
天津性傳播疾病研究所始建于1994年,是一個集性傳播疾病醫療 科研 教學 宣教為一體的性病??茩C構,是全國四家性病培訓基地之一,其中對于沙眼衣原體的臨床和研究,居全國領先地位。該科化妝皮炎研究室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化妝品皮炎的研究,特別是在抗染發劑過敏、色素細胞基因調控、無毒化妝和遮蓋等領域的研究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男科的相關介紹暫時空缺,我們正在拼命完善當中。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運動障礙疾病、帕金森、腦血管病、缺血性腦卒中、血管性癡呆、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老年癡呆癥、額顳癡呆
服務人次 19
好評率(90.0%)
擅長: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癡呆、神經病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腦血管病、缺血性腦血管病
服務人次 0
好評率(--%)
擅長: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癡呆
服務人次 3
好評率(--%)
擅長:運動障礙疾病、帕金森、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老年癡呆癥、神經系統病變
查看更多神經內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