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告訴你:剖宮產術后需要注意些什么?
4月3日
剖宮產不同于順產,身體恢復不容小覷。什么時候下床活動?術后吃什么?傷口怎么護理呢?今天,一起和大家聊一聊,剖宮產術后的護理要點。
1. 6小時內。手術后6小時內是個關鍵期,醫護人員會密切關注產婦的生命體征的變化、子宮收縮情況、陰道出血量。如果發生心率增快、血壓減低,要警惕產后大出血的發生。
2. 日常檢測。每天檢測產婦體溫是否升高、是否有炎癥、子宮縮復情況以及手術切口的生長愈合情況,局部有無紅、腫、滲出。
————————————————————————————
下面是重點,產婦們注意啦:
手術后24小時左右,護士會給你拔掉尿管。尿管拔掉后,一定要及早下床走動,爭取在2小時內順利排尿。有人可能會疑惑,剛在肚子上拉一刀,下床的話傷口不疼嗎?會有些疼。但也要勇敢地邁出這一步。為了避免傷口劇烈疼痛,以及影響刀口愈合,要用腹帶把傷口進行加壓包扎。然后,先側身,慢慢起,千萬不要仰臥起坐式的正起正坐。在下床的時候,要讓家人從旁幫助、攙扶,以免摔倒,因為手術后的身體很虛弱。
因為尿管拔出后,第一次排尿可能會有點困難,這屬于正常??梢月j釀一下,打開水龍頭,聽聽“嘩嘩”的流水聲,熱敷等,一般就能解下來了。如果4小時過去了,膀胱很充盈但還是解不出小便來,就需要求助醫生。
如果還是不排尿,醫生可能會延續導尿或者藥物促進排尿。
術后24~48小時要排氣,簡單而言就是普通的放屁。
平日里排氣是讓自己感覺尷尬,讓旁人感覺厭惡的事。而此時,相信連你老公都會覺得,你術后這個屁,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能排氣,說明腸道功能已經恢復,你就可以從流食慢慢過渡到正常飲食。
如果超過48小時不排氣,醫生會觀察腸鳴音的變化,檢查有無腸梗阻。當然,這種腸梗阻并不是真性腸梗阻,而是由于你不活動或腸管動力不足造成的麻痹性腸梗阻。
如果發生腸梗阻,有時候需要插胃管,把胃液吸出來,以便減少胃腸的負擔。
所以,手術后最好少說話,避免吞咽太多空氣。術后3小時左右就建議在床上翻身,24小時后下床活動一下,這些都會促進排氣。
母乳是嬰兒的最佳口糧,它提供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營養成分的同時,初乳里的抗體還能增加嬰兒的免疫力。
所以,我們鼓勵進行母乳喂養。自然分娩時,那一陣陣的宮縮痛,會讓人體為哺乳做好準備。
而對于剖腹產婦,因為大多未曾經歷宮縮痛的環節,術后大腦才得到信息需要產奶,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母乳盡快產出來。建議采取側臥喂養姿勢,讓寶寶勤吸吮,越吸越利于母乳產出。
愉悅的心情是身體順利康復的有力保障,也能促進乳汁的分泌。不管是傷口的疼痛,還是術后那幾小時的煎熬,都可能讓自己出現負面情緒。這時候,要學會自我調節。
一個女人最偉大的角色就是母親,想想自己的偉大和寶寶的可愛,一切都不叫事。同時,如果讀這篇文章的有男士,老婆在剖腹產后發脾氣的時候,請你一定要體諒老婆,多注意她的憂慮與需求。
這一點簡單說說,術后24小時,隨著麻藥過勁兒,疼痛感會愈加明顯。如果你難以忍受,可以及時跟醫生反饋。醫生會給你用術后鎮痛泵,也可能讓你口服止痛藥物。
不管哪種方式,都不用擔心對寶寶帶來傷害,在用藥方面醫生會高度注意,用的藥對哺乳期婦女沒影響。
特別提醒各位準媽媽:傷口感染、脂肪液化、傷口撕裂都是最常見的術后處理不當問題。如果一旦有這方面的跡象,請立即去醫院,詢問醫生的幫助。希望每一位準媽媽可以順順利利生產下自己的小寶貝。